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卒中后偏瘫的临床观察

2012-10-26 03:50蔡静敬李伟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3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偏瘫康复训练

蔡静敬 李伟东

针灸治疗卒中后偏瘫的临床观察

蔡静敬 李伟东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4周MD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FCA评分均较前升高,4周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配合药物和康复训能够促进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卒中;偏瘫;针灸

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科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致残率高,偏瘫为其主要后遗症(约占40%),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评价和探讨针灸对治疗卒中后偏瘫的应用价值,笔者对针灸配合药物和康复训练与单纯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的疗效做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治疗组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4.5±8.3)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64.6±7.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前NDS评分、ADL评分及FCA评分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确诊为新发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经头部CT或MRI检查支持诊断。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中风病患者,年龄<75岁,初次发病,神志清楚且病情稳定者。排除标准:①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代谢障碍等引起脑血管意外者。②有较严重精神障碍、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③语言沟通有严重障碍者。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2周、4周MD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ADL、FCA评分均较前升高,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比较见表3。

表12 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S)比较()

表12 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S)比较()

注:与治疗后4周比较,#P<0.05,&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组6019.33±6.82#15.25±5.399.89±5.72* 17.26±5.4312.45±6.03对照组6019.17±6.91&

表22 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

表22 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

注:与治疗后4周比较,#P<0.05,&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组6036.88±26.45#49.82±27.3961.24±31.24* 42.59±25.3651.26±26.15对照组6036.28±26.52&

表32 组治疗前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比较()

表32 组治疗前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比较()

注:与治疗后4周比较,#P<0.05,&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组6032.46±16.78#44.53±18.22#53.19±18.21* 40.11±17.8244.32±18.16对照组6033.04±16.35&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降低或缺失,并由此引发肌肉和神经元继发性改变,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产生一系列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大脑高级中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脑细胞部分受损后,其临近区域的脑细胞在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可以代偿受损部位的功能,达到功能重组,加强皮质功能区之间的协调[3]。

卒中后经脉不畅,经络失和,经筋失养而致半身不遂、舌謇语涩、肢体麻木。针刺能调和卫气,使“卫气和则分肉解利”,调整气血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气血通畅,经筋的功能才得以恢复正常。卒中后偏瘫早期肌张力过低、无力是病程中的一个阶段,这时用针刺刺激各肌群,提高神经兴奋度,促使上下行神经传导束残存功能的充分发挥[4]。针灸疗法可以使卒中患者血浆中过度升高的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改善脑血流量和血流变,促进梗死灶侧支循环的及早建立,并激活损伤中枢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改善因脑细胞缺血缺氧而致的神经功能缺损[5]。随着病情的进展,肌张力增高或单个肌群的力量十分强大,但运动功能仍不能正常进行,这时再以轻刺激,调节肌群间协调运动。针灸治疗充分挖掘患者的恢复潜能,抑制痉挛肌群,诱发弱势肌肉的收缩,促进分离运动的形成,加速随意运动控制的建立和恢复,促进康复进程。

针灸治疗同时配合相应的功能康复训练,形成了以针灸为主综合干预的中医康复医疗模式。中枢神经有一定的可塑性,针灸疗法大量重复的良性刺激促进了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的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因而获效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干预的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法。

[1]雷龙鸣,庞军,陈家兴,等.不同针刺方案对偏瘫早期康复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9,3(1):44-4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于颖,韩为,郭铁,等.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38-640.

[4]吴庆连,王淑敏,王怡清,等.早期键患侧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5): 469-470.

[5]张红,王东,历馨,等.针刺结合定量训练法对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河北中医,2010,32(12):1848-1849.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Therapy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reating Ischemic Stroke

CAI Jing-jing,LI Wei-dong.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lunbeir of inner mongolia,hulunbeir 021008,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icacy of Acupuncture therapy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reating ischemic sfoke hemiplegia。MethodsOne hundred twenty patients with ischernic spoke hemiplegia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n=60)and rehabilitation control groups(n= 60)。Then the score neurological impairment(SNI)、ADL、FCAwas evaluated before treating and at 2w、4w after treating。ResultsThe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for two weeks,after four weeks before treating are graded mds a decline and treatment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 i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the treatment,the FCA adl score are the four weeks ago,group therapy effect i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s(P<0.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drug can promote hemiplegic stroke patient after patients in the functions and improving the patient to exercise the function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troke;Hemiplegia;Acupuncture

021008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神经科常规治疗,即入院后给予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等,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给予相应的降压、降血糖等治疗。病情一旦稳定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用常规康复方法治疗,康复针灸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治疗组取穴:主要以体针治疗为主,对侧运动区、患侧肩髎、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昆仑、太冲。口角歪斜加地仓、迎香、夹承浆,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上廉泉、左上廉泉、右上廉泉。手法:体针直刺进针,采用提插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补法。

1.4 评定方法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进行疗效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各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偏瘫康复训练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品德与生活(社会)》利用评定理表对学生进行测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