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2-11-03 02:31戴志雄
资源再生 2012年4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资源发展

文/戴志雄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文/戴志雄

【编者按】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政策的重视和支持。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不仅是解决我国有色金属原材料短缺的客观需要,更是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行节能环保的内在要求。实现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局。

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这是针对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到新阶段所作出的战略抉择。作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缓解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瓶颈有效途径和节能减排重要举措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大有可为。整个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只有科学发展、全面进步、才能不负重托,彰显支撑作用和发展活力。

再生有为:是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在有色金属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一系列政策支持之下,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并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缓解我国资源瓶颈的有效途径。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对短缺,资源消耗量持续增加,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铜原料约65%、铝原料约55%、铅锌原料约30%需要进口,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加剧,大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有利于解决国内自然矿产资源不足与有色金属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2011年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835万吨,占到有色金属总产量3138万吨的27%。这对于减少我国有色金属资源进口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有色金属具有多次循环利用的性能,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既保护了原生矿产资源,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据测算,与原生金属生产相比,每吨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分别相当于节能1054千克、3443千克、659千克标煤,节水395立方米、22立方米、235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80吨、20吨、128吨,每吨再生铜、再生铅分别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硫0.137吨、0.03吨。而本身有色金属作为传统的高耗能行业,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无疑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2011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相当于节能1878万吨标煤、节水14. 4亿立方米、减少固废排放12.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万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为有色金属工业的节能减排作出重大贡献。

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已逐步进入资源循环大周期,大量汽车、家电等机电产品面临着淘汰和报废。截止到2009年底,消费领域蓄积的有色金属量就超过2亿吨。现今大量被淘汰、报废的产品具有污染性和资源性,若不加以处理,将造成土壤、水体以及人体健康的危害,这种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难以恢复性。而其中又含有大量有色金属资源,若不进行回收利用,对于资源也是最大浪费。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资源化利用这些废旧物资,变废为宝,不仅保护了环境,也发展了循环经济,获取了资源。

此外,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在回收、分类、拆解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目前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以上,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具有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以及社会的关注。现再生有色金属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领域的重要产业加以支持;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为“城市矿产”的重要矿产实施开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整个有色金属产业中的比重;国家商务部也正致力于建设规范有序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进行试点城市和集散市场的建设,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此外国家积极的财税、金融等各项配套政策也在逐步出台,政策的利好不断累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大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建设有色金属强国的征程中大有可为。

规模再生:是做大做强的基础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近年来在快速发展中,已建成一批年产5万吨以上的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其中最大的再生铝企业产能达到65万吨,再生铜企业产能超过40万吨,再生铅企业产能超过20万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区等逐步形成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一批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国内回收交易市场,以及规模化再生有色金属利用工程正在建设。但纵观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散、小、乱的现象十分突出。这其中与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较差,大都以“捡破烂”起家,以民营企业为主有关。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亟待扩大规模和提高集中度,增强实力。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0多家再生铅企业,2009年平均产能仅4100吨;年超过10万吨的再生铜企业只有2家,多数企业年产量低于3万吨;大型再生铝企业年产量达到几十万吨,小企业年产量仅有几百吨。2011年以来,由于国家加大对铅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的整顿,重金属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大量再生铅企业及其他再生企业被关停,再生有色金属企业散、小、乱的状况有所改变,这将有助于产业规模和集中度的提高。

产业规模散、小、乱的存在,造成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和极大的环境污染隐患,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大力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和产业规模,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具备规模,才有实力和竞争力解决发展中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等问题。

根据我国现有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应合理布局,建设一批规模化的企业。要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布局。应重点支持浙江、广东、山东、天津、江西等地区发展再生铜,支持广东、浙江、重庆、上海、河南等地区发展再生铝,支持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区发展再生铅。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品牌和营销渠道等优势,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再生有色金属产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大力支持这些地区的再生有色金属优势项目,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提高企业和产业规模。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成渝经济区等区域支持改扩建20万吨再生铜项目6~8个,20万吨的再生铝项目8~10个。在华北、华中、东北、黄河三角洲等地区支持改扩建5万~10万吨再生铜项目10个,5万~10万吨再生铝项目15个,5万吨以上再生铅项目10个。在西北地区支持改扩建5万吨再生铜项目2个,5万吨再生铝项目3个。支持在具备产业基础的地区培育形成一批锌、钴、镍、锗、铟、贵金属等其他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项目。

通过合理布局,支持优势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力争按照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要求,到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2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占当年铜、铝、铅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在再生铜、再生铝行业中形成一批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再生铅行业形成一批年产5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前10位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50%以上。培育形成的若干个产业集聚发展的重点地区,其产能比重超过80%。

规范再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在废旧有色金属回收、拆解及利用环节标准规范较为薄弱,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形成公平的行业竞争环境。规模化、规范化企业节能环保投入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在废旧有色金属原料采购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生产经营困难,产能开工不足,整个行业出现了“规模经济不出效益”、“环保科技不出效益”、“先进产能吃不饱”等乱象,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由于不规范,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节能环保优势并没有充分显现出来,相反,由于一些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隐患等,使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产生了一些顾虑,为行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了影响。因此,规范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规范再生首先就是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要加快推出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等行业的准入条件,明确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企业规模、技术装备、综合能耗、节能环保等准入指标,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规范行业秩序,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审核管理规定,强化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用地审查,重点推进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调整升级,从严控制总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与此同时,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规范再生其次是要建立起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要充分发挥金融、财政、税收、环保、土地等政策手段作用,落实和完善促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制定鼓励实施并购重组的政策措施,鼓励对符合条件的骨干企业兼并重组给予融资支持,优先支持实施兼并重组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根据产业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和制定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管理办法》,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促进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规章制度。推行再生有色金属复杂物料预处理拆解、熔炼、加工等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再生有色金属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修定相关技术和产品标准。研究建立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评价指标和监测体系。

规范再生再则要加大行业监管指导力度。有关部门和地方要落实支持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确保环境安全,维护市场秩序,引导和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地区实际,合理规划布局,严格准入条件,促进产业规范有序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环保监管和治理。重点要加强加工园区的安全、劳动保护和环保设施建设,实现污染物集中处理。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等政策规定,规范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

只有营造好行业规范运行的环境,使行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才能破解当前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乱象,使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走到有序的发展道路上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节能环保优势才能得以发挥,继而做大做强。

科技再生: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产能和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行业的技术装备和清洁生产水平持续进步,金属熔炼率不断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一批原生矿产冶炼龙头企业加快进入再生有色金属领域,快速提升了产业的发展水平。

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面临的环保形势非常严峻。综合能耗、污染物排放、资源回收利用率等关键指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再生铜和再生铝行业,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采用落后的熔炼炉,也由于技术和装备水平参差不齐,二恶英排放问题引发关注;再生铅行业,小企业产能占50%,大多采用人工拆解废铅蓄电池,废铅酸液随意倾倒;冶炼工艺及设备落后,铅膏、铅栅未实现分类熔炼,带来极大环境污染隐患。

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方面还处于粗放的发展阶段。在再生铜、再生铝行业,许多企业生产的都是初级产品,精深加工动力和能力不足,这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再生有色金属的使用级别。

再生有色金属必须实现产业升级,而升级的重点则是技术装备水平的升级。当前要加快共性技术及新兴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步伐,重点突破废旧有色金属预处理、熔炼、节能环保领域技术和装备,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生成机理、快速检测和治炼技术研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检测技术和设备,强化再生有色金属产品质量过程控制。鼓励研发推广在原生金属生产工艺过程中合理利用废旧有色金属的技术装备。积极研究新型电子设备及电子消费品中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回收利用技术。

在选择路径上,鼓励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再生有色金属技术体系。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联合攻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争取到2015年,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废旧有色金属机械化拆解预处理技术普遍应用,分级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再生铜新型强化熔炼炉向设施完整化和配套化方向发展。再生铝双室反射炉、铝液搅拌技术、铝液直供、蓄热式燃烧等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生铅企业采用预处理破碎分选、铅膏铅栅分类熔炼、低温连续熔炼、回转短窑等先进技术的产能达到80%以上。

在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到2015年,再生铜熔炼(杂铜-阴极铜)能耗低于290千克标煤/吨,再生铜熔炼金属回收率达到96%以上;再生铝熔炼能耗低于140千克标煤/吨,再生铝熔炼金属回收率达到95%以上;再生铅熔炼能耗低于130千克标煤/吨,废铅渣100%无害化处置,再生铅熔炼金属回收率达到95%以上。

在高值化利用方面,应显著提高废旧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水平。应进一步拓展废旧资源的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再生铜、铝直接制杆水平,开发再生铜和再生铝各种新型合金材料等,丰富产品结构,拓宽使用范围,提升产业的附加值。

资源再生:可有效掌握供给渠道话语权

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是废旧再生资源。当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再生资源的挑战。一方面国内废旧资源供给有限,另一方面进口国外废旧资源又面临着竞争与汇率等多种因素的挑战。2011年,我国进口主要废有色金属实物量为738万吨,进口金额达到了210亿美元。其中含铜废料469万吨,含铝废料269万吨。而随着国际上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废旧有色金属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废旧有色金属原料日益紧缺正成为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实现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稳定的废旧资源作为保障。

规划引导好国内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我国虽然国内蓄积的再生有色金属资源量有限,但潜在的市场潜力巨大。应以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建设为基础,结合我国废旧有色金属资源回收特点,充分利用、规范和整合现有废旧有色金属回收渠道。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建设再生有色金属回收示范工程。加快废旧有色金属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逐步在全国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体系。应鼓励和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料来源渠道,逐步构建上下游紧密联系、跨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截止日前,国家商务部和财政部已先后启动了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共确定了90个试点城市和11个区域性回收基地。应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力争“十二五”期末初步建立起拥有现代回收方式、先进技术装备、完善的回收网络、规范化管理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使得全国主要废旧有色金属资源回收率达到70%。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的统计,2011年,国内回收的废铜、废铝和废铅达到了455万吨,同比增长12.3%。其中废铜100万吨、废铝220万吨。这充分说明,随着我国政府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日益重视,国内回收废有色金属量正逐年增长。

积极布局和建立国外资源供给渠道。我国现是国际上废旧有色金属资源进口大国,但缺乏话语权。废料的进口品质难以得到保障,废料市场时常出现国内外价格倒挂现象。其中既有监管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内外企业无序竞争,竞相抬价的原因。在加强对固废进口管理的同时,应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支持利用境外可用做原料的废旧有色金属资源,提高我国采购国外高品质资源的市场竞争力。现各地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是再生有色金属资源的主要集聚地, 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是合理和有序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重要平台。要规范有色金属拆解加工和交易市场建设,合理布局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除适当调整沿海地域分布外,原则上不再新建加工园区。在现有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基础上,支持形成5个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年拆解能力达到100万吨的加工园区,10个年拆解能力达50万吨的加工园区。5个年交易量达到60万吨以上的回收交易市场,10个年交易量40万吨的回收交易市场。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资源发展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资源回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筑底企稳有色金属行业已过最难阶段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