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呼唤“政策约束” 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2012-11-01 09:16栏目主持钟志华
资源再生 2012年2期
关键词:管理条例机动车回收率

□栏目主持 钟志华

市场呼唤“政策约束” 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栏目主持 钟志华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全国汽车保有量快速上升,大量汽车尤其是营运车辆到了使用年限,亟待进入车辆报废拆解程序。有人测算,每报废一辆1.6排量的汽车可节约1吨燃油,回收2.4吨废钢铁和45公斤有色金属,直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因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利用,不但可以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活动,而且对节约能源、提高社会综合经济效益都有积极作用。可以肯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利用是报废汽车的理想归宿。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做为城市矿产资源的一大领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虽然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效益很大,但是当下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利用行业不管是企业规模、拆解能力,还是技术装备、管理水平都还处于一个比较偏低的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甚远。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报废汽车的材料回收率普遍都在80%以上,汽车理论报废率在10%~12%。因此,回收率和报废率偏低已成为阻碍我国报废汽车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

造成我国报废汽车回收难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相关监管存在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专门从事报废车辆的收购、拆解、拼装、销售并形成了大型“地下黑市”链接,造成报废汽车正规企业回收率低。二是行业普遍存在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二次污染等问题,报废汽车零件用于再制造的路子长期被堵塞。

为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国家针对报废车行业已出台多项政策。早在2001年,国务院公布就了《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2006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又发布了《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08年又首次公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

近年来,国家为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促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报废汽车再制造试点。为解决机动车再制造工作的制度障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的管理,2010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商务部在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现行的《管理办法》作了修改,形成并公布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条例》)。《管理条例》主要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修改: 一是增加规定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二是重新确立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格制度;三是增加规定了机动车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在报废机动车拆解活动中的责任;四是补充、完善了加强监督管理的内容。

对于即将出台的《管理条例》,业内热议不断:“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明确为立法目的之一,说明报废汽车拆解利用已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重新确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格制度,说明在企业拆解利用装备和技术水平滞后的现状下,企业产业升级已是“必由之路”。问题是《管理条例》何时出台并不明朗,对于新政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现状,政府该如何引导呢?企业又该怎样应对呢?另外,新政策能有效提高回收率和报废率吗?重新确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格制度是不是意味着行业要重新“洗牌”?提高准入门槛中小企业该向何处去?企业升级中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有没有相关政策扶持?随着行业“产业升级”,设备研发企业又该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新政策出台前要做好哪些工作?诸多问题,纷纷扰扰。

新形势呼唤新政策。当前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利用市场的现状表明,对市场加强政策约束力已迫在眉睫,企业产业升级刻不容缓。为此,本刊近期特别采访了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常务副会长龙少海,中国汽车产品回收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陈铭,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宇平,请这些资深的行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负责人,以专业的视角深度解读《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即将出台的深远意义;用理性的思考客观评价报废汽车拆解利用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行业的高端指点报废汽车拆解利用行业的发展方向,用战略的眼光分析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未来远景。

猜你喜欢
管理条例机动车回收率
由一起厂内机动车事故引发的思考
WEEE产品总回收率的影响因素初探
不同形态氮肥对棉花15N回收率和产量的影响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一图读懂《地下水管理条例》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化妆品中性激素检测方法的改进
民政部公布《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对《深圳经济特区水资源管理条例》的修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