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2012-10-17 06:02赵启峰王玉怀田多郭敬中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采矿工程卓越

赵启峰,王玉怀,田多,郭敬中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赵启峰,王玉怀,田多,郭敬中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

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大力推进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而实践教学是工科类院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卓越计划”中需要重点改革的内容,本文分析了高等院校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路及构想,并针对“卓越计划”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企业深度参与、促进校企联合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措施,旨在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华北科技学院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唯一直属高校,以安全科技为特色,是第二批申请该计划并获准实施的院校之一。学校把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我校采矿工程专业一直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在教学改革和特色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尝试,及时发现并总结了目前在实践教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改革思路。本文以华北科技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为依托,对面向培养卓越人才的实践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背 景

(一)国内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德国国际汽车制造商大陆公司(Continental AG)多年前就设立了一个以促进全球工程教育和培养年轻工程师为宗旨的研究项目: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Global Engineering Excellence,GEE),其突出特点:(1)企业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多方参与教育模式。

针对当前大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高校与行业相脱节、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相脱节”等突出问题,我国提出来卓越教育,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标准。

(二)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概况

华北科技学院采矿工程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2010年采矿工程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采矿工程专业作为学校的主体专业、龙头专业,几年来为煤炭行业培养了大批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卓越工程人才,具有特色鲜明的行业背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我校与煤炭行业有着很深的渊源,产学研合作具有一定的基础,在开滦、潞安、冀中能源等大型煤炭企业建立了较充足的实习基地。但目前的这些合作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有差距。因此,我校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通过试点,加强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思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各个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研究与实践。

二、高等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现状评价

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是在理论教学中诞生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与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仍然具有一定差距,无法完全适应煤矿企业对采矿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由于传统评价标准单一,过分强调理论教学,这就导致我国高等院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了诸多弊端:

(1)实验教学普遍比较薄弱,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不高。大多通过有限的课程和实验项目来开展实验教学,而忽视了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在实践课程设置上,过于偏于理论,脱离实际,无法适应面向卓越工程的课程体系知识的要求。同时地下煤矿开采技术特别是采掘机械化发展迅速,单从教材上只能获得成熟的但已“过时”的内容,无法学习和了解最新、最先进的采掘设备操作技术。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陈旧、甚至于一些过时的技术如等技术还在作为授课内容;新的技术如采煤机械的智能化控制、采煤机煤岩界面自动识别技术、综采面快速搬家及安装技术、新型辅助运输方式等却很少提及。

(3)所培养的人才与煤炭行业所需人才不能完全匹配。由于矿业类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通过一般调研和参照兄弟院校来开展,而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与煤炭行业的合作还比较粗浅,这就造成了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行业所需人才素质存在较大差距。

如何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来深化采矿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工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也应运而生,探索和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采矿工程专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改革举措

为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校企联合培养协作组,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的组织、指导与管理。

图1 校企合作模式结构图

(一)面向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整合实验资源,软硬件结合打造专业基础、工程应用与创新实践三位一体实验教学平台。采取的措施有: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重组整合采矿工程专业各实验分室的实验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购置技能型、创新型、综合应用型等实验及仪器设备,建设以现代化矿井主要系统模拟实验台为集成中心的实验平台,为各层的实践教学服务。本着软硬件结合的原则,从澳大利亚购进三维矿山数字化教学软件,加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以软代硬模拟新技术、新工艺的生产现场,为卓越工程师创新实践技能培养提供条件。

(2)校内建设工程训练教育中心,构建真实工程实践教学环境。我校采矿工程专业依托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通过联合开滦、潞安、冀中能源等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在学校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工程训练中心,将专业工程要素融入工程实践与实训项目中,让学生在模拟的工程环境下进行工程实训与实践。校内工程训练中心模拟一个真实的生产系统,完成一个具体的生产过程,向学生和实习人员开放,它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系统而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

(3)实验教学方面,一是推进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淘汰陈旧过时、起点过低的实验内容,增加新的、学科前沿的实验内容,逐步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二是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封闭、被动的教学为启发、自主的开放型教学。

(二)企业深度参与,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通过对行业人才需求与发展的深入调研和论证,制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特点有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1)企业参与创建“工程实践中心”。校外实习基地是工程训练最好的场所,是工程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目前我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每年均在这些企业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采取的措施:选择一批高新企业(潞安、开滦)作为“工程实践中心”,安排学生在这些企业有针对性的学习,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的开发,掌握煤炭地下开采的巷道布置系统、采掘工艺过程、设备的运行维护等技能;以工程项目为背景,“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强化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课程设置方面,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采矿工程专业实习环节较多,生产实习实践时间过短,学生不能下井跟班劳动,做不到“与工人同上同下”,也就无法完成采煤、掘进完整工艺过程的实践;在选择实习企业时,经常遇到一个突出矛盾:企业的现实生产环境与接待能力与高校投入的外出实习经费之间的矛盾。采取的措施: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邀请企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使高校培养的学生更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首先,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明确我校此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工作应以学校多年积淀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与优势及行业和社会的影响为基础,以学校传统、优势、特色的专业为依托,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教育和行业、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其次,改革以前的在校学习方式,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在校内学习阶段改革传统的以知识系统化教育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以能力系统为依托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出发,统筹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培养体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各教学环节的始终。三是强化“工程应用”,注重开设能培养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选修课程,构建以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面向卓越工程师的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通过课程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课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工程意识;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和初步设计能力;通过“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创新实践综合能力。以上3个培养层次都是以提高面向工程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能力。

(一)突出面向工程的课程实验教学——培养工程意识

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充分发挥校内现有实践教育中心的作用,依托矿井灾害防治河北省重点实验室,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打造专业基础、工程应用与创新实践三位一体实验教学平台,由现代化矿井模型实验室、巷道掘进实景仿真实验室、矿压压力及岩层控制实验室和岩石力学三轴电液伺服实验室构成。基于该平台,设置了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的特点是学生独立完成,学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和宽松的实验环境,允许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题目。自主设计整个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根据采矿专业特点,专业基础实验室建立全天12小时开放管理模式,由专职教师排班负责,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主的安排实验。借此提高学生对实验环节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相应的实验平台。

(二)企业深度参与——培养综合工程素质和初步设计能力

(1)基于产学研合作教学,华北科技学院已与潞安、开滦、冀中能源等一批大型骨干煤炭企业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企联合培养体。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企业依托校外产学研基地的优势,按照“卓越工程师企业人才培养计划”负责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精心设置企业学习阶段的实训内容。我校采矿工程专业企业学习阶段采用“顶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精心设置企业学习阶段训练项目和训练内容,制定企业学习阶段各周的训练项目。每个训练项目都要有明确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要求和考核办法,使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各项学习任务安排落到实处,保证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质量。在企业学习阶段(累计不少于一年),以现场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贯穿始终。例如:《采矿新技术》是专业必修课,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部分都安排在企业现场完成;毕业设计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以实际矿井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为蓝本,完成新建矿井的开拓、开采设计,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使学生获得卓越采矿工程师的实践能力。

图2 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设计图

表1 近年来采矿毕业生与企业结合率

(三)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多渠道推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基础,将教学实验、实践基地训练、社会实践调研、各类学科实践项目竞赛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及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等有机整合,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广泛开展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例如:我校采矿工程专业二至四年级本科生积极参与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制作了开拓系统、通风系统等采矿相关物理模型。

五、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卓越计划成败的关键。我校作为“卓越计划”的试点院校,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煤炭行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形成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做法。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借鉴发达国家的工程师培养模式以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初衷。

[1] 王天宝,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31.

[2] 叶鉴铭.“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 (12):40.

[3] 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1-22.

[4] 夏建中,吴建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环节教学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10(5):387-391.

[5] 李惠,廖炼忠,郭磊.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规范的建立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17-120.

[6] 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31-33.

[7] 王春潮,王平祥.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37-139.

[8] 李建楠,刘玉峰,李春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中的困境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152-154.

[9] 孔寒冰.国际工程教育前言与进展2007[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8-39.

[10]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1-01-0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xxgk_115066.html

Key word:distinguished engineer;practice teaching;personnel train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bstract:“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is major measures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which vigorously promote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while practice teaching is not only the essential link of Engineering Colleges but also the content which was major reformed in“Excellence program”.This paper analyzed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link carried out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utted forward the education ideas and concep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and it has done som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in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link of practical teaching、the experiment course system reform、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and promote school-enterprise alliance aimed at“Excellence program”practice teaching link.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to Cultivate“Distinguished Engineer”

ZHAO Qi-feng,WANG Yu-huan,TIAN Duo,GUO Jing-zhong
(College of Safety Engineering,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East Yanjiao 101601,China)

G642.0

A

2095-2708(2012)04-0082-04

2012-05-03

2012年度华北科技学院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采矿工程卓越
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采矿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
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和施工安全分析
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