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能人工程”:党建带富新模式
——北票市开展“农村能人工程”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012-10-19 01:40张丽萍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15期
关键词:北票市入党村干部

文/本刊记者 张丽萍

“农村能人工程”:党建带富新模式
——北票市开展“农村能人工程”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文/本刊记者 张丽萍

村集体收入为零,村里的公共设施匮乏;道路坑洼不平,夜晚无路灯,出行极不方便;垃圾成堆,无人管。5年前,北票市五间房镇五间房村的村民被这些问题困扰着。2007年,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村民们将目光投向了村里的“能人”——砖厂厂长、选矿厂厂长刘玉良。最终,刘玉良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村还是那个村,人还是那些人,换了一个村支书,全村大变样。引进8家企业落户村里,安置剩余劳动力150人在企业就业,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新建400平方米的村级办公场所,方便村民办事;修建文化广场和活动室;硬化村内路面4.5公里,安装路灯150盏;安排专人清理垃圾,改善村路卫生状况;鼓励村民兴办养殖场,免费提供技术,村民的致富本领不断提高……5年间,刘玉良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口碑,也成为北票市“能人治村”的典型。

今年40岁的南八家子乡农民姜豹,初中毕业后就四处打工。2006年,在村“两委”班子的帮助下,带头创办了批次出栏200头的规模化养猪场,到2008年,年纯收入超过了10万元。在村“两委”的感召下,他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积极带领村里8户农民搞起了生猪饲养,无偿为其他养户提供技术、联系销路,使这8户村民很快走上了致富之路。今年7月,姜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全乡远近闻名的“能人党员”。

为使更多刘玉良式的“能人党员”进入村班子“治村”,使更多姜豹式的“能人”加入党组织“领富”,破解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弱化,发展党员难、村干部选配难、经济增长难、农民增收难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难题,北票市开展了以“能人入党、能人领富、能人储备、能人治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能人工程”,旨在有意识地把那些“双带”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群众拥护的农村“能人”吸收到党内来,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进而形成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阶梯式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农村能人工程”:建立阶梯式农村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北票市确定的农村“能人”具体标准是:拥护党的领导,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有较强的市场经济理念和开拓创新精神,懂经营、会管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较强;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乐于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乐于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出贡献;遵纪守法,照章办事,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廉洁奉公;自身通过创办企业、实业,或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及中介服务等带头致富,个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蒙古营乡农业技术员在农户大棚中进行技术指导

在确认“农村能人”标准的基础上,北票市采取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农村能人”发挥“双带”作用,为民服务。

实施“能人入党”工程,壮队伍。对已经是积极分子的“能人”及时纳入发展计划,落实培养措施,经考察合格的及时发展;对思想进步、乐于为群众办事,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能人”着手重点培养;对其他“能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对新涌现出的“能人”,凡符合条件的及时列入计划进行培养。每年各村对列入培养对象的“能人”全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平均每个村至少发展1名以上“能人”入党。

实施“能人领富”工程,助民富。鼓励党员“能人”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兴办一个致富效果好、带动能力强、能够增加集体和群众收入的项目,拉动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引领党员“能人”立足自身优势和特长,采取自愿组合原则,组织与有创业意愿的农户结成带富帮扶对子,制定具体的带富帮扶措施,努力形成先富带后富的格局;组织党员“能人”依托自己创办的产业示范基地,现场讲解现代科技和农业实用技术,将生产技术和致富经验传授给群众,为群众致富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力争使全市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至少掌握1项致富技能或拥有1个致富项目。

实施“能人储备”工程,夯基础。建立农村党员“能人”储备库,在坚持思想政治素质优先的前提下,将农村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能手、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经营实业的企业主纳入“能人”储备库,由村级党组织推荐、经乡镇党委考察合格后,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跟踪培养,并建立储备“能人”成长档案,待到条件成熟时通过换届选举或组织调整进入村班子。

在储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能人”进行跟踪培养。比如:五间房镇党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四个优先”支持和培养“能人”。即在优惠政策上优先给予,镇内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土地使用、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能人”给予优先考虑,并主动帮助搞好产业规划和项目论证;在帮扶资金上优先倾斜,积极争取上级在产业发展、农业种植养殖、农村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专项扶持资金,为“能人”发展经济、开展工作提供资金帮助;在教育培训上优先安排,采取党校轮训、外出学习等形式,对“能人”进行培训,增强他们富民强村的能力;在评先选优上优先考虑,对富民强村成效显著的“能人”,优先列入党内表彰、行业评比、各级“两代表一委员”的推荐人选,激励和保护“能人”富民强村积极性。

实施“能人治村”工程,促和谐。充分发挥村干部“能人”特长,为其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力求各尽所能。让经济实力雄厚的村干部“能人”治村,发挥他们的实业和资金优势,积极吸纳社会、个人资金投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让懂生产、善经营、会理财的村干部“能人”治村,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渠道;让路子广、信息灵、市场意识强的村干部“能人”治村,支持运用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品牌等新思维,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让办事公道、群众拥护、威信较高的村干部“能人”治村,通过他们争取群众支持,减少矛盾,化解阻力,促进社会和谐。

实施“农村能人工程”以党建促发展求实效

一是优化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通过实施“农村能人工程”,全市党员队伍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如娄家店乡党委积极发展“能人”入党,两年来,该乡党委发展的23名农民党员中,达到能人标准的16人。据统计,全市2012年新发展的农村党员中“能人”比例占到了总数的50%,新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中“能人”比例占到了60%以上。

二是促进了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农村能人工程”极大地调动了能人参与“治村”的热情。由于这些人“双带”能力强,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和地位,在换届选举中,群众愿意将他们选进村两委”班子,从而大大提高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

大三家乡党委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把年纪轻、有胆识、懂经济、会管理、群众公认的党员“能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逐步优化村级班子的年龄结构,现已培养后备干部53名。

三是为农村发现、培养、选拔、使用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组织的引导培养之下,广大的农村能人思想更加成熟,觉悟不断提高,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当地形成了“人人想入党,个个是能人”的氛围,无形中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大三家乡三家村村民李建和自2003年开始饲养生猪, 2006年7月入党。加入党组织后,更增强了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信心。在他的带领下,2008年投资583万元新建了宏鑫饲养场养殖小区,该养殖小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养户30余户农民发展养猪产业,为推进该乡农业产业化进程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四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抓基层党建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硬道理,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东官营乡党委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积极引导和培养全乡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争当种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等方面的能人”,动员和鼓励本村在外地从事劳务、经营等活动的各类能人回村兴办实业,为农民致富在信息、技术、资金上提供帮助、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引、帮作用。据统计,全市农村能人带头兴办产业项目742个,党员能人与农户结成帮扶对子648对,党员能人为群众无偿传授生产技术1347项,掌握一项致富技能或拥有一个致富产业的党员已达到10450户。

五间房镇五间房村村干部向村民讲解村务公开情况

猜你喜欢
北票市入党村干部
北票市三宝营乡学校
北票市博物馆藏辽金时期铜镜简述
北票市博物馆藏战汉时期青铜带钩简述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辽宁北票市上园镇:以节为媒金丝枣“香”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重温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