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人际交往效能与睡眠质量

2012-09-29 06:28芬周艳珍张秋香王建宁阳莉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回归方程人际师范生

薛 芬周艳珍张秋香王建宁阳莉华

师范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人际交往效能与睡眠质量

薛 芬①周艳珍②张秋香①王建宁①阳莉华③△

目的 探讨社交焦虑、人际交往效能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以某师范院校238名住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交往焦虑量表及人际交往效能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①师范生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4.5%;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07,P<0.01),睡眠质量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273,P<0.01),社交焦虑与人际交往效能存在显著负相关(r=-0.546,P<0.01)。结论 社交焦虑对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人际交往效能感具有显著中介作用。

健康心理学;睡眠质量;社交焦虑;人际交往效能

焦虑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与睡眠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特质焦虑或焦虑敏感的人格特点对睡眠质量有着直接的消极影响[1-2]。有关特殊情境中焦虑情绪的研究显示,考试焦虑对大中学生的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3-4]。社交焦虑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自己在社会角色与社会行为上无法满足预定的期待目标时所产生的焦虑[5],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和其它人交往或者在其它人面前表现时所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对个体的社会交往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和情绪困扰[6]。社交情境也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最常见因素之一[7],那么在社交情境中产生的焦虑对睡眠质量存在哪些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又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均值得探索。本研究旨在对这三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福建省某师范学院以随机分层抽样从教育系、计算机系、物电系中抽取30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剔除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被试238名。其中男生116人,女生122人;一年级89人,二年级92人,三年级57人。文科57人,理科181人。

1.2 方法

1.2.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 I) 由18个条目构成,共7个因子,分别是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因子的分数之和为PSQ I的总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PSQ I总分≥8为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PSQ I因子分≥2表示在该成分上的睡眠质量较差或很差[8]。

1.2.2 交往焦虑量表(I A S) 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1,重测系数为0.78,信度指标良好;与社交苦恼及回避量表的相关为0.66,与焦虑自评量表的相关为0.29,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指标,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研究的有效工具。量表总分最低为15分,最高为75分,分数越高,社交焦虑程度越高。

1.2.3 人际交往效能量表(SI A S) 由谢晶编制[9],共有36个题项,涉及亲合效能、自我印象效能、利他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和情绪控制效能等6个因子。每个因子包括6道题目,整份问卷采用6点式量表。6个因子的α系数在0.56~0.78之间,共解释了58.94%的方差,且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55~0.72之间。其中正向记分题24道,反向记分题12道。每个因子总分为36,整份问卷总分为216。分数越高,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越高。

1.3 统计处理 有效数据资料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师范生睡眠质量、社交焦虑、人际交往效能的基本现状对社交焦虑总分、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进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总均分为(6.42± 3.08)分,社交焦虑总均分为(43.38±8.07)分,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均分为(139.91±14.97)分。以8分为检出标准,师范生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4.5%。

2.2 师范生睡眠质量、社交焦虑、人际交往效能的相关分析

2.2.1 睡眠质量与社交焦虑、人际交往效能总分之间的关系见表1。

表1 PSQ I、I A S与人际交往效能总分的相关(r)

社交焦虑总分和人际交往效能总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在三者的相关之中二者的相关又是最高的。其次是睡眠质量指数与社交焦虑,睡眠质量指数与人际交往效能之间的相关最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

2.2.2 PSQ I各成分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 见表2。睡眠质量因子与社交焦虑之间的相关最高,入睡时间次之。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两因子与社交焦虑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睡眠时间与睡眠障碍在95%的置信区间上存在显著相关。

表2 睡眠质量各因子与社交焦虑的相关(r)

2.2.3 PSQ I各成分与人际交往效能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将人际交往效能感6个因子得分及总分与睡眠质量量表7个因子得分及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睡眠质量的总分及各因子与师范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负相关。其中,PSQ I总分与人际交往效能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从人际交往效能的分量表上看,沟通效能与PSQ I总分相关性最大,自我价值次之,情绪控制最小,亲和效能与PSQ I总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从PSQ I的分量表上看,睡眠质量因子与人际交往效能总分之间相关性最大,入睡时间次之,睡眠时间最小,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4个因子与人际交往效能总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2.2.4 社交焦虑与人际交往效能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见表3。

表3 社交焦虑与人际交往效能各因子相关(r)

其中社交焦虑与亲和效能的相关最高,自我印象次之。利他效率、自我价值两因子与社交焦虑之间在95%的置信区间上存在显著性相关。其它4个因子与社交焦虑在99%的置信区间上存在显著相关。所有因子与社交焦虑都是存在负相关,说明人际交往效能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

2.3 师范生人际交往效能和社交焦虑与睡眠质量的回归分析 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的显著相关,表明可以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作用。根据相关的显著性,采用强迫回归法,考查各因素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作用,见表4。

表4 人际交往效能和社交焦虑对睡眠质量的回归系数

社交焦虑和人际交往效能感对睡眠质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交焦虑对睡眠质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人际交往效能感对睡眠质量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

2.4 师范生人际交往效能对社交焦虑与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 以人际交往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对这3个变量进行了一系列含3个回归方程的回归分析。3个回归方程中的第一个回归分析考察社交焦虑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作用(见表6);第二个回归分析考察社交焦虑对中介变量人际交往效能感的预测作用(见表6);第三个回归分析分别考察社交焦虑与中介变量人际交往效能感对睡眠质量的预测大小(见表7)。为了确定中介作用,必须证明如下条件:在第一个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社交焦虑必须影响因变量睡眠质量;在第二个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社交焦虑必须影响中介变量人际交往效能感;在第三个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社交焦虑和中介变量人际交往效能感必须影响因变量睡眠质量。如果满足了上述条件,那么自变量社交焦虑对因变量睡眠质量的影响在第三个回归方程中就比在第一个方程中更小。

表5 社交焦虑对睡眠质量的回归系数表(方程1)

社交焦虑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显著(F=24.529,P<0.001),能解释睡眠质量9.4%(ΔR2=9%)的变异,社交焦虑可以显著的正向预测睡眠质量指数(PSQ I总分)。社交焦虑对睡眠质量的总体效益,即路径c是显著的(β=0.307,P<0.001)。

表6 社交焦虑对人际交往效能的回归系数表(方程2)

社交焦虑对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显著(F=100.244,P<0.001),能解释人际交往效能感29.8%(ΔR2=29.5%)的变异,社交焦虑可以显著的反向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指。社交焦虑对人际交往效能感的总体效益,即路径a是显著的(β=-0.546,P<0.001)。

表7 人际交往效能和社交焦虑对睡眠质量的回归分析(方程3)

社交焦虑和人际交往效能感可以共同解释PSQ I总分11%(ΔR2=10.2%)的变异,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影响了睡眠质量指数(PSQ I总分),(t=-2.036,P<0.05),即路径b显著(β=-0.150,P<0.05),同时也可以看出,社交焦虑显著影响了睡眠质量指数(PSQ I总分),即路径c’显著(β=0.225,P<0.01),且Beta值从方程一的0.307到方程三的0.225,影响变小。从以上3个方程中可以发现,当人际交往效能感这一变量出现时,社交焦虑对睡眠质量指数(PSQ I总分)的影响变小。说明了人际交往效能感在社交焦虑和睡眠质量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3 讨 论

3.1 社交焦虑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的社交焦虑与睡眠质量总分及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各因子都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也显示社交焦虑对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这是因为人际关系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学阶段是个体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准备期,必须学习更广泛的社交技能以适应社会生存,因此,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次,大学特殊的生活学习环境如宿舍里高密度的生活、同学间差异巨大的观念和处事方式、激烈的学业和就业竞争等都给大学生之间的相处带来挑战。

3.2 人际交往效能在社交焦虑对睡眠质量影响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在睡眠质量的回归方程中引入人际交往效能感变量后结果显示人际交往效能起到了显著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是个体通过成功体验、权威评价、相似情境的类比、情绪体验4个重要线索对自己的能力作做出的判断,并通过4个中介过程实现其对个体行为的调节作用:选择过程、思维过程、动机过程、心身反应过程[10]。即一个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加自信,意志力更坚强,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心理健康程度更高。

一个在社交情境中常体验到焦虑的人往往对自身人际能力给予较低的评价,这种低水平的人际效能感又以某种途径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这一模型与前人关于将否定性自我评价作为社交焦虑成因的观点[11-12]有所不同,它更加凸显人际效能在大学生心身反应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当然,这并没有否认人际自我效能感对人际焦虑可能存在的影响。

综上所述,人际交往对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内容,人际情境中的困难和不自信是影响其睡眠质量等身心状况的重要原因。除了加强与人际交往技巧有关的通识学习外,心理健康工作者可以通过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困难及自身的焦虑等消极情绪,合理归因,调整其人际效能感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阻断其消极自我强化、以较高的人际效能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观、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

[1]严由伟,林荣茂,等.青少年学生焦虑敏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J].心理科学,2011,48(4):987-992

[2]李守龙,郑咏梅.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焦虑状况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34-1035

[3]刘姗姗,严由伟.中学生考试焦虑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1):40-42

[4]邹宗峰,方小衡.某医药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697-700

[5]张春新.张氏心理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608-609

[6]张瑾.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6

[7]张林,刁娟.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15-517

[8]刘明艳,严由伟,陈芳蓉.福州地区高中生焦虑敏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2):144-149

[9]谢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D].太原:山西大学,2004

[10]A.班杜拉著.缪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4-230

[11]付梅.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05

[12]高立,孙海娅,贾斐.医学院校大学生与师范院校大学生睡眠状况的比较[J].2007,21(4):417-418

Relationship among I nteraction Anxiousness,Sense of I nterpersonal Association Eff icacy and Sleep Quality in College Students.

X ue Fen,Zhou Yanzhen,Zhang Q iux iang,et al.B eijing D ongchengquM ental H ealth H osp ital,B eijing100027,P.R.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teraction anxiousness,sense of interpersonal association efficacy and sleep quality in college.M ethods A total of 238 college students were tested w ith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 IA S),sense of interpersonal association efficacy scale(S IA S)an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 I).Results A totalof 82(34.5%)college students had sleep disorder.Sleep qual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 ith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and sense of interpersonal association efficacy respectively(r=0.307,-0.273;P<0.01).Conclusion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can predict sleep quality,and sense of interpersonal association efficacy has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Health psychology;Sleep quality;Interaction anxiousness;Sense of interpersonal association efficacy

2012-02-22)

① 中国.北京东城精保院 100027 ②福建宁德市宁德四中 ③漳州师范学院应用心理研究所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回归方程人际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搞好人际『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