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中指称变换的人际意义解读

2012-10-17 06:52王慧敏李长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先行人际语篇

王慧敏,李长忠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英语新闻中指称变换的人际意义解读

王慧敏,李长忠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看,指称变换应属于衔接手段,有明显的语篇功能,但其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人际功能。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理论框架,探讨在英语新闻语篇中指称变换如何体现人际意义,结果表明话语指称变换作为衔接手段,不仅可以使语篇在形式和内容上保持连贯,也能很好地从个人的和互动的两个方面体现人际意义,使读者接受作者的评价,从而有助于新闻语篇目的的实现。

指称变换;新闻语篇;人际意义

引言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有三大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是指讲话者使用语言来表达他对事物的态度、推断和评价,并建立和保持与听话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功能。韩礼德主要是从语法角度来研究人际意义,认为语气、情态和调值是实现人际意义的主要手段[1]。然而,人际意义实现方式具有韵律性特征,实现人际意义的资源形式多样,例如评价理论就主要从词汇角度出发关注语篇中存在的各种态度资源。另外,韩礼德所区分的三大元功能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因为实现语言的三个元功能的成分是可以分离但又互相交错的[2]64。所以,实现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的语法手段都可能有助于人际功能的实现。李战子在《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一书中扩展了人际意义的框架,列举了其他可以体现人际意义的词汇语法手段,其中包括话语指称变换,认为指称变换是作者运用固有的知识或部分语篇中已交代的知识,通过指称变换,表示蕴涵的评价,并以此使读者卷入语篇[2]173,但书中只是在零散的段落中进行分析,并没有探讨其在语篇中的使用情况。本文将语篇功能与人际功能相结合,试图探讨在英语新闻语篇中指称变换如何体现人际意义。

一、指称变换

在篇章中,一个主要叙述的人或物,往往不只有一种指称形式。指称变换也可以称为交互指称[2]172,根据利奇的定义,交互指称是指利用人称代词、定冠词、指示词和“典雅的”变换,来对语篇中的实体进行交互指称[3]。也就是说用不同的指称形式指代同一实体,这种对同一实体的“重复提及”我们称之为回指。所以,指称变换也可以理解为使用不同的回指语来指代同一个先行词的现象。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看,指称变换属于衔接手段。衔接是指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通过语法词汇系统来体现。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衔接关系[4]。韩礼德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语法衔接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词汇衔接包括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5]。指称变换同时包含了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的部分内容,分别是照应、替代、同义/反义和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

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指称变换的人际意义,因此为了研究需要,将能够实现人际意义的话语指称变换类型限定在“典雅的”变换的范围内,即主要讨论利用名词来对语篇中的实体进行交互指称的情况,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词等。指称变换作为衔接手段,其核心功能是提取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其先行实体,从而连接语篇内部的两个语言项目,使其前后连贯,将句子组成语篇。然而回指语除了具有明显的语篇功能外,也同时具有较强的人际功能。

二、语料分析与讨论

新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呈现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理论上必须保持客观性。然而任何新闻语篇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公正,总是蕴涵着作者的态度和评价,并且试图塑造被报道者的形象以期影响读者。2008年中国的奶粉污染事件是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事件爆发后,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全面或部分禁止中国奶制品及相关产品的销售或入口,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美国《时代》周刊是全球最具权威性的实事评论杂志之一,对这一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报道。本文的语料取自于2008—2011年《时代》周刊上关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评论15篇,最长的是1 057字,最短的是496字,平均长度为715字。

(一)指称变换的种类

我们以第一次引入篇章的人或事物为参照点,通过对语料中指称变换形式的统计发现,涉及指称变换的名词回指词主要可以分为3类:部分同形、同义和上下义。

部分同形是指名词回指词和其先行词在形式上部分相同。在本文所搜集的语料中,部分同形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采用先行词的一个词或几个词,然后在这些词前后加上其他的词,例如:

“Chinese authorities have arrested 2,000 suspects and closed 4,900 businesses in the latest crackdown on food safety violations...

China's food safety woes date back to at least 2004...”

此例中,先行词“food safety violations”被回指词“China's food safety woes”取代。回指词采用了先行词中“food safety”两个词又添加了“China's”和“woes”。

二是采用全部的先行词,然后再加上一些词,如下例:

“Before China's dairy industry imploded in a swirl of tainted products...

...But as herds disappear,it seems likely that China's $19 billion dairy industry will lose its ranking as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回指词“China's$19 billion dairy industry”与先行词“China's dairy industry”相比添加了“$19 billion”做定语。

同义是指名词回指词和其先行词在形式上完全不同,例如:

“Before China's dairy industry imploded in a swirl of tainted products...but the crisis continues to spread beyond the country's borders.”

在这个例子中,“a swirl of tainted products”由“the crisis”来回指,改变了先行词的形式。

上下义是指名词回指词和其先行词在形式上不同,在语义上则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韩礼德在探讨词汇衔接时,认为有上下义和局部—整体两种语义关系。在本文中,上下义既包括抽象—具体,也包括部分—整体,例如:“Faced with an ever expanding crisis over poisoned milk products and a string of other recent accidents that left hundreds dead...to undertake the kind of reforms neede d to stop the slaughter from continuing for years to come...

Even by Chinese standards,this month's carnage has been extraordinary...the seemingly blatant failure of regulation in the milk industry overshadowed all those tragedi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response to the stri ng of calamities...Internet discussions of this and other recent disasters were swiftly deleted.

此例中有两个先行词“an ever expanding crisis”和“other recent accidents”,下文的几个回指词分别是这两个词的上义词或下义词。

笔者对15篇新闻中能够表达人际意义的三种名词回指词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百分比部分同形类 型 名词回指词(个) 20.83% 16.67%同义 15 62.50%上下义45

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对回指词的判断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将不能明显表达人际意义的名词回指词排除在了统计范围之外。从数量上看,15篇文章中能明显表达人际意义的名词回指词只有24个,说明在新闻语篇中使用指称变换表达人际意义的情况并不多见。从使用的频率看,同义词最高,比另外两项之和还多,说明在新闻语篇中作者倾向于使用完全不同的名词来回指其先行词。使用不同的名词意味着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可以较全面地对人物和事件进行介绍,符合新闻类语篇传递新信息的宗旨。

(二)指称变换的人际意义

依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人际意义可以概括为个人的和互动的两个方面[6],即表达讲话者自身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指称变换通过改变先行词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表达作者对事件的评价并实现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在我们所收集的语料中,虽然较少出现能够体现人际意义的话语指称变换,但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食品安全事件的态度和评价。首先,对于食品安全事件本身,作者使用了不同的回指词,如:“embarrassing scandals”,“woe”,“the danger”,“tragedies”,“calamities”,“disasters”,“the crisis”,“the risks”,“the biggest headaches”,“the slaughter”等。“Embarrassing scandals”点明了事件的性质,不仅说明了问题的棘手,难以解决,也指出这次的食品安全事件是一件使中国蒙羞的丑闻。“Woe”,“tragedies”,“calamities”和“disasters”这些词的使用指出了中国食品安全事件的灾难性和悲剧性,强调了这次事件给人们带来的无可弥补的伤害。“The crisis”,“the risks”和“the biggest headaches”指出食品安全事件是中国所面临的一次危机,突出了事态的严重性。“The slaughter”在文中指代毒奶粉事件,意思是大屠杀,毒奶粉事件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用“屠杀”来指代,也未免夸大了事件的严重性。这个回指词所在的报道的题目是“China's Poisoned-Milk Scandal:Is Sorry Enough?”在文中作者指责了中国政府部门的失职和腐化,并认为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政府都难逃其咎。这个回指词难免会使读者赞同作者的观点,认为是政府造成了这些惨剧。

其次,报道对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反应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也通过指称词语的变换蕴涵了评价:

(1)“China's Premier,Wen Jiabao...But this week,even the ever patient Wen must be wishing that someone else could take up his role as Beijing's mollifier in chie f.On Sept.22,the 62-year-old said he felt”extremely guilty“about the poisoned milk products...”

(2)“While the latest laws have been touted as a tough approach to food safety,China has already shown that it will take extreme measures against prominent violators.”

毒奶粉事件发生以后,温家宝总理向公众致歉。例(1)中用了三个回指词来指代“China's Premier”,每个词都蕴涵了作者的态度。“The ever patient Wen”指出温总理一向沉稳,然而即使是一向稳重的总理,在面对这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时也希望此刻有人能代替他来解决难题,“Beijing's mollifier in chief”同样强调了总理对于安抚民众所起到的作用。温总理以往总是亲自前往事故现场或灾区慰问群众,深受爱戴,所以此处用“Beijing's mollifier in chief”回指,更能说明总理的重要性。这两个回指词都从侧面反应出了事件的严重性。第三个词“the 62-year-old”意在强调总理已到了花甲之年,这样一位老人都感到自己“extremely guilty”,顿时使人倍感沉重,同时也更能体会到食品安全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力。例(2)中,中国针对食品安全事件颁布的最新法律被“a tough approach”和“extreme measures”回指。这篇新闻的题目是“Will China's New Food-Safety Laws Work?”,文中作者对这些新法律提出了质疑,用“tough”修饰表明作者认为新法律过于严苛,“extreme”则有极端偏激的意思,带有一定的贬义,会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两个词有效地传递了作者对新法律的评价,即过于严厉和极端,并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上各例中的指称变换都体现了作者的评价,读者可以从中得出美国《时代》周刊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态度。指称变换除了能够表达蕴涵作者评价的人际功能,同时也易于为读者所接受。从言语功能的角度看,新闻语篇在与情境有关的角色关系中扮演给予的角色,目的是向读者传递新信息,并试图影响读者。依据韩礼德的信息结构理论,每一个信息单位都是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组织而成,新信息指的是言语活动中尚未出现或者根据语境难以断定的成分,已知信息指的是言语活动中已经出现过的或者根据语境可以断定的成分。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划分是以受话者为标准的。一般来说,在言语交流中新信息必不可少,而已知信息则是可以取舍的。在话语指称变换中,先行词一般是作为新信息,由作者第一次将其引入语篇,回指词则是作为已知信息,即使在形式上有所变化,读者也可以根据语境推知其先行词,认为它指的是同一个人或事物。

回指词作为已知信息,所指代的人或事物在前文已出现过,读者可以根据语境推知其先行词,但从读者的角度看,回指词所表达的信息并不完全是旧信息,也包含了一部分新信息。作者通过指称语的变换,将蕴涵新信息的回指词放在已知信息的位置,由于已知信息是读者已经知道的,也就不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如上文中的例子,“the slaughter”被用来回指毒奶粉事件,作者认为这一事件是“slaughter”,他把这个词放在已知信息的位置就是假定读者也赞同他的观点。借助这一机制,作者有意识地把主观评价意义融合在已知信息中。由于已知信息的内容由作者决定,不存在作者就此与读者协商的情况,哪些内容被认定为已知也就巧妙地表明了作者的态度[7]。另外,回指词作为衔接手段主要起到衔接上下文的作用,如果读者不愿意接受回指词中所蕴涵的评价,也就无法使整个语篇连贯进而影响他对语篇的理解,所以读者通过回指词提取先行词的过程,也就是接受作者评价的过程[2]174。

三、结语

通过分析发现,在英语新闻语篇中,作者利用话语指称变换,能够有效地将他对事物的态度和评价蕴涵在回指语中,并且通过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融合,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语篇,从而接受作者的评价。因此,话语指称变换能很好地从个人的和互动的两个方面体现人际意义,有助于新闻语篇目的的实现。霍斯顿和汤普森认为,“评价意义越是在小句中不显眼,它就越有可能控制读者”[8]。正是这些并不显眼的回指词帮助作者有效地传递了对事物的评价。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1994.

[2]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Leech G.&M.Short.Style in Fi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Halliday,M.A.K.&Ruqu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Thompson Geoff.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7]马伟林.信息结构的评价潜式[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11).

[8]Hunston Susan.&Geoffrey Thompson.Evaluation in Text[M].Oxford:OUP,2000.

H059

A

1001-7836(2012)08-0138-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8.053

2011-12-28

王慧敏(1987-),女,江苏邳州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系统功能语法、话语分析研究;李长忠(1956-),男,江苏邳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系统功能语法、话语分析及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先行人际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健康养生“手”先行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