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冲法联合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12-11-04 08:42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绝经期综合征中药

李 丽 杨 岚 彭 灿

1.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广东广州 510240;2.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激光科,广东广州 510240

补肾调冲法联合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李 丽1杨 岚2彭 灿1

1.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广东广州 510240;2.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激光科,广东广州 510240

目的 探讨补肾调冲法联合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验证其疗效的肯定性及加用中药治疗的稳定性。 方法 选择绝经后患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2个疗程共6个月的治疗及观察。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96.87%,对照组有效率达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每位患者的Kupperman症状积分进行治疗前后对照,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得分(P<0.01),治疗后治疗组得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E2显著上升,FSH和LH等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各项指标的上升与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补肾调冲法联合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激素替代疗法;围绝经期;综合征补肾调冲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e syndrome)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包括近期症状(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症状、自主神经失调症状、精神神经症状)和远期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病变)。本病症状常参差出现,发作次数和事件无规律性,病程长短不一,对围绝经期妇女造成较大心身危害。近年来,笔者用自拟补肾调冲中药联合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治疗此病,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科室门诊自然绝经半年以上的妇女62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62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年龄44~56岁,子宫均存在;自然闭经6个月以上;每天至少有潮热症状3次,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30 mIU/mL,雌二醇(E2)<30 ng/mL,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乳腺B超均未见异常;3个月内未使用过激素类药物及中药治疗;有HRT相对禁忌证者(心脏病、偏头痛、肝胆疾病史、子宫内膜癌病史、血栓性疾病史、乳腺癌良性疾病史和乳腺癌家族史)慎重入选。

1.3 排除标准

相关症状的器质性病变、甲状腺疾病及精神疾病;HRT绝对禁忌证(已有或可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生殖道异常出血、6个月内活动性血栓病、重症肝脏疾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HRT治疗,药物选择克龄蒙(拜耳医药有限公司,J20070037)。服用方法: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1片/d,21 d为1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如有撤退性出血,于出血第5天开始下1个疗程;如无撤退性出血,在上1个疗程服药完毕后的第7天开始服用下1个疗程的药物。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补肾调冲中药治疗,方药主方组成如下:仙茅15 g,仙灵脾15 g,巴戟天15 g,知母15 g,黄柏 15 g,当归 10 g,珍珠母 30 g,丹皮 15 g,桑寄生 15 g,制首乌15 g,女贞子15 g,川断15 g,1剂/d,机械煎药包装成袋,每剂煎2袋,每袋200 mL,早晚各1袋口服,连续1个月为1疗程,有月经样出血时停用,如无出血则服药3个疗程,两组均观察6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Kupperman症状评分:围绝经期综合征属心身疾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能够顺应健康观和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可使疗效评价客观化[2],采用公认的围绝经期症状评分法(国内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分值变化进行比较。评分标准:(1)症状指数×症状程度评分;(2)各项症状评分之和为总分。

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LH):每例观察对象服药前后均进行上述指标的测定,采用Roche诊断公司提供的化学发光法进行。

1.6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判定标准和Kupperman症状评分,制定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自我感觉症状消失>80%),总评分下降>50%;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患者自我感觉症状消失在30%~80%),总评分下降在20%~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症状消失<30%),总评分下降<20%。

1.7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等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得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补肾调冲中药联合HRT治疗能较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症状评分比较( ±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症状评分比较( ±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2 46.35±8.33 17.52±7.75对照组 30 47.54±7.92 15.43±8.34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2、FSH和LH变化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E2显著上升(P<0.05),FSH和LH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各项指标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补肾调冲中药联合HRT治疗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紊乱的E2、FSH和LH等激素水平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通过调整激素水平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比较(±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比较(± s)

组别 n 时间 E2(ng/mL) FSH(mIU/mL) LH(mIU/mL)治疗组 32 治疗前 41.35±7.23 77.09±11.52 73.45±13.68治疗后 51.46±4.45 50.32±12.63 48.54±12.87对照组 30 治疗前 38.54±8.43 78.67±13.07 77.63±14.37治疗后 50.65±3.52 59.53±12.45 58.35±14.83

2.4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疗效均较好,治疗组有效率达96.87%,对照组有效率达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调冲法中药联合HRT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HRT。见表4。

表4 两组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n(%)]

2.5 副反应

治疗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2例出现头痛,3例出现乳房胀痛,因患者能耐受,未予处置。

3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中年妇女高发病,2004年经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调查广东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为68.1%[4]。围绝经期症状、血脂异常、骨密度降低、骨折围绝经期抑郁症以及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明显升高。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HRT是目前最常用的有效方法,但尚有七大方面的禁忌证,其中远期容易导致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副作用及阴道出血、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无法避免,尚不能被广大围绝经期妇女所接受。中医对绝经前后诸症的治疗是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综合调理,辨证论治,治以调肾阴或肾阳为主,辅以扶正固本。不仅避免了服用西药所带来的副作用,还可在调理机体阴阳平衡中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5]。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着绝对的治疗优势,但中药起效慢,单纯使用中药易致初诊疗效不满意、依从性差等缺点,故中药与激素的联合应用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明确指出肾通过冲任二脉司月经和生殖,月经产生的主要过程及环节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这条生殖生理环路功能正常有关。而肾主生殖,肾为先天之本,经水之源,是生殖环路的核心和关键[6]。肾在月经的产生和衰竭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医将围绝经期综合征归为无排卵功能障碍,其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常有关,祖国医学中肾-天癸-冲任-胞宫的生殖生理环路与西医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性腺轴的内分泌环路相对应,对女性生殖内分泌调节机制有类同之处[7-8]。

本病的发生与肾的阴阳盛衰有密切关系,其病因在于,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不能滋养肾精,故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系列症状,其治疗应将围绝经期妇女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出发,以补肾调冲,平衡阴阳为大法,针对病机进行调治。本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补肾阳;女贞子、制首乌补肾育阴;知母、黄柏滋肾坚阴;当归养血和血润肠;珍珠母平肝安神,桑寄生、川断温肾强腰;丹皮除烦热。以上各药相辅相成,共同达到补肾调冲,平衡阴阳之效[9]。笔者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补肾调冲中药联合HRT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自觉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帮助围绝经期妇女顺利渡过围绝经期,并对E2、FSH和LH等激素水平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即提高血清中E2水平,降低FSH、LH水平,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产生较明显影响,与HRT联合应用疗效好,本方法是否能减少HRT副作用及其远期疗效、副作用须进一步研究[10]。因此,补肾调冲法联合HRT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57,2537.

[2] 韩萍,黎烈荣.中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8,49(4):322.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0-241.

C

[4] 田丰莲,詹新林,赵庆国,等.广东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7):67.

[5] 高平,万德光.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4):551.

[6] 游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小剂量雌、孕激素治疗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2.

[7] 李日兰.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194.

[8] 徐秋霞,杨娟,王改玲.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精神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3):51.

[9] 沈小玲,李波波. 性激素口服与阴道用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09,9(7):62.

[10] 杨淑臻,杨志丽.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疗法的利与弊[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174.

R711.51

B

2095-0616(2012)11-83-03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11年度医疗卫生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2011-D-02)。

2012-03-28)

猜你喜欢
绝经期综合征中药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Chandler综合征1例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考前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