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河南旅游业相对现状与发展思路

2012-10-17 09:02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王战
中国商论 2012年8期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河南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王战

2011年9月28日,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这意味着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策略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获得了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原经济区建设从此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中原振兴、中部崛起都将具有前所未有的空前影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南旅游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面对与机遇相伴而来的挑战、如何使河南旅游业从此走上一条光明大道,必将成为河南旅游业内外人士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1 河南旅游业的尴尬

作为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的旅游资源大省,河南的旅游业长期以来处于与资源状况不符、比较尴尬的地位。

根据河南省旅游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河南省旅游业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在河南省GDP中的比重日渐突出。“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旅游保持了年均25%以上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业平均增长速度,高出河南全省GDP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产业发展各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特别是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800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294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由7%上升到10%。河南全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产业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第8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拉动全省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树立河南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表1)。

表1 2006~2010年河南旅游业主要指标

但是,与先进相比,河南的差距却依然不容忽视。就与邻省江苏省相比,就有相当的差距。2010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2.58亿人次,同比增长13.1%。河南实现旅游总收入2294亿元,同比增长15.5%,旅游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0%。而江苏省仅接待国内旅游者达3.5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4685亿元,增长23.4%,全国第一;河南入境游客174万人次,同比增长20%。而江苏接待入境旅游者达到653.6万人次,增长17.4%。江苏旅游增加值增幅超过20%。无论从接待人数、入境人数、旅游收入的哪个方面来说,江苏旅游业都比河南拥有更多更大的发言权。

如表2,河南与江苏在景区、旅游城市等方面也有一比。

表2 截止2010年,河南与江苏旅游业对比

但是,为什么江苏省可以在全国名列前茅而将河南远远甩在身后呢?值得业内人士深思。

2 河南旅游业相对现状

其实对于河南旅游业,业内外人士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过一些看法,提出过一些建议,相关方面也作出了一些努力。但要真正促使河南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首先有必要认清现实,即搞清楚河南旅游业相对现状。河南拥有数量巨大的旅游资源,还有大量的现有资源未能充分进入旅游业的视野。单就河南旅游资源而言,具有数量巨大、门类齐全、品质较高、人文色彩浓厚等特色。

2004年,河南省旅游局按照国家刚颁布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在全国率先全面摸清旅游资源“家底”。历时8个月的旅游资源调查,不仅查出了景观、建筑等“显性旅游资源”,对民间传说、民间节庆、文艺活动等“隐性旅游资源”的情况也有了全面掌握。共查出旅游资源单体39802个,包含了国家规定的8个主类的全部,31个亚类中的30个,155个基本类中的148个。其中人文旅游资源25323个,分布于全省18个省辖市;自然旅游资源单体14479个,主要分布于豫西北、豫西、豫西南和豫南山区。此项耗资逾2000万元的调查工作专家组编纂出《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单体名录》、《河南省旅游资源分布图》等资料,并制作了部分《河南省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2004年,河南省内共有946个旅游单体资源被确定为五级(特品级)。2007年7月28日,国家旅游局《中国中部地区旅游规划》编制课题组在河南省进行10多天实地考察后,在郑州举行河南省旅游发展座谈会,专家们对河南旅游资源赞誉有加,称“河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的第三极,在中部旅游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少林寺、龙门石窟、龙亭、相国寺、殷墟等人文景观早已驰誉世界,嵩山、云台山、黄河等名山大川不仅属于自然资源,也包含了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河南境内的古文化、古人类遗址、武术胜地、洛阳牡丹、开封菊花等无不与历史文化息息相通。近年来河南省有关方面开辟的“三点一线”沿黄之旅,已成为旅游精品线路。

但是,河南旅游资源并非拥有绝对优势。在和周边省份做比较时,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旅游资源的某些方面,河南并不占据绝对优势。

表3 河南与周边省份旅游资源占全国比重对比(单位:%)

从表3可以看出,河南的全国重点风景区,仅高于陕西和山东,而远远不及四川,比河北、山西、湖北尚且不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都没有拔得头筹。这样就有可能在客源市场的争夺上处于不很有利的地位。

3 河南旅游业发展思路

在思想上认识上有所提高、在策略上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机制上加以保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一,做好旅游资源的普查与整合,向内挖掘潜力。2004年,河南已经做过了旅游资源的普查,成效显著。但资源的整合问题由于缺乏切入点以及通盘的考虑,至今仍陷于僵局。

事实上,资源的整合问题事关紧要,如不能做好资源整合,就谈不上潜力的挖掘。毕竟会有一部分力量消失在内耗中。比如黄帝有关的旅游资源就在新郑、新密、灵宝等河南自己的县市之间发生争吵。嵩县白云山、栾川鸡冠洞、龙浴湾、千池山、木札岭,南阳西峡的龙潭沟、内乡的宝天曼、平顶山石人山景区之间相互的竞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对于旅游品牌的形成成为一种阻碍,更不利于黄帝文化的深入挖掘。

第二,跨部门、跨地区深度合作,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河南省旅游局与省文化厅2011年10月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关于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一些合作项目,“共同致力于河南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事业,在新形势下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比如推出河南名人专项旅游、专线旅游等合作产品。据报道,“双方还将共同搞好开封、登封、镇平、淮阳、浚县、新县、禹州、宝丰、濮阳、鸡公山等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规划开发,建设一批以旅游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区”。“这种合作主要体现在七大方面,即打造一批重点文化旅游活动品牌;提升一批高端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开辟一批文化体验旅游线路;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上市企业;确定一批重点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创办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推介平台;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等。”实际上,这一合作就是河南有关方面走出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深度合作第一步。也只有这样的深度合作,才可以打破条块分割,形成河南旅游资源的合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内部力量,为旅游业加速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起到助推和领头的作用。

第三,实施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策略,搞好队伍建设。我国旅游业长期以来人才的缺失一直都是一个制约发展的瓶颈。它影响到旅游业的长足进步和持续健康发展。河南旅游业的人才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比全国更为明显。由于人才的待遇问题、用人环境问题等造成人才大量的非常规流失,必然会影响河南旅游业继续发展。河南知名的旅游院校毕业生甚至实习生也大量流往京深珠、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带。对于旅游院校来说虽无可厚非,但如果从河南旅游业发展、从中原经济区建设来看,不能不引人深思。河南如果不能明确建立实施人力资源策略,并落实用人的待遇和环境,听任人才流失,旅游业必然会遇到人才荒以及用人荒。在这里,无非就是要创立旅游业人才待遇机遇与贡献的联动机制,发现好人才、培养好人才、使用好人才,增加河南旅游业的人才吸引力、留住人才,才能使旅游业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大潮的亮点。

第四,加大旅游科研力度,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进入旅游科研领域,为河南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从全国范围看,旅游科研越来越受到业内外的普遍关注。以北京为代表,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科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旅游业同样需要自己的专家学者队伍。中原大地历来不缺少人才,河南境内的专家学者或者与河南有着血脉情缘的专家学者更是不计其数。这也是宝贵的资源。河南旅游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的关注,开展起卓有成效的旅游科研工作,使河南旅游业走上科学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第五,跨行业联合,为旅游业创造更多机会。河南拥有古老的中华文明元文化,也拥有现代经济建设新标尺,河南也正在走向全面开放的新时代。河南旅游业不能仅仅局限于吃老本,不能一直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享清福,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生活。像河南拥有不少如漯河双汇、新乡新飞等全国知名企业、拥有郑州新区、洛阳新区等城市新地标,还拥有云台山、龙峪湾、龙潭峡等多个新型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完全可以开展起工业旅游、生态旅游、科学探险和体验以及自助游、自驾游等不同类别多形式的旅游活动。有些方面甚至还可以和其他省份一较高下,如果没有开创性的精神,没有进取心和魄力,也只会穿着新鞋走老路,走来走去转圈圈,不会有太大改观。

第六,政府把握好适度出现与退出,实现市场与市长的双重力量的完美组合。在西方国家,旅游业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几乎属于自由发展。我国虽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但也不是不能参考。政府应把握好出现与退出的时机,在应该出现的时候当仁不让,充分发挥政府一呼百应的官方地位,为旅游业开创新天地、解决政策难题,防范出现妨碍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不当行为与现象(如云南的“黑旅游”问题),并引导旅游业的正确方向;在该退出的时候毅然决然,不拖泥带水,让企业经受市场的风雨,让市场决定企业的兴衰,让企业自己增强体质和血液的活性,增强综合素质与竞争力。这样,市场与市长实现了完美协作,河南旅游业自然也会别开生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必然大有裨益。

4 结语

河南目前正处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风口浪尖,河南旅游业如何才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综上所述,河南旅游业面临着一个崭新的机遇,相关方面必须开动脑筋,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稳妥地采取相应措施与相机战略,这样才能为河南旅游业腾飞、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部崛起作出重大贡献。

[1]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2]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河南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出彩河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