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结构的象征性

2012-11-07 06:10席留生
关键词:构式英汉宾语

席留生

(1.上海外国语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上海200083;2.温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

论语言结构的象征性

席留生1,2

(1.上海外国语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上海200083;2.温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

象征性是认知语法的核心观点,表现为语言结构的音系结构象征语义结构。象征关系的建立倚仗对语义结构的刻画。对比英汉语结果构式的象征关系表明,英语结果构式的象征关系是无标记的,结果是明示的;而汉语结果构式的象征关系是有标记的,在结果上呈现典型性;汉语结果构式的象征范围AaA远大于英语的结果构式。这些差别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对相同/相似事件的不同识解方式。

认知语法;象征性;英汉语结果构式;对比

认知语法认为,语言结构为象征结构,音系结构象征语义结构[1]。象征观保证了认知语法概念的统一性和理论的简朴性。但是,在各种文献里,认知语法对象征性的描述多为前提性说明,缺乏在更为复杂的结构(如在句子层面)的语境下的专门性探讨,鉴于此,我们拟从英汉结果构式象征关系对比的视角来讨论认知语法的这一核心观点,审察语言结构象征性的本质、表现和特征。

由于语言结构的音系极是显性的,而语义极是隐性的,所以,象征关系的研究最终落实在如何从显性的音系结构出发对语言结构的语义做出合理解读并刻画语义结构。认知语法是单层的,语法结构几乎完全是显性的:假如我们知道如何合理阐释,事实即是所现[1]27。在下文中,我们将对英汉结果构式的象征关系做一对比,跨语言考察语言结构的象征性。

构式是复杂的语言结构,包括了从合成词到话语的各个层面的语言结构。这里的“复杂”有两种含义:一是每个结果构式都由多个成分构成,二是每种结果构式里都有不同的种类。我们研究的英汉结果构式定位于句子层面。

一、结果构式的维度

为了将对比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2],保证可比性,突出英汉结果构式在象征关系方面的差异,我们选择汉语中的“把”字句和英语中的及物结果构式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对它们有效分类,我们设定了两个维度:第一个是结果短语的类型,第二个是NP2与V的关系。我们将“把”字句和及物英语结果构式的句法结构分别描述为:NP1把NP2VP和NP1V NP2RP。我们先看“把”字句。

从VP的结构上来看,“把”字句可分为以下四类:(1)“NP1把NP2VR”,如:妈妈把衣服洗干净了。(VP=V+AP)(2)“NP1把NP2DV”或“NP1把NP2-V”,如:a.你把东西收拾收拾。b.铁锁把头一扬腰一挺,说起他在太原时代的事情来。(3)“NP1把NP2V NM”,如:徐老师把小陆批评了一顿。(4)“NP1把NP2ADV V”,如:他把书包往柜里塞。从NP2与V的句法关系来看,总体上可分为两种情况,即NP2为V的宾语和NP2不为V的宾语的情况,如:a.同学们把书打开(NP2为V的宾语),b.青草把牛羊吃得很肥(NP2非V的宾语)。第一种是典型的情况,而NP2不为V的宾语的情况里面又包含多种情况。

接下来再看英语结果构式的情况。从RP来看,RP分为AP和PP两种情况:(5)a.He sprayed paint onto the wall.(RP=PP,SPATIAL)b.The gardener watered the flowers flat.(RP = AP,PROPERTY)从NP2与V的句法关系看,在有些结果构式里,NP2被动词独立选择;在其他情况下,NP2不被独立选择。(6)a.Ed shot the deer dead.(selected)b.John ran his shoes threadbare.(unselected)c.Harry yelled himself hoarse.(unselected)

二、英汉结果构式象征关系之对比

英汉结果构式的象征关系的核心在于对它们语义结构的刻画,而语义结构的刻画在于对于构式语义的正确解读,而句子语义的正确解读离不开对音系结构的整体特点、构式表达的概念内容①这里的概念内容指构式要表达的事件,是构式意义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识解。下文再提到构式的概念内容,均指此义。、各成分的语义结构以及成分语义结构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解读。接下来,我们先对英汉结果构式的意义做出合理假设,然后描述它们的语义结构。

(一)英语结果构式之象征关系

英语结果构式的象征关系的研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热点,表现在句法—语义界面的研究上。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类。第一类认为结果构式的语义为“致动”和“使成”。[3][4]构式的语义由构式子事件和动词子事件构成,第二类代表性的观点主要体现在Boas[5],认为结果构式传达了说话人关于事件结果的某种特殊信息。

从认知语法考察英语结果构式表达的概念内容,我们发现,它们都表示NP1启动了由V标示的过程②在认知语法里,动词凸显(profile)过程 (process),名词凸显事物(thing)。,NP2经历了该过程从而处于由RP表示的结果状态。不难发现,该概念内容与英语结果构式的音系结构具有平行性,NP1对应于概念内容的施事,NP2在典型情况下对应于受事,也可以是过程中的其他参与者,RP对应于(路径或性质)结果,因此,我们对英语结果构式的语义解读为:NP2经历了NP1启动的完成性过程从而处于RP表示的结果状态。据此,我们可以描述出英语结果构式的语义结构。

图1

图1表示,在一个完成性过程中,施事作用于客事,客事发生某种变化,里面的箭头表示变化状态。客事发生的变化可以是位置的移动,也可以是性质的变化,根据具体情况由AP或PP表征,而施事和客事分别由NP1和NP2表征。

该语义结构同样适用于非选择性英语结果构式。在像“He painted the brush into pieces”这样的非选择性结果构式里,“the brush”为受事,不同于概念内容里的工具身份。“the brush”有此用法,既是构式使然,也是动词语义结构的表现。在反身代词做宾语的非选择性英语结果构式里,如“He ate himself sick”,其语义可作如下概括:他自己不适当地参与了自己启动的“吃”的过程从而使本身处于恶心的状态。“himself”是变化成分。在该构式中,因为是自己启动的过程自己参与从而处于某种不良的结果状态,所以一定是不适当地参与了过程。③至于与主语同指的himself如何成了ate的宾语的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不过,我们设想的一个思路是:He ate something too much or improper作为一个事件整体上对自身产生了影响,造成了sick这种结果。在某种语境下,事件整体与himself的影响关系中凸显的成分是主语He和受影响的自身,而ate允准的常规宾语不再凸显,以至隐形,而这种隐形是以结果的出现为必要条件的,所以就形成了这种非选择性的结果构式。当然,该思路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显然,非选择性结果构式是选择性结果构式的扩展,后者反映了标准事件模型[6]285-286,而前者反映了偏离标准事件模型的事件。

相对于以上两种代表性的观点,象征观对结果构式的描述和分析更为合理。把结果构式的意义概括为使成和方式两个子事件割裂了构式意义的统一性,并有重复之嫌,而把构式的意义全部归结为动词的事件语义框架则在某种程度上只反映了结果构式的概念内容,而未能完全反映出构式所体现出来的说话人对要表达的情境的识解方式,相比之下,象征观在充分尊重结果构式形式的基础上,把构式解读为一个完成性过程,对结果构式的语义做出了统一概括,所以更具合理性。

(二)“把”字句之象征关系

“把”字句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语义的探讨上,其中最为流行的观点是处置说和致使说。[7]不同的语义解读意味着不同象征关系的建立。综观过去的文献,我们发现,大多研究对“把”字自身对整个构式的语义贡献考虑不足。鉴于此,根据认知语法的整合观,观察不同类型的“把”字句的句法特点,我们把“把”字定义为掌控动词[8],将“把”字句的句式语义概括为“在典型的情况下,NP2在NP1的掌控下经历一个由V标示的完成性过程,从而处于某种状态。以此为出发点,不同类型的‘把’字句从结果义偏离,构成一个从核心到边缘的连续统”[9]55。

在句式的语义建构中,“把”作为掌控动词,在句中从其后动词V中衍生出小句中心成分(把(V))。其中,“把”是依存成分,V为自主成分,V阐释“把”提供的一个界标。虽然“把”和V同为动词,都可以视为依存成分,但相对于“把”来说,V的自主性较高。根据认知语法的配价关系理论,“把”字句语义建构的实质就是小句中心成分(把(V))所预设的成分被相对自主的成分所阐释。

VP为VR类型的“把”字句,不管NP2是否为V的宾语,它们的语义都可以解读为“NP2在NP1的掌控下经历一个由V标示的完成性过程,从而处于某种状态”。首先看NP2为V的宾语的类型,如“武松把老虎打死了”。根据成分语义间的配价关系,该句的语义结构可以刻画为图2。

图2

图2省去了整合过程,只显示了整合结果。图中最外边的大矩形代表语义结构的范围。内含W的小圆代表武松,含L的代表老虎。大矩形里面左边的小矩形表掌控关系,右边的表过程“打”。大矩形右边的内含虚线箭头的小圆表处于死了的状态的物,虚线箭头表示对应关系,该小圆与老虎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示处于死的状态的是老虎。两个小矩形之间的两条对应关系表明,武松既为掌控者又为打的施行者,老虎既为被掌控着又为打的对象。整个语义结构清楚地表明了构式的语义“老虎在武松的掌控下经历了打的过程从而处于死的状态”。那么,该语义结构体现了什么样的象征关系呢?从成分概念来看,(把(V))预设一个NP2的结果状态,同时,阐释“把”的一个次结构的V表示的过程也是“把”的语义的一部分。显而易见,作为音系结构的武松和老虎分别象征处于掌控关系和打的过程中的两个具体事物。NP2非V宾的类型的“把”字句的语义解读与NP2为V宾的语义解读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接下来,我们对其他类型的“把”字句的语义做出如下概括:(2)的语义概括为:NP2在NP1的掌控下经历了一个尝试性的或突然短暂的完成性过程,从而处于某种未明示的状态。(3)的语义概括为:NP2在NP1的掌控下经历了一个或若干个完成性过程,从而处于某种隐含的结果。对于(4)的语义,我们的概括为:NP2在NP1的掌控下正经历一个指向某结果的由V标示的过程。

根据以上讨论,“把”字句象征各种类型的与结果相联系的语义结构,在各类型中,“把”字象征的语义结构均预设了构式里的其他成分的语义结构,具体的NP1、NP2以及结果由中心成分(把(V))所决定。

三、结 语

如果我们把象征关系分为无标记的和有标记性的两种,无标记象征关系对应于无标记编码,有标记象征关系对应于有标记编码,那么英语的结果构式体现的是无标记象征关系,构式在概念上对应于原型概念及其扩展,在结构上充分显示了小句的具体特征,而汉语结果构式体现的是有标记象征关系,主要体现在结构上对“把”字的引入和相应的语义结构。除了标记性,二者的差别还表现在英汉结果构式的典型性上。英语的结果构式都表达明确的结果,而汉语的结果构式未必明示结果,典型的类型明示结果,而其他的类型或者隐含结果,或者指向结果。另外,从两者表达的非标准事件的概念内容上来看,汉语的结果构式要广泛得多,只要是一事物或事件对另一事物造成了影响,都可以用“把”字句,也就是说,“把”字句的象征范围远比英语的结果构式大。

以上的对比结果呈现出鲜明的语言差异性,不仅英汉结果构式所表达的事件的范围不同,它们在对同类事件的表达上也存在标记性的区别。象征关系的建立倚仗对构式语义结构的明晰描述,而对于有标记的构式来说,不同的学者对它的语义解读可能不同,这决定了对语义结构的刻画也不同,从而使有标记构式体现出不同的象征关系,对“把”字句语义的见仁见智就源于此。我们的解读只代表了一孔之见,但因为充分尊重了构式的结构特征,同时考虑了构式表达的概念内容,所以所刻画的构式的语义结构是经得起验证的。我们的讨论同时表明,不同语言在语言结构上表现出来的特性,体现了不同民族的认知方式的特性,通过象征关系的探讨,无疑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他们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

[1]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Goldberg A,Ray Jackendoff.The English Resultative as a Family of Constructions[J].Language,2004(3):532-568.

[4]Goldber A 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al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1-198.

[5]Boas H C A.Constructional Approach to Resultatives[M].Standford:CSLI Publications,2003:119-284.

[6]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II: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282-329.

[7]施春宏.从句式群看“把”字句及相关句式的语法意义 [J].世界汉语教学,2010(3):291-309.

[8]牛保义.“把”字句语义建构的动因研究 [J].现代外语,2008(2):121-130.

[9]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 [D].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55.

On the Symbolism of Language Structures

XI Liu-sheng1,2
(1.Post-doctoral Sta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 200083;2.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325035,China)

Being the central notion in Cognitive Grammar,symbolism is represented as a phonological structure symbolizing a semantic structure in a language structure.The establishing of symbolic relationship relie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 language structure's semantic structure.The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resultatives in respect of symbolism indicates that the symbolic relationship in English resultatives is unmarked,and the result is manifest,while Chinese resultatives are marked in symbolic relationship and differ in prototypicality.The symbolic scope of Chinese resultatives is much bigger than that of English ones.The differences reflect the different mod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eoples construing the same/similar events.

Cognitive Grammar;Symbolism;English and Chinese resultatives;Contrast

H04

A

1001-6201(2012)01-0105-04

2011-11-08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YY001);浙江省教育厅项目(Y200804779)。

席留生(1970-),河南许昌人,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责任编辑:张树武]

猜你喜欢
构式英汉宾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及练习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要多X有多X”的构式分析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对比研究
谁来管管“吃”的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