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声中外傩堂戏

2012-11-02 01:48周德瑞
当代贵州 2012年18期
关键词:德江枫香傩戏

文 本刊记者 周德瑞

蜚声中外傩堂戏

文 本刊记者 周德瑞

德江傩文化丰富而多彩的面具艺术,在保存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上,堪称“世界的瑰宝”。

在远离都市喧嚣的贵州东北大山中,至今盛行着古老而神秘的傩活动,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傩艺师们就会带着略显夸张的面具,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锣鼓声手舞足蹈。这种起源于宗教祭祀的戏剧,已演变成一种驱邪纳吉的民间活动。

绝技绝艺

在德江县,当地居民请傩的最常见原因是给未成年人“过关”。傩字由“人”字和“难”字组成,按照字面解释就是人有困难请神来帮忙,当地居民相信通过傩仪式可以冲掉所遇到的麻烦。

唱傩戏在当地是件大事,一般要唱好几天,在这几天中,主人会邀请街坊邻居来家里共进晚餐。傩戏由开坛请神开始,傩艺师们精心布置傩堂神案,桌上供着令牌、竹挂、师刀、玉印、牌带、头扎、牛角,马鞭等法器以及香烛、纸钱和供品,桌下四周则摆满傩堂戏面具和刀、枪、弓、箭等道具。一切就绪,傩艺师们则吹响牛角,摆起古怪的手势,口中念念有词,跟着锣鼓的节奏跳起古怪的舞蹈,通常一段舞下来,傩艺师们已大汗淋漓,但这才刚刚开始,稍后傩艺师们会带来傩戏中最精彩的部分——傩技。

按照传统的做法,傩技通常在午夜时分举行,傩戏中总有突破人体承受极限的表演,这是源于人们最原始的一种求生本能。傩艺师们会将一捆点燃的香放进自己口中,亦或用舌头去舔烧得火红的钳子,惊险的表演常常会获得观众一片喝彩,有时也吓得一些胆小的观众闭上双眼,不敢观看,深怕傩艺师们烫伤了嘴,可傩艺师们这时仿佛真是天神附体,无论任何危险的动作都毫发无伤。

在德江有130多名傩艺师活跃于乡里,是当地居民娱乐的重要内容,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没有谁会去纠缠傩戏是否真有驱邪纳吉的神效,因为这只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寄望。

德江文化词典

枫香溪会议会址 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贺龙、夏曦、关向应的率领下,由洪湖地区转战千里挺进枫香溪,6月19日在这里召开了中共湘鄂西分局枫香溪会议。会议作出了“在红军中重建党团组织,恢复政治机关,在枫香溪建立黔东特区根据地”等重大决定,建立起了贵州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蜚声中外

德江傩堂戏在明朝已见于地方史志,说明在明代中期傩堂戏已经盛行。 1981年贵州省文化厅在思南县举办民间戏剧调演时,德江傩堂戏被引起重视,后经专家学者数年的发掘、整理以及各界的大力宣传,傩堂戏古老神秘的面纱被渐渐揭开,展示在世人面前。1986年傩堂戏代表队赴京演出,轰动文化艺术界,受到了曹禺、冯其庸、华君武、黄永玉、曲六乙等专家的高度赞赏,被誉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1987年以来,先后有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韩国和台湾、香港等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来德江考察,调研。

傩戏中总有突破人体承受极限的表演,图为傩艺师正在进行绝技表演。(任志平/摄)

傩堂戏中最主要的道具——面具,也早已名扬海外,从德江县收集到的傩面具,其中大部分还是清代时期的古老面具,有的是民国时期的古物,面具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各具特色,不愧为艺术珍品。一批批外国学者和友人纷纷慕名前来考察傩堂戏,他们回国后又在报刊上发表了介绍傩堂戏和傩面具的文章和照片。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稻畑耕一郎说:“对非洲面具和美洲面具的研究,为人类学提供了重要线索。德江傩文化丰富而多彩的面具艺术,在保存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上,堪称‘世界的瑰宝’。”

(责任编辑/张天明)

猜你喜欢
德江枫香傩戏
德江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及其保护意义①
枫香叶黑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稳定性
杉木枫香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A novel flexible plasma array for large-area uniform treatment of an irregular surface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枫香园四季
文旅融合背景下宁都傩戏的当代价值与传承策略
软陶傩戏面具
中国戏曲活化石千年“非遗”傩戏
缺钱的“警察”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