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松:以安全为信念

2012-11-06 06:15陈光辉
科学中国人 2012年15期
关键词:粉尘气体煤矿

本刊记者 陈光辉

张延松:以安全为信念

本刊记者 陈光辉

专家简介:

张延松,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山东科技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骨干专家,国务院安全事故调查专家,国务院应急救援专家,国家工业与信息化专家,国务院能源专家组成员,国家653工程爆炸火灾专业首席专家,国家863、973、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并担任国家和重庆多个奖项评审专家、国家和重庆市十几个协会和学会的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国家一级评价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矿业安全与环保”刊物编委。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科技拔尖人才,国家煤矿粉尘防治技术和瓦斯煤尘爆炸专业的学科带头人。

共主持和参加了国家攻关、国家重点自然基金、973项目、国家重点公益性、创新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项目等60余项;主持和参加横向项目70余项,在研项目12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等科技进步奖12项,在国内外刊物、会议等共发表论文130余篇,编著书籍16部,撰写各类报告70余份,获国家专利15项。牵头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30余项。带领的团队在气体粉尘火灾爆炸理论、技术和装备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安全评价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煤层注水渗流理论,粉尘产生控制理论,气体爆炸传播,气体、粉尘两相流爆炸传播,安全评价等理论、技术、装备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国内外前沿性的研究成果。

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拉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一次次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威力,矿难像恶魔般地威胁着矿工们的生命。在这个“性命攸关”的行业,安全,成了我们心中企盼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安全事故调查专家张延松教授以“安全重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这一老生常谈为信念,执着地探寻着一条通往安全的道路。

突破前沿,与爆炸共舞

“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使爆源附近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向外冲击,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巷道和设备设施,扬起大量煤尘并使之参与爆炸,产生更大的破坏力。另外,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也会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死亡。”说起这些灾难,张延松神色略显凝重。他说,大部分的煤矿重特大事故是由瓦斯煤尘爆炸引起的。

为了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张延松多年来专注于气体、粉尘爆炸理论及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和先进的成果。从爆炸罐、激波管、Φ720mm管道、Φ2000mm管道,到7.2m2的大型试验巷道,他做了大量的试验,对各种气体、粉尘的爆炸特性,即不同浓度、不同点火能量、不同环境等条件下的爆炸压力、温度等参数和相互影响,以及不同气体混合情况下的爆炸特性等,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在国内外首次对70余只实验动物进行了气体和粉尘爆炸对动物的损伤试验。在与军队医院的合作中,他们对实验动物实验前后的各种生理机能进行了测试,得出了损伤特性和损伤致因,发现了爆炸对动物有5种损伤和破坏:爆炸压力波对动物的冲击损伤、爆炸产生的高温火焰对动物的烧伤、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对动物内脏的灼伤、爆炸产生的有毒气体的中毒死亡、爆炸产生的大量无毒气体和爆炸后缺氧的窒息死亡。这些成果对研究爆炸场所人的损伤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他在国内外首次进行了军队油库200m3油气的7.2m2的巷道1:1试验,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爆炸及其传播的数学模型和大规模实验的理论体系,为开发军队油库系统事故隔抑爆技术和编制事故应急预案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上述大量爆炸实验的基础上,张延松建立了系统的气体、粉尘爆炸理论体系,并建立了各种情况的数学模型和爆炸实例的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为事故调查和气体粉尘爆炸事故的控制技术和装备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张延松最自豪的是带出了一支爆炸领域国内一流的人才队伍。他带领这支团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开发出各种隔爆、阻爆装置——喷粉抑爆和喷水抑爆、被动式隔抑爆、自动式隔抑爆等,这些技术装备已在全国的煤矿广泛应用,并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这些技术和设备推广到石油、化工、天然气、冶金、钢铁、非煤矿山等其他易发生爆炸的行业,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为气体、粉尘爆炸基础理论和各种防范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奔赴一线,为安全护航

2005年2月14日下午3时,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公司孙家湾煤矿,随着一声震动地壳的瓦斯爆炸,214个生命消逝了,共和国近50年来最大的一次煤矿矿难幽灵般凸现。在火速奔赴事故一线的调查组专家中,就有张延松的身影。

事实上,作为国务院安全事故调查专家和应急救援专家,张延松参加了多起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孙家湾事故、陈家山事故、七台河事故、土石河事故、山西灵石事故……还有诸如2003年江西丰城矿务局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2004年山西吕凉地区特大煤尘爆炸事故调查、2004年河南平顶山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调查等。

除了煤矿事故之外,张延松还广泛参与到各行业安全事故调查与救援中去。2004年,张延松负责完成了“重庆特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处置”项目,成功排除了原制冰厂遗留的液氨重大安全隐患。作为重庆市危化行业生产技术和事故调查专家,张延松担任了开县天然气井喷和泄漏就高桥镇搬迁与中石油谈判重庆市方专家组组长,并参与了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事故技术调查。

常年在事故调查、抢险救护一线的工作,使张延松对安全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说,大多数生产安全事故都是可以用科学的手段预防的!而这就是安全评价师要担负的责任。

安全评价师,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的职业。“实际上安全评价师跟医生是类似的,不过他诊治的对象是有区别的,医生主要是诊治病人,安全评价师主要是针对生产系统和社会环境。”张延松这样跟我们解释。

尽管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才发布这个新职业,但安全生产的评价工作却是由来已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以期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建立安全评价制度。张延松也正是从那时起,就成为了我国最早的安全评价师之一。20多年来,从一线调查检测的实践中,张延松系统研究了煤矿、非煤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劳保、铁路专线、电厂、石油天然气勘探等的评价理论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建立,将爆炸火灾理论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安全评价,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奥运工程等多个重大项目,他都是全程参与,并提出了重要的安全评价报告,在安全评价界享有盛誉。

目前,张延松是国家安全评价专家委员会主席,并兼矿山组组长。作为国家安全评价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安全评价机构审查专家,他对预评价、验收评价、现状评价等均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参加了国家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辨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评价理论的方法和教材的编写,共组织编写教材和书籍10余本。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资格认证专家,承担了资格考试的命题和培训等工作。现在正在制定我国安全评价职业资格标准和教材的编写工作,为促进安全评价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通过对9000体系、14000体系、18000体系、OASAS、SHE等体系的研究,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和制定煤矿重大灾害的管理体系,必将对煤矿的灾害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采访最后,张延松说。一直以来,安全,始终是他心中的信念,是他前行的方向。在这条通往安全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猜你喜欢
粉尘气体煤矿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如何有效进行粉尘控制与清理
高压粉尘防爆电机过厚粉尘层的形成与分析
高炉出铁场粉尘高效捕集系统优化及实践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和大气层中的气体做游戏
和大气层中的气体做游戏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