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法训练在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2012-10-28 00:41陈鑫林
关键词:步法网球选项

陈鑫林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步法训练在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陈鑫林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在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中,运用步法训练进行实证研究。实践证明,在普通高校的网球课和课余网球俱乐部教学中丰富步法训练教学练习形式,不断改进并优化网球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网球选项课教学质量,促进普通高校在“快乐体育”背景下,完善高校网球教学体系。

网球教学;步法训练;体育选项课

目前高校网球热进一步升温,每年的网球选项课人数屡创新高,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网球教学多以技术动作教学为主,教学中活动量较低,单调乏味的挥拍加上不断的捡球,学生的兴趣点慢慢减少,这严重制约了高校网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的重要的任务就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如何使网球选项课更适应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其真正成为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体育课程,是高校开设网球选项课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总结和实验证明网球步法训练在高校网球选项课中的作用,旨在加大课堂步法训练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高校网球课堂注入新鲜活力,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对网球步法训练的理解

在网球运动中有句俗话:网球是用脚来打的。由此可见网球步法在网球运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快速、灵活的步法是网球运动员能在第一时间内抢占有利的击球位置,并有效地回击来球的重要前提。步法训练是网球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训练之一,它是网球运动员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合理的步法训练对学生的技战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技战术的发挥做有力的支撑。步法训练不是指高水平专业队的训练,而是以专业训练为模板,从中挑选的适合高校学生练习的训练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活动量大,难度适中,趣味性较高的。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与球之间建立合适的位置关系,便于有效的挥拍,达到最佳的击球效果。在网球课中因活动量偏小而无法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的情况下,初学网球的同学又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步法训练就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网球选项课中的四个班16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四个班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河南省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检索有关网球步法训练及网球教学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查阅相关体育教学、体育统计、体育测试与评价等相关理论,作为采用实验对比法、数据统计法作理论依据。

2.实验对比法:在学生初始学习水平、身体素质、教学场地条件、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在2010~2011学年两个学期,共72学时,随机将网球选项课两个班的80人作为教学实验班;另外随机确定网球选项课的两个班80人作为对照班,对照班采用网球教学多以技术动作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实验班运用步法训练教学模式。课程是2课时/周,90min/次网球课,实验前后进行三次测试,实验前依据第一学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以证明两组起点相同。实验教学过程中,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末,根据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网球选项课考核标准要求进行测试,对三次的测试结果作对比性分析。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实验班和对照班由同一个教师教学,教学时数、教学时间和场地均保持一致。

3.数据统计法:所有测试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出各项指标均值,标准差。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指标进行T检验。

(三)测试项目

网球移动正手底线击球、移动反手底线击球以及立定跳远、肺活量体重指数。

(四)测试时间和方法

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期末进行网球技术测试和体质测试,教师隔网送球,学生每人每十球为一组,测试网球技术的移动正手底线击球、反手底线击球两项技术,学生将球打到规定区域内,然后进行数据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一)网球步法定义

网球步法是指运动员控制身体和改变位置、方向、速度所采用的各种动作方法的总称。精准的步法是良好的网球技术的基础,步法训练是网球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占相当的比例,才能掌握快速灵巧的技术,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

(二)网球初学者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网球初级教练员的多次走访和自己长期教学发现初学者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球初学者球感差,对来球判断不准。主要表现在对来球的反弹高度、旋转等判断不准,造成击球时身体与来球的位置处理不当,这就是步法移动不到位,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帮助初学者判断球点的步法练习。

2.对击球前的准备姿势不够重视,以致身体重心把握不好,造成移动困难。特别是完成一次击球后,其注意力往往停留在本次击球的效果上,忽视了及时回位和作好下次击球的准备,等再次来球时,身体重心来不及调整,导致起动缓慢。初学者应在每次移动或击球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姿势,最好还能做个跳跃步,以便于及时起动。

3.急于求成,不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初学者的兴趣是建立在击球上的,因此在进行步法训练时不要安排太多的枯燥的徒手练习,可适当结合击球手法,进行多球练习。

(三)针对初学者特点在实验组加入的步法训练

1.基本步法:分腿垫步、滑步、跑步、跨步、垫步、交叉步和调整步。主要由判断力、速度、力量、协调性等要素组成。

2.滚接球训练。甲乙两人面对站立,相距3~4m,甲掷地滚球,乙用侧滑步和交叉步快速移动接球,然后回传甲,甲连续向不同方向和不同距离抛球,直到乙疲劳为止。此练习可以计时,也可计次数。要求步子小、接球准确。

3.在网球场上连续摸“1,2,3,4”四点跑动练习。“1~2”用侧滑步,“2~3”用小步跑,“3~4”用侧滑步,“4~1”用小步跑。然后再进行连续摸“4,3,2,1”的四点练习。

4.梯子训练。方法:跑步通过9米长的、类似倒放在地面上的梯子的45*45厘米的格状物。跑步、变换蹦跳、S型移动等。

5.底线移动连续击球练习。站于端线的中点,教师向正反手送球,练习者持球拍做击球动作,要求步伐到位,会用调整步。

6.冲刺跑接球练习。一人左右手各持一球站在罚球线上,让球从肩的高度落下,练习者站在底线,向前冲刺跑去接起这两个球,要求在第一次反弹中接到球。

(四)数据分析

表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技术T检验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在实验前两组学生的两项技术指标大体相同,P>0.05,差异性不显著,说明两组学生的学习起点相同,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未进行过以网球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学习,对网球移动击球技术掌握情况均不是太好,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显著差异。这就为我们的实验提供了前提。

表2 :实验后两组技术T检验结果

由表2与表1对比可以清楚看出,经过72学时的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移动正手击球和移动反手击球的考核指标平均数都有一定的增加,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练习两组学生的水平都有提高,但实验组在实验结束的技术测试当中,两项主要技术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说明实验组的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每节课加入的网球步法训练起到了一定作用,学生的跑动更加积极,位置感、空间感较以往有了长足进步。

表3 :实验后两组身体素质指标的T检验结果

在表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素质指标中可以看出,经过一学年的网球步法训练的实验组,在身体素质的两项指标中也全部高于对照组学生,且差异性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体育教学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和主动学习。在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中,增加步法训练教学内容后,增添了网球课堂教学的游戏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快乐,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网球选项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增加学生课堂运动量,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建议

1.步法训练在教学中应该和基本技术、战术结合安排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明确学习步法的目的是在实战中得以应用。例如在教学进度的开始阶段(前五周),步法训练与基本球性练习、基本技术练习互为补充,步法训练不必作为主导,只是调味剂,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后,再较多的加入步法训练。

2.步法训练教学专业性较高,但不能像训练专业运动员那样训练高校大学生,要因人群而异,应该多采用直观性、新颖性、多样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较高训练方法,让学生开开心心完成练习,达到练习目的。

3.教学是一个相互成长的过程,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是与学生的沟通分不开的,课堂中应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多问自己这样的训练方法是否合适,学生是否喜欢。

4.鉴于“步法训练”在网球教学过程中具有的教学效果和作用,建议在普通高校的网球课和课余网球俱乐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研究,丰富步法训练教学练习形式,多采用新型教具,不断改进并优化网球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网球选项课教学质量,促进普通高校在“快乐体育”背景下,完善高校网球教学体系。

[1]孙晋芳.中国竞技网球发展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1-4.

[2]史芙英.网球比赛技战术信息采集与智能分析系统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6):34-39.

[3]李立健.浅析影响网球步法的因素[J].体育博览,2011,(7).

[4]青青,樊人.练步法,随时随地[J].网球天地,2008,(5).

[5]彭国雄.网球步法移动对技术掌握的影响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猜你喜欢
步法网球选项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