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及中医按摩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的影响

2012-10-17 03:38李伟民郭琛军许敬人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5期
关键词:经颅椎动脉基底

李伟民 郭琛军 叶 磊 许敬人

1.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医推拿科,上海 200126;2.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医伤科,上海 200126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可造成椎基动脉供血不足[1]。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基底动脉缺血患者的首选检测段,在患者发病过程中明显异常[2]。牵引及中医按摩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本实验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牵引及中医按摩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关注对患者TCD和BAEP异常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2例。纳入均符合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的诊断标准,患者同时符合以下标准:①以颈性眩晕为主要症状;②可因头位或体位改变而诱发,发作时伴有一种以上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症状;③旋颈试验阳性,发作期体检可发现相应椎基底动脉缺血的体征;④颈椎平片结果提示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狭窄、寰枢椎错位等。排除标准:①耳源性眩晕;②颅内肿瘤的患者;③发热的患者。其中,男92例,女70例;年龄39~69岁,平均51.2岁。依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81例,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39~67岁,平均51.0岁。对照组81例,其中男47例,女34例,年龄39~69岁,平均51.4岁。两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不加用中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牵引及中医按摩治疗。即按体重的1/8~1/6重量来牵引,角度为垂直,时间为20 min。中医按摩手法以局部振颤和滚法为主,配合按、揉放松局部肌肉,然后用拔伸手法复位颈椎小关节,改善颈椎的稳定性,达到改善椎动脉周围的压力,从而达到改善椎动脉的血流。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效,观察疗效。

1.3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方法

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检测行TCD和BAEP检测。TCD检测的具体方法:应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彩色经颅多普勒仪进行,探头频率2 MHz,分别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测量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计算出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并与参考指结标比较,计算异常率。BEAP检测的具体方法:在电屏蔽隔音室内进行,患者取平卧位,记录电极置顶中,参考电极置于同侧耳垂,地线电极置于前额,极间阻抗<5 kΩ,采取短声刺激,刺激强度105 dB,对侧给予30 dB的白噪声掩蔽,刺激叠加1 000次,每次至少重复2次。分析时间10 ms,主要测定Ⅰ、Ⅲ、Ⅴ波的潜伏期、波幅及Ⅰ~Ⅲ、Ⅲ~Ⅴ、Ⅰ~Ⅴ的峰间期,与参考值比较,计算异常率。

1.4 疗效的判断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病证眩晕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的判断。显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好转:眩晕等症状有所改善,但是有时反复;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发作次数增多,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中定量资料应用SAS 6.12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401 3,P=0.000 7)。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TCD和BAEP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TCD和BAEP异常率均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比较,TCD和BAEP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的TCD和BAEP的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钩椎关节或椎体后缘继发性骨质增生,增生物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椎动脉神经丛,使位于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受到挤压,椎动脉壁上的椎神经丛受到激惹,致使椎基底动脉系痉挛,血流不畅,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本病属于中医学 “眩晕”、“头痛”及“项痹”范畴[4]。因此治疗过程中改善脑供血最为重要。手法治疗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了国内很多学者的肯定。

表2 两组治疗前经颅多普勒超声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的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后经颅多普勒超声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的比较[n(%)]

TCD是目前较好地能反映颅内动脉血流状态的无创检测,尤其对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一种灵敏、有效的检查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主要表现是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出现收缩期流速降低的Doppler频谱(收缩期血流速度低于正常范围以下),可以表现为两侧VA及BA均为收缩期低流速的Doppler频谱[5]。本实验应用牵引及中医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并能有效改善患者TCD及BAEP异常率,提示临床治疗明显,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中医按摩可以部分纠正颈椎关节的紊乱,特别是产生椎体轻微的侧方移位,引起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位置改变,甚至可使后纵韧带和纤维环的紧张程度发生非均匀的改变,轻度改变突出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因此产生明显的疗效。而且在按摩过程中,可以有效缓解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松解粘连组织,解除对椎动脉及周围神经的机械性压迫,恢复大脑供血,从而改善颈部及大脑缺血的症状[6]。牵引治疗方法对于解除颈肌痉挛使其松弛,从而达到恢复颈椎正常序列的相互关系,或在牵引过程中,经不同角度牵拉,使颈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从而减轻增生骨质对椎动脉的直接压迫和刺激[7]。牵引及中医按摩的联合应用,可以使疗效明显增加,更好地改善了椎动脉的供血,临床疗效满意,也使TCD及BAEP异常率明显下降。

总之,牵引及中医按摩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1]张建宏,范建中,齐志强,等.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和BAEP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4):209-211.

[2]李艳萍.中-青年VBAIV患者TCD、BAEP、EEG的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83-8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4]赵海娴,罗汀,邬珊志.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简易颈椎康复治疗仪对椎动脉型颈椎病 TCD 血液流变学的观察[J].新中医,2011,43(5):65-66.

[5]聂伟志,宋文静,孙磊.TCD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0,22(1):66-67.

[6]赵金华,王明杰.整脊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变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1,31(7):784-785.

[7]王琳,孙月芳,陈宪福,等.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治疗效果的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7):3094-3098.

[8]赵文谨.康复训练对颈椎病治疗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114.

猜你喜欢
经颅椎动脉基底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