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于翰墨之间
——记书法家张元海

2012-11-06 06:42张灵霞
支部建设 2012年25期
关键词:气势书法艺术书画

■张灵霞

寄情于翰墨之间
——记书法家张元海

■张灵霞

南朝书法家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此论是说凡书法佳作,必形神兼备,神更重于形。近日,有幸拜观书法家张元海的大作,觉其行草笔墨酣畅,舒逸遒健,气度磅礴,潇洒练达,一笔一画都表现出书家的稳重修养和厚实品德。

张元海,1962年10月出生,山西夏县人。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协会员、山西省国税系统书画协会理事。曾在山西省林业技术学院、太原市河西区委工作,现在太原市国税局工作。他出生于卫夫人、司马光故里,深厚的河东文化底蕴滋养了他的才气,使他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

同所有入门者一样,他学书法也从唐楷柳公权开始入手,遍习历代诸家,擅长行草,因传统功底好,作品格调高,形成了气韵贯通、节奏明快、质朴典雅的书法风格。

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上,他坚持继承传统,追求创新。他对古人、对传统的态度,乃至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书法既不单纯地膜拜传统、重复古人,又不是抛开传统另起炉灶。他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创作和追求都是建立在前人传统基础上的传承,同时又都是在过滤、选择及批判中进行扬弃。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仅凭玩弄技巧搞一些所谓的创新,那就犹如没有牢固根系的大树,最终不但无法经历风雨的考验,也无法成就其书法大家。

多年的文化积淀和思辨,使张元海在书法创作中形成了其自身的艺术“个性”。他认为书法艺术是要讲人品道德,讲学识胆略,讲传统功力,讲气势神韵的;是要将自己的学识、性情、品格融为一体的。艺术是人的艺术,而人是有个性的。离开个性去搞艺术,不会创作出有别于他人的作品,更谈不上吸引人。他醉心于雄强书风中那种震撼人心的气势,哪怕带有一些原始的拙朴厚重的野性。他从重骨尚势的魏碑中去寻找这种气势,如墓志铭、汉简、民间的书艺。这些前人的历史遗迹都与其所追求的审美观念十分吻合。同时他也结合一种近代人的审美意识,在王铎、徐渭恢宏狂肆的气势和无拘无束、任其自然的笔意中吸取灵性。他是重视传统书艺的,但,他更看重自己,师前人、师造化,最终目的是为我所求,为自己苦苦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一种气势、一种率真、一种整体的韵律所用。

因此他一直坚信: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有个性的不一定是好作品,好作品一定要有个性。有了个性的张元海,凡看过他的作品的,无人不称道其豪放、俊逸、率真、洒脱。

张元海虽然现在国税局工作,但他对曾经的从教生涯念念不忘,孩子们的天真无邪,至今还影响着他,也影响着他的书法创作。他说,和孩子们在一起,能找到人的本真的东西——朴实、真诚和善良。

将书法艺术融于职业的生活方式,成就了他在书法领域里的持续积累、不断突破。他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的修为得到了同行的认同——他取得了山西省青年第一届书法篆刻展一等奖;晋豫鲁陕四省书法联展二等奖;新星奖国际海内外青年书画大赛精英奖;“鸣鹿杯”第一届全国党政干部书画大赛优秀奖;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书画大赛一等奖;太原市“讲文明、促和谐、迎奥运”书画小品大赛二等奖等一系列荣誉。他的作品被中国煤炭博物馆收藏。同时,他还参加了“海纳杯山西名人书法作品义展”,作品捐赠2008年北京奥组委收藏。他参加山西省国税系统书画大赛更多次获奖。出版过《张元海书法作品选集》。

中国清代画家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张元海的书法艺术创作就是紧跟时代艺术的潮流不断在创新。书为心画,字如其人。张元海的脑海里有着自己清晰的人生观,他说,学书法,首先是学做有修养的人。他认为书法若纯比技巧,每个人到一定程度后,差距都不会太大,但真正的好作品,应包含一个人的学识、修养、情操。写书法,其实就是写人。做人,就要做一个真诚、正直、高尚的人。

梁启超先生在《秋蟪吟馆诗钞》中有言:“大家者,必其天才之绝特,其性情之笃挚,其学力之深博,斯无论已”。张元海书为心画,字如其人。在他的世界里,书品和人品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以张元海的博学、勤奋与笃实,相信他会在书法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录唐·王昌龄诗二首

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壮观

录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

猜你喜欢
气势书法艺术书画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张天德书法艺术欣赏
咏鸡
让句子有气势
小小书画廓
气“吞”万里如虎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