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穷”的背后 警惕 “哭穷”背后的隐忧

2012-10-27 07:28秦玉罕上海知名评论人
检察风云 2012年12期
关键词:负面效应体面归属感

秦玉罕·上海知名评论人

“哭穷”的背后 警惕 “哭穷”背后的隐忧

秦玉罕·上海知名评论人

近日,某媒体进行的一项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56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6%的受访者坦言如今“哭穷贴”较多,且多数受访者认为“哭穷贴”泛滥会产生一系列社会负面效应。哭穷者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除却哭穷者外,沉默者的心声又当如何倾听?

与“炫富贴”引来的一片声讨不同,公众对“哭穷贴”的态度多少有点欲说还休的意味,引为知己者有之,嗤之以鼻者有之,隔岸观火者亦有之。关注“哭穷贴”泛滥产生的负面效应没错,但到底社会本就存在的负面、不正常现象导致了“哭穷”产生,还是“哭穷”泛滥产生社会负面效应?笔者以为,警惕“哭穷贴”背后的隐忧更应该是有关部门关注的问题。

有时候哭穷,并不代表真穷。近年来,“哭穷贴”之所以不断泛滥,甚至演化成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据观察,哭穷者往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穷人,相反的是大多有着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这样的人哭穷或许有一定撒娇、矫情的成分,但也不可否认,当前物价飞涨、贫富差距急剧增大的社会现实,让这些人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年轻人靠着自己的努力在陌生的城市里站稳了脚跟,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又往往无奈陷入社会的夹心层,强烈的不安全感和内心压力让他们找不到对社会的归属感,只能以“哭穷”的方式发泄出来。

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身份归属感的丧失。他们虽然有着体面的工作、不菲的收入,但却要独自应对油价高、菜价贵、房价涨、看病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况且,面对网上大款的炫富和自得,甚至部分既得利益者的不劳而获,更多的人也不得不哀叹“挣得再多也只能是穷人”,这种内心的挫败感可能远胜于成就感,哭穷也就成了必然。

当然,实际上那些平时不怎么哭穷的普通人生活要比这些喜欢哭穷的精英阶层难得多。但这显然不能成为我们忽视甚至是反对哭穷者的理由。社会要关注真正穷人的生活,也要关注这些“伪穷人”的内心诉求。其实,他们哭穷的初衷也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物质意义上的财富,而只是要表达精神层面的“收入差距加大的被剥夺感、社会竞争的不公平感、面对权力寻租的无力感”等消极情绪,进而重新找到社会和身份上的归属感。

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辩证看待非穷人的哭穷问题,既不能板起面孔一味打压,又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认真分析,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而根本的措施还在于社会政策要真正关心和考虑这些人的精神需求和现实困难,让其真正融入社会和生活。

当然,哭穷者也不能太离谱,过于矫情,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也是必需的。

猜你喜欢
负面效应体面归属感
价值感与归属感
离婚时,请体面一点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体面过冬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由“奥迪二手车”广告的负面效应谈媒体广告的自律与他律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直播的负面效应与出路
张强:“求包养”何来体面?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负面效应分析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