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SM分析唐山产业结构合理性

2012-11-01 05:19韩润春
关键词:唐山产业结构分量

孙 玲,韩润春

(1.河北联合大学,河北 唐山063009;2.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063020)

基于DSSM分析唐山产业结构合理性

孙 玲1,2,韩润春1

(1.河北联合大学,河北 唐山063009;2.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063020)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产业结构;合理性

唐山作为重要的东部沿海资源型城市,一直延续着“二三一”的产业发展结构,运用DSSM分析唐山产业结构内部的发展变化趋势,从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偏离分量三个方面评价唐山产业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分析其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指产业内部以及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与需求、地区资源状况、科技水平、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因素等都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原有产业结构进行相关变量的调整,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标准

1.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协调。资源包括财力、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使其得到优先重点利用,同时通过利用国际资源、发挥本国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使资源基础更为雄厚,产业结构按比例得到更有效地协调发展。适当发展低碳环保高效利用资源的相关产业,使经济与资源环境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

2.产业及其部门之间相协调。各个产业及其部门之间经济技术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合理,投入产出实现均衡,所需资源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出现严重的短缺或过剩现象。同时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和扩散效应,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3.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这里的需求包括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为消除供需不平衡的不合理现象,更好的满足各项需求,产业结构需要根据需求结构的变化相应做出调整。

4.产业结构转变能力强。经济发展环境变幻莫测,当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自我转换能力,可以减轻产业发展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程度。

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方法(Shift-Share Method,SSM)由美国经济学家 Daniel和 Creamer分别于1942和1943年首次提出,后由Dunn等学者对其作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多用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差异变化的影响因素。它将计划期内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标准区域(也可称为参考区域)的发展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研究区域内各产业或部门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相对竞争力大小,综合性和动态性较强。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Dynamic Shift-Share Method,DSSM)从不断变化的角度,将研究时间段纬度进一步拓展,不仅揭示出不同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总量的贡献,而且反映了在不同的时间段各因素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差异。

假设研究区域在研究期间[1,n]年内第t(t=2,3,4…n)年i产业部门的经济规模为 e(t)i,参考区域第t年i产业部门的经济规模为E(t)i,所有产业部门总的经济规模为E(t)。e(1)i和e(n)i为研究区域i产业部门在基年和末年的经济规模,E(1)i和E(n)i为参考区域的i产业部门在基年和末年的经济规模,E(1)和E(n)为参考区域全部产业在基年和末年的总体经济规模。同时给出在[1,t]时间段内研究区域第i个产业部门的经济规模变化率r(t)i和参考区域第i个产业部门和总体经济的变化率R(t)i和R(t)的

计算公式:

具体指标及其公式为:

1)区域增长分量Ni和年度区域增长分量N(t)i

区域增长分量是研究区域i部门按全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应达到的增长水平,称为全国增长效应。

2)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和年度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t)i

产业结构偏离分量是研究区域第i个产业部门经济增长偏离全国相同部门平均经济增长的部分,产业结构的增长源于两区域相同产业的增长差异,能够反映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类型的优劣程度及其对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3)竞争力分量Di和年度竞争力分量D(t)i

竞争力分量又称为区位偏离分量,反映研究区域的区位条件或地区竞争力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量数值的大小体现了第i产业部门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相对经济增长水平。

4)偏离分量(PD)i和年度偏离分量(PD)(t)i

5)区域经济总增长量Gi和年度区域经济总增长量G(t)i

三、基于DSSM分析唐山产业结构

以1999年为基年,2009年为末年,以三次产业增加值为研究指标,依据上述模型,对1999—2009年唐山全市三次产业的经济总量变化、结构偏离和竞争力偏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选取全市三次产业中增加值占比较高的八大行业,研究期内主要产业的增长总量占全市GDP总增长量的90.4%,能够反映唐山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结果如下:

表1 唐山八大产业动态偏离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整体来看,唐山产业竞争力优势明显,结构优势比较薄弱,区域增长成分贡献率最大(表2)。其中,主要产业增长总量为2694.50亿元,高于按全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计算的区域增长分量(N=1944.06亿元),表明研究期内唐山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水平。从三个分量的数值比较来看,N>D>0>P,表明唐山产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全国经济的拉动,产业发展具有竞争力优势,但这一优势只在采掘业、制造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少数行业中得到充分体现。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出现负值,说明三次产业结构失衡,其中第一产业结构失衡最为严重,严重制约了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总体竞争力分量为较大的正值,抵消了结构偏离分量的负值,致使总偏离份额为正。

续表1

表2 唐山八大产业总体偏离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从年度区间的动态角度分析(表1),唐山产业呈现出阶段性发展态势。

第一产业在2003—2005年出现了小幅波动,03年以前区域增长分量为正,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均为较小的负值,表明该阶段唐山农业发展低于全国发展水平,结构失衡,区位优势和地区竞争力没有得到发挥。2003—2005年,经过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发展初见成效,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出现正值,但向好趋势不明显。2005年后,唐山农业总偏离出现更大的负值,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极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采掘业在2004、2007和2009年结构偏离分量呈现出负值,表明这段时期采矿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具有竞争优势、发展迅速的采矿项目比重较小,而传统的采掘行业占有了更大比重,产业结构仍有调整的空间。竞争力分量为正值(2000年和2005年除外),表明唐山较好地发挥了区位优势,依托于丰富的矿产资源,投资收益率和管理效率等各方面得到了较大提高。制造业发展呈现两个阶段,2008年以前,产业结构基本合理,对经济的正向拉动作用较大,2008年后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制造业消费和需求萎缩,致使产业结构失衡,竞争力优势也得到削弱(2009年)。制造业的竞争力优势整体上比较明显。建筑业2000—2002年结构偏离分量出现负值,2003年经过大幅度的结构调整,结构失衡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竞争力优势也得到明显提升。第二产业中区域增长分量均为较大的正值,表明唐山第二产业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全国经济增长的拉动。

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与仓储业在2000—2005年间产业结构较为均衡,2005年后产业结构失衡逐渐增大,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后结构失衡状况更加严重。竞争力分量为正值,且有逐年增大趋势,表明唐山更好的利用了地理优势与海洋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贸易得到了重点发展,为唐山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区域比较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批发和零售业在2004和2005年结构出现短暂失衡后,逐渐恢复平衡并发挥出比较优势。金融危机后对内消费的增加也是结构转变的影响因素之一,同时国内同行业的快速增长致使唐山区位优势丧失、地区竞争力没有得到发挥。金融业经过不断的结构调整,2006年以后结构失衡状况根本改变,结构优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但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全国经济的带动,区域竞争力存在劣势。房地产业整体结构较为均衡(2008年因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短暂波动),然而与同行业相比增长缓慢,金融危机后受供需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逐渐完善,竞争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开始显现。

除了具有区位与资源优势的采掘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其他产业的区域增长分量均高于同行业的总偏离值,表明唐山大多数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全国经济形势的带动,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同时,2008年以后,受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各产业2009年度区域增长分量均有很大程度的下降,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对唐山三次产业的发展均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制造业受到冲击最大,偏离成分贡献率和竞争力成分贡献率均出现非正常波动,达到历年最低点(表3,表4)。

表3 1999—2009年唐山八大产业偏离成分贡献率

表4 1999—2009年唐山八大产业竞争力成分贡献率

四、唐山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合理化标准和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对唐山产业结构合理性进行分析。

1.资源状况。目前唐山的优势资源产业为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与仓储业。但DSSM分析结果表明,唐山正处于资源型城市的衰退前期,采掘业的快速发展只会使有限资源尽快枯竭。制造业虽然专门化率较高,竞争力较强,但低碳环保、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数量少、比重低。交通运输和仓储业虽然具有较高的区位比较优势,但产业结构失衡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

2.产业关联协调状况。2009年,唐山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9.45:57.76:32.79,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而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经济布局不合理,部分地区出现了重复浪费,部分工业产品出现了结构性、短暂性过剩现象。因缺乏产业间的技术关联与协调,装备工业发展缓慢。

3.需求结构。唐山市2008年城市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达到了35.5%和38.4%,说明居民生活水平已基本富裕,消费结构转变为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阶段,然而唐山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比较迟缓,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能得到较好满足,供需不平衡的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

4.应变能力。唐山作为重工业城市,一直延续的是重型产业结构的格局,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制约着传统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优化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因此,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各个产业及进出口都产生了较大冲击。要提高唐山经济应对外在风险的能力,还需在内在的产业结构上不断调整和优化。

[1] Daniel C.K.Shif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in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National Resources[J].Washington D.C.,U.S.National Resource Planning Board,1942.

[2] Creamer D.B.Industrial loca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Washington,D.C.,U.S.National Resource Planning Board,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43.

[3] Dunn E.S.A statistical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regional analysis[J].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60,(06):97-112.

[4] 王颜齐,郭翔宇,曹玉昆.黑龙江省农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10(5):97-102.

[5]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8,(1):55-58.

The Rationality Analysis of Tangshan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DSSM

SUN Ling1,2,HAN Run-chun1
(1.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063009,China;2.Tangshan College,Tangshan Hebei063020,China)

DSSM;lndustrial structure;rationality

Tangshan is an important eastern coastal resource-based city.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mains the“second third first”style.This paper discusses Tangshan development trendswith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with DSSM.Italso evaluates themerit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angshan industrial structure,analyzes its rationality at last.

F264

A

2095-2708(2012)03-0021-05

2011-10-10

猜你喜欢
唐山产业结构分量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帽子的分量
唐山香酥饹馇圈
一物千斤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王大根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