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运动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2-10-25 06:46孙亦峰
运动 2012年17期
关键词:舞龙显著性实验组

李 彬,周 萍,孙亦峰

(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上海 200092)

实验与调查

舞龙运动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 彬,周 萍,孙亦峰

(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上海 200092)

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上海市三林中学初一60名男生进行实验研究,探讨舞龙运动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机理。通过17周的课外舞龙锻炼,实验结果显示,舞龙锻炼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有氧耐力,增强了上下肢爆发力;同时对学习压力、情绪、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等心理症状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舞龙运动;身心健康;中学生

当前,有关中学生身心素质不断下降的研究频频被报道,身体素质方面,尤其是耐力、柔韧素质,下滑程度令人堪忧。心理方面,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病患发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而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中,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面对该局势,教育部已加大了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力度,相继推出了“阳光体育活动”相关政策,其实质是贯彻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喜闻乐见、深受民众喜爱的民俗体育项运动。当前,随着舞龙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该运动已逐步渗入到大中小学课堂,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体育课。然而,目前有关舞龙运动对中学生身心素质影响的研究还较少见。本研究基于此目的,探索舞龙运动对中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机制,寻求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舞龙运动对60名初一男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本实验在上海市三林镇育人中学初一年级中抽取实验对象,其中初一年级男生共158名,随机抽取60名作为实验对象。30名进行课外舞龙训练,另外30名除正常的体育课外不参加任何课外体育活动。2组学生年龄分布在12~15岁,平均年龄为13.81±0.61岁。

(1)体质测试指标及工具。①测试指标:身高、体重、肺活量、1000m、实心球、立定跳远。②测试仪器:型号405机械电秒表、5kg实心球、型号M390581全自动身高体重测量仪、丹东天康XTC-GFA-F104型肺活量测试仪、型号RS300XSDpolar心率测量表。

(2)实验控制。①试验时间:实验时间为2009年9月- 2010年1月,共17周,每周3次课,45min/次,上课老师由本人承担。②教学内容:教授舞龙基本动作,游龙、“8”字舞龙、穿腾、造型等,其难度主要以A类为主。对照组除正常体育课外不参与其它课外体育活动。③强度控制:实验过程中,随机抽取6名学生佩戴polar表,对整个过程进行心率控制,准备部分心率控制在90~110次/分,选择在柔韧练习后即刻测试;基本部分选择在教学比赛后测试,心率控制在140~160次/分;放松部分选在做完放松操时测试,心率控制在70~90次/分。

1.2.2 问卷调查法采用王极盛教授改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发放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一共120份,回收115份,有效问卷113份,回收率95%,有效率为98%。

1.2.3 数理统计法所有数据均由Spss统计软件(Spss16.0)处理,参数值以M±SD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自身前后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体质测试结果

2.1.1 试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测试实验前对两组样本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1 000m、实心球、立定跳远等6项身体素质测试,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实验要求。

2.1.2 实验后体质测试经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实验前后身高、体重2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立定跳远、实心球、肺活量3项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1 000m成绩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实验后,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肺活量、立定跳远两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1 000m、实心球两指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2 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结果

2.2.1 试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测试实验前对2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独立样本t经验,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实验要求。

表1 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一览表

表2 试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测试结果一览表

注:*表示 P<0.05,**表示 P<0.01。

2.2.2 实验后实验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测试实验后,经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偏执、敌对、心理不平衡和适应不良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强迫症状、情绪、抑郁、焦虑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测试实验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敌对症状、情绪、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人际关系、心里不平衡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强迫症状、偏执、抑郁和焦虑均无显著性差异,其P>0.05。

3 讨 论

3.1 舞龙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的、中等强度的适宜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王树云(1992)对10名长跑队员在接受3个月的集训前后进行心脏x线拍片比较,发现心脏面积、肺动脉段突出度,右心房宽径,右心室高度及左心室壁厚度,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明显增大。Laugh tin研究运动训练对冠脉流量影响,发现经常运动的动物冠脉血流量增加,冠脉血管扩张,引起冠脉血管增加,这种冠脉流量增加导致氧供给增加。舞龙运动是一项需要参与者随鼓乐伴奏、手持龙具,并不断奔跑的体育项目,它通过负重运动和各种造型姿势的变化,来完成龙的各种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或套路,以此展现龙的精、气、神、韵的集体活动。它最显著的特点是运动强度大、奔跑多、持续时间较长(一个整套需要7~8min,一小节练习至少也需2~3min)。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练习强度进行全程监控,其基本部分的心率控制在120~168次/分左右。通过这种练习,持续对心肺各器官及神经系统进行刺激,通过长期的中等强度的不断刺激,从而提高了学生心肺功能。相关数据显示:实验组1 000m成绩不论是实验前后对比,还是与对照组的比较,都有明显提高。通过科学、适宜的体育锻炼增强了学生心脏肌纤维的力量,增加每搏心输出量,减少肺血管阻力,改善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功能,使肺活量和心脏机能增强。

综合表1、表2,实验组实验前后,实心球测试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立定跳远成绩在前后对比中,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实心球成绩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立定跳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推断,舞龙运动不仅改善了学生心血管机能,同时对上下肢力量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现代生理学把人类的骨骼肌纤维分为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个人在肌肉活动时所表现的收缩速度,爆发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与何种类型肌纤维被动用得多有关。舞龙运动尽管是以有氧耐力为主的体育项目,但舞龙运动具有自身的特点,训练者需根据情节做到时快时慢、时缓时急、或躺或跪,有时甚至需要两人或多人组成各种短时的平衡或负重支撑造型动作,在这个过程中,需在最短时间内即刻兴奋,动员相关肌纤维发挥出最大力量。通过如此反复的练习,刺激肌肉中的氧化酶和糖酵解酶的活性不断增强,肌纤维的兴奋性不断提高,快肌纤维逐渐增粗。江玲玲也通过研究表明舞龙动作自然、协调,能全面影响身体各个部位、器官,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可以促进肌肉、骨骼、身体机能等多方面素质的正常发育,并对提高身体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具有显著作用,可以达到强身健身的目的,使学生保持良好的体质状态。

表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一览表

3.2 舞龙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表3显示,实验后,适应不良、心里不平衡两项因子与实验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与对照组的比较中(表4),情绪和学习压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人际关系、心理不平衡和适应不良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发生这种改变可能与独特的舞龙运动有关,民族传统体育舞龙首先体现的是一种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龙的形象最初是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通过舞龙练习,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让学生间能互相理解,相互配合,形成积极追求进步的良好品质。大量的研究证明:合理有效的沟通和宽容体谅的心态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首要因素。舞龙是集体运动项目,运动人员多,动作变换快,路线繁琐。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沟通,多向交流与反复实践。整个过程中,如沟通不顺,交流不畅,甚至由于反复错误而相互抱怨,就很可能招致失败。雷军蓉通过研究舞龙队训练,指出在这种集体的合作中,如果单个人的力量不能融入整个集体的节奏中,所有人都会招致失败。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同学们积极配合,相互理解,不能因为某个人的失误而相互责怪,只有人人尽心尽力,互相扶持,才能完成团队的目标。实验中,实验组学生通过舞龙训练不断体验到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成功的美好经历能不断提升相互间的信任,而失败的苦楚会让他们渐渐明白自身的责任。信任感让他们间的情感获得升华,责任感使他们变得更加团结。通过一学期的舞龙锻炼,实验组学生人际关系、心理不平衡、适应不良因子能得到显著性提高,其主要原因也许是舞龙锻炼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信任感。国内许多研究也表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缓解心理不平衡以及增强个体适应能力。

表3、表4综合分析得出,实验组学生学习压力和情绪2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敏感阶段,也是心理叛逆的发展阶段,加上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很容易产生焦虑、烦躁和情绪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适当地放松心情,使其心理压力和不快得到及时宣泄,则能有效缓解各种压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可以使神经中枢系统得到适当地激活,并获得愉快感受。适度负荷的体育运动能促使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该化学物质具有像麻醉剂一样的效应,可以使人愉快并减少疼痛,从而使人的情绪、压抑、困惑等消极水平显著降低,在运动后直接感受到舒适愉快的心情。JL.Dudo、梁德清、蒋碧艳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中等或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能起到最佳的健心效应。舞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文化根基深厚,传播广泛,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尤其是结合鼓乐配合或者音乐伴奏,更是使人身心振奋、精神鼓舞。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课程多,在学习过程中,大脑皮层的相关领域常常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很容易使大脑疲劳而产生保护性抑制,以致学习效率下降。适当的舞龙运动,让运动中枢神经兴奋,而与学习有关的中枢神经元得到休息,这样有助于消除脑力劳动所产生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减轻学习压力的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在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舞龙运动,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尤其对耐力素质和上肢爆发力影响显著。

4.1.2舞龙运动能有效缓解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对情绪、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敌对等心理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4.2 建 议

4.2.1建议在中学阳光体育活动中组织开展舞龙类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增加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各项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2.2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此类活动的开展容易激发人们的兴趣,建议各学校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挖掘整理适合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拓展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发展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

[ 1 ] 张雪琴.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及对策[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33.

[ 2 ] 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 3 ] 刘俊一,隋力.我国优秀速度滑冰短距离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特征统计分析[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177-180.

[ 4 ] 苏耘.体育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J ].综述报告,2009(8):122.

[ 5 ] 沈艳,杜国玺.有氧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2):22.

[ 6 ] 武雅琼.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小鼠骨骼肌的表达、肌纤维类型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J ].体育科学,2009(1):62.

[ 7 ] Pamela G Lloyd, Barry M.Prior,Hsiao T.Yang. Antigenic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rat skeletal muscle in resPonse to exercise training .Am J Physiology Heart Circ Physiol,2003(284):1668-1678.

G85

A

1674-151X(2012)09-07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9.038

投稿日期:2012-06-23

李彬,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舞龙显著性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中秋舞龙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舞龙舞狮进校园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