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的发展

2012-09-25 07:37邬雨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5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邬雨

摘要: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精华,在新时期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发展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从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化建设、社会管理和制度建设、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和共同发展等方面着手,推动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228-03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此以后,科学社会主义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精华,在新时期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人的自由、充分、全面发展理论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发展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的人的发展理论要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阐述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认为只有正确地处理一切社会关系,才能有利于人的发展。例如: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生活的关系,规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要回归到物质生产的关系上来;人类历史的创造总是在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的作用关系中实现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既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也不是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关系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的人的发展理论是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出发,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站在道德建设的高度,处理一切社会关系,推动人的和谐发展,这是一个新的理论贡献。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的人的发展理论强调民主与法治建设和人权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否定了私有制,我们在并不发达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了个人所有制,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结果。这种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用法律的手段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保障人权。马克思、恩格斯的目的是使无产者形成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行对资产阶级的专政。早在19世纪40年代,他们就呼吁:“欧洲三大文明古国,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财产共有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制度的彻底革命,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急不可待和不可避免的必然。”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且以統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进而消灭了阶级对立存在的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进入无阶级社会,这个社会是真正的民主社会。在他们的思想中,民主权利是通过暴力革命才能得到实现,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的人的发展理论强调的是民主与法治建设和人权建设,主张用法治建设的手段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维护人权。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的人的发展理论要求切实改善民生状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改善民生状况。马克思、恩格斯把全人类的幸福生活作为自己的幸福,他们看到了以个人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样的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的残酷性,要求事实上已经以社会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社会所有制,也就是让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虽然这是一个比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要长久得多、艰苦得多、困难得多的过程,但是,为了全世界的民生状况的改善,他们用阶级斗争的手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的人的发展理论要求切实改善民生状况,主要用经济发展的手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做才能切实有效,达到目的。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的人的发展理论要求提高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或人的素质的竞争。经济发展必须靠科技作为支撑才能可持续,科技发展必须靠自主创新才能可持续,所以,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并且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看到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并且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的人的发展理论要求提高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而人的发展也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支柱力量。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的人的发展理论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资本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在最先进、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自然力,迫使它为人类服务,甚至极大地增加了生产,人离开狭义的动物世界越来越远,创造的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越来越符合。但是,自然界也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也应该是自然的,人类在迫使自然界接受改造的同时,自然界也会以某些方式报复和惩罚人类。我们不能把自由竞争、生存斗争、过度开发自然界当做最高历史成就和人类正常状态加以颂扬,而是要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以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在人与自然和谐中促进人的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动人的和谐发展的现实路径

人的和谐发展主要指在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谐文化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整个社会团结和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发展。

1.从经济社会方面来说,我们要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推动人的和谐发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目前,主要是注重三个方面:一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基本方法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主要目的是形成东、中、西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二要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协调发展。我们要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因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科技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我们要促进教育公平,因为教育公平是最基础、最起码的社会公平,主要方法是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我们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为随着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国民素质越来越高,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三要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协调发展。当前,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城乡差距很大,这是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为了让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了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人的和谐发展。

2.从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来说,我们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推动人的和谐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思想文化的和谐,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里面。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把这个优秀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相结合,建设新时期的符合世界潮流的和谐文化。我们要建设和谐文化,重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二是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三是广泛开展社会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3.从社会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来说,我们要完善社会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保持社会安定有序,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人的和谐发展。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人的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基本方法是:一是創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二是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争取做到管理能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景。“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基本方法有: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和行政村建设,完善基层服务;二是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三是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五是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保障国家稳定安全;六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七是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八是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九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十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等。

4.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共同发展方面来说,我们要增进社会团结和睦,激发社会活力,推动人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具体方法有:一是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只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华民族的崛起就会指日可待。二是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爱国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个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怎样建设强大的祖国,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共同奋斗,建设之雄厚的伟力在于广大民众之中。三是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华民族的成员不仅包括国内的中华儿女,而且也包括国外的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人的和谐发展自然也包括海外中华儿女的和谐发展,需要全世界的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四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我們要重视外部因素的作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社会新秩序,积极争取外援,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74.

[6]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7]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3-294.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09.

[责任编辑 王晓燕]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改善民生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站在时代角度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思考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优越性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