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粒径扶正散粉体人参皂苷体外溶出度研究

2012-11-01 14:07荆蕴杰张文品张海宁
中成药 2012年2期
关键词:细粉溶出度粉体

荆蕴杰, 张文品, 张海宁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辽宁 沈阳 110101;2.沈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辽宁 沈阳 110003)

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复方中所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利用有效组分对人体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进行综合调节,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临床有效性,也正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药物作用的终极反映[1-2]。而粉碎工艺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药物吸收率,提高生物利用度,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3-4]。扶正散为本院待开发的有效中药制剂,由红参、灵芝等中药组成,具有滋补强身、扶正固本的作用。方中君药人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消除疲劳、抗癌等活性[5],人参皂苷则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6]。本实验通过对扶正散粉碎后粉体中人参皂苷Rg1及人参皂苷Re溶出量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粉碎最佳工艺参数,为扶正散制备工艺的确立,提供佐证和实验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RCZ-8A型智能药物溶出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日立L-7100高效液相色谱仪,日立L-7420紫外检测器,天美色谱工作站,梅特勒-托利多AL104电子天平。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药材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提供。乙腈(色谱纯)、重蒸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扶正散粉体的制备 按处方各生药配比准确称量适量,用机械粉碎机粉碎,并分别通过不同目数筛网,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粉体,分别为100~120目细粉、120~150目细粉和150~200目细粉。

2.2 色谱条件 色谱柱Inertsil ODS C18柱(4.6 mm×250 mm);检测波长203 n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20∶80);柱温40℃;体积流量1 mL/min;进样量20 μL。

2.3 线性关系考察[7]

2.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人参皂苷Rg10.0100 g,人参皂苷Re 0.0200 g置50 mL量瓶中加入甲醇适量,超声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即得质量浓度为200 μg/mL的人参皂苷Rg1贮备液及质量浓度为400 μg/mL的人参皂苷Re贮备液。

2.3.2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人参皂苷Rg10.25、0.5、1.25、2.5、5于50 mL量瓶中,甲醇定容,摇匀;精密吸取人参皂苷 Re 0.25、0.5、1.25、2.5、5 于 50 mL 量瓶中,甲醇定容,摇匀;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20 μL,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的峰面积积分值为横坐标(X),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的质量浓度(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分析,得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线性范围分别为人参皂苷Rg1:Y=3×10-5X -0.0456,R=0.9999,线性范围 0.02 ~0.4 μg/mL,0.04 ~0.8 μg/mL。

2.3.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扶正散经高速粉碎机粉碎过筛得到不同粉碎级别细粉,分别精密称取各不同粉碎级别的细粉5 g,置锥形瓶中,加150 mL重蒸水,静置48 h后过滤,滤液定容到150 mL,即得供试品溶液。

2.3.4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按照处方比例及工艺制备除去红参的阴性细粉,再将该阴性细粉按2.3.3项方法处理得阴性样品溶液。

2.3.5 系统适应性试验 取人参皂苷Rg1、Re对照品溶液、样品溶液、阴性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阴性样品在人参皂苷Rg1、Re对照品溶液出峰时间区域没有干扰峰出现,表明处方其它成分对测定结果无干扰。

2.3.6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同一质量浓度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对照品溶液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连续进样5次,分别测定峰面积积分值,计算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41%、1.37%,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7 稳定性试验 分别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室温下放置,分别于 0、2、4、6、8、10、12、24 h 测定,考察样品溶液的稳定性,计算其RSD分别为1.25%、1.89%。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2.3.8 回收率实验[8-9]按照加样回收率试验方法,精密量取已知量的同一样品液6份10 mL,加入精密量取的人参皂苷Rg1、Re对照品,混匀,进样,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结果见表1。回收率均在98.15% ~101.85%,说明本方法准确度较高。

表1 各组分回收率测定结果(n=6)

3 样品测定

3.1 溶出量的测定 精密称取扶正散不同粉碎级别细粉5 g,分别置于溶出仪中,加900 mL重蒸馏水作为溶出介质,采用桨状搅拌器法,恒温37.5℃,搅拌转速为75 r/min,溶出时间为4 h,取样2 mL,离心,取上清液过0.45 μm滤膜 (平行做3份),按前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粉碎级别细粉中人参皂苷的溶出量分别为(1.02±0.21)mg/g、(1.59±0.23)mg/g和(1.69±0.45)mg/g。采用3样本间均数的t检验,不同粉碎级别细粉人参皂苷的溶出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3.2 溶出速度的测定 分别于 1、3、6、10、15、20、30、40、50、60 min时定位吸取2 mL(同时将同温的2 mL重蒸水和离心的沉淀物一起补充到溶出度仪中)代替外,其余按上述方法操作,测得不同时间扶正散中人参皂苷的溶出量,并计算各时间的累积溶出百分率。结果见表2,溶出曲线见图1。

表2 不同粉碎级别扶正散粉体中人参皂苷累计溶出百分率 (%,,n=3)

表2 不同粉碎级别扶正散粉体中人参皂苷累计溶出百分率 (%,,n=3)

时间/min 细粉目数100~120目 120~150目 150~200目134.5±0.9 36.4±1.5 38.7±1.5344.3±1.2 46.8±2.0 49.2±2.4655.4±3.7 63.2±4.6 65.3±2.810 67.4±6.6 70.3±3.8 71.8±3.515 73.6±3.9 75.3±3.2 76.9±4.220 75.2±3.7 79.4±2.9 82.3±3.230 82.6±4.6 87.9±2.5 90.5±2.340 86.6±3.5 92.3±2.1 93.4±2.750 90.4±3.0 94.7±2.5 95.4±2.160 93.5±2.4 95.4±3.1 95.8±2.3

4 溶出曲线的拟合

将表2中的数据按零级动力学函数,Higuchi分布,Weibull分布,曲线进行拟合[10-11]表3。由表3可知,扶正散中人参皂苷体外溶出曲线比较符合Weibull分布。

图1 扶正散中人参皂苷体外溶出度曲线

5 溶出速率比较

5.1 扶正散不同粉碎级别细分中人参皂苷溶出参数根据Weibull分布计算,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计算T0.7、T0.8、T0.9等溶出参数[12]见表 4。

5.2 溶出速率比较 分别对不同粉碎级别扶正散常规粉体中人参皂苷溶出参数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不同粉碎级别扶正散常规粉体中人参皂苷溶出参数T0.7,T0.8,T0.9之间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3 不同粉碎级别扶正散粉体中人参皂苷体外溶出拟合函数

表4 不同粉碎级别扶正散常规粉体中人参皂苷溶出参数(,n=3)

表4 不同粉碎级别扶正散常规粉体中人参皂苷溶出参数(,n=3)

溶出参数 细粉目数100~120目 120~150目 150~200目T0.712.38±0.16 9.35±0.23 8.18±0.16 T0.8 23.37±0.22 16.99±0.18 14.94±0.19 T0.951.21±0.18 35.50±0.26 31.44±0.2

6 讨论

《内经·至真要大论》说“主药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故探明君药应该是研究组方原则的首要环节,未分析君药,则无从分析用以佐君之药(臣药)和应臣之药(使药),可见研究君药的重要性[13]。人参为扶正散中君药,其主要成分人参皂苷的溶出度对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作用具有重要作用。上述研究结果显示,从溶出量来看,扶正散不同粉碎级别常规粉体中人参皂苷在溶出介质中经过4 h后的溶出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溶出速度来看,扶正散不同粉碎级别常规粉体中人参皂苷的溶出速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考虑到实际生产和患者服用的依从性,最终确定常规粉碎扶正散粉体细度为120~150目。同时,为了提高散剂的临床疗效,本实验根据现代药剂理论,初步探讨了粉碎度对有效成分溶出度影响的量变关系,建立了与溶出度相关的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影响散剂成分溶出的因素较多,如药材质地、制备工艺等,即便是同一种药材,因受药材表皮与髓质等质地差别、活性组分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同一粒径活性组分溶出度也可能存在差别[14]。另外常规粉体、超微粉体和纳米粉体中人参皂苷的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度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1]张伯礼,王永炎,商洪才,等.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理论和方法[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9):59-91.

[2]王 阶,荆 鲁.用中医理论指导中药及复方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795-798.

[3]黄一平,鞠建明,高美华,等.传统中成药超微粉碎前后粉末质量比较研[J].中成药,2007,29(1):135-137.

[4]周 昕,谢瑞芳,周 端,等.粉碎度对生晒参有效成分含量和溶出度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1):87-89.

[5]王海南.人参皂苷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11(11):1201-1206.

[6]肖盛元,罗国安.红参加工过程中人参皂苷化学反应HPLC/MS/MS研究[J].中草药,2005,36(1):40-43.

[7]荆蕴杰,黄薇薇,方 亮.正交试验优选复方脚癣灵最佳提取工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655-656.

[8]杨丽玲,吴 铁.不同粉碎度对人参皂苷3种不同单体提取率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0):669-671.

[9]张宪平,哈永红,苗艳波.HPLC法测定羚贝止咳糖浆中绿原酸的含量[J].中国药师,2008,11(3):326-327.

[10]邹 龙,桂 卉,黄世超,等.马钱子超微粉体和常规粉体中马钱子碱的溶出比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2):127-129.

[11]王溶溶,陈丹菲.破壁与未破壁蒲黄中总黄酮的溶出度比较试验[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1):57-59.

[12]张 莉,夏运岳.用电子表格Excel计算药物溶出度Weibull分布参数[J].药学进展,2002,26(1):48-50.

[13]王 毅,范晓辉,程翼宇.中药方剂复杂性和系统性辨识方法初探[J].中国天然药物,2005,3(5):266-265.

[14]丁志平,孙毅坤,乔延江.不同粒径黄连粉体中小檗碱体外溶出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3):60-62.

猜你喜欢
细粉溶出度粉体
钽粉细粉对钽阳极块性能的影响分析
《中国粉体技术》期刊入选WJCI
《中国粉体技术》期刊入选WJCI
剥片机在催化裂化催化剂回收细粉研磨中的应用
包裹型SiO2/Al复合粉体的制备及烧结性能研究
超细钼铜复合粉体及细晶钼铜合金的制备
镁砂细粉粒径对镁碳砖物理性能的影响
栀子金花丸中3种成分溶出度的比较
罗布麻叶分散片的制备及溶出度测定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