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研究

2012-11-09 05:42王新坤王昀博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教练员管理制度

王新坤,王昀博

(1.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2.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研究

王新坤1,王昀博2

(1.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2.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体育院校的竞训部门是主管学校的竞赛、训练、完成比赛任务、对教练员、学生运动员的培训等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的职能部门,如何调动相关人员训练及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将是能否达到竞训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激励机制的理论研究,结合体育院校竞赛训练管理规章制度文本的现状分析,找出现存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中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并运用激励理论进行指导,使体育院校的竞训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体育院校;竞赛训练;制度;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体育院校做为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教练员、运动员队伍的重任。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显现体育院校相关学科的综合实力,我们需要思考体育院校的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如何实施才能加强对所在院校的学生运动员、教练员及相关人员的管理,从而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有利于体育院校运行的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体育院校教学、训练、竞赛等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体育人才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与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的结合。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即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六所体育院校竞赛训练管理制度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依据研究思路、方法与目的等,在调研期间对相关专家以走访、座谈和电话的方式进行访谈,了解各体育院校竞训管理激励机制等有关情况。

1.2.2 调查法 对14位体育院校竞训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找出现存体育院校竞训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竞训激励机制合理化的构建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

1.2.3 文本分析法 收集原国家体育总局六所体育院校竞训部门制定的竞赛训练管理规章制度文本,通过对其文本中激励机制的分析及研究,揭示现行体育院校竞训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2 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中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2.1 体育院校竞训部门职能及激励机制的分析

竞训部门是体育院校训练竞赛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是为加强体育院校训练竞赛工作的规范管理,促进体育院校训练竞赛工作的开展,提高各个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人才。主要负责学校内竞赛的组织、管理、教练员的培训、运动员的训练及完成上级部门所下达的比赛任务等工作,竞训管理制度中应体现着对学生、学生运动员、教练员等涉及有关训练、竞赛等工作人员的激励因素,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整体的竞训管理系统向着良好的态势去发展。

在激励理论中,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代表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保健因素认为管理制度中的激励机制的一些因素能导致满意感,而另一些因素则只能防止产生不满意感。针对体育院校竞赛训练管理制度中激励机制因素的分析可将基本的竞训管理、政策、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水、地位、职业安定及个人生活所需等划分为保健因素,这些因素是外在的“维持”或“保健”因素。把能够产生激励作用的因素,如奖金、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等涉及积极感情使人产生满意感而起激励作用的因素归类为激励因素。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的激励机制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图1)。

图1 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双因素分类

2.2 现行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文本分析

通过对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中激励机制因素的分析,将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六所体育院校竞训部门的竞赛训练管理规章制度文本的内容,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进行分类(表1)。

表1 六所体育院校竞训激励制度统计表[1]

从表1对六所体育院校竞训激励制度的统计中可知,保健因素中六所体育院校所涉及竞训管理制度大都在2项或3项,而在激励因素中,六所体育院校的激励制度则有所不同,体育院校的竞训激励机制大多是对《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裁判员技术等级管理》、《竞赛奖励办法》等方面制定的,而对具体人员的激励没有形成明文的规定,缺少完善多样性的激励机制。六所体育院校中武汉体育学院的竞训管理激励机制相对比较完善,涉及的激励人员比较全面,但对相关人员的处罚机制、激励的反馈、奖励的形式和手段上的规定还有待于完善。

2.3 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中比赛奖励激励机制分析

激励机制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最基础、最有效的是奖励激励,奖励激励是各国各个领域普遍采取一种激励方式[2],主要的激励形式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主要是物质的奖励,如工资奖金、罚款等,而精神激励则有荣誉、赞扬、批评、处分、职务升降等,主要是人的思想感情、人心的激励。

2.3.1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员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

体育院校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而且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为奥运争光的神圣使命。所以对优秀运动员的物质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制定奖学金评定办法将是这种政策的文本体现,通过对六所体育院校的竞训管理规章制度中对优秀运动员奖学金政策的制定分析,只有上海、武汉、沈阳三所体育院校对优秀运动员的奖学金评定具有明确和成文的规定。根据各个体育院校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奖学金的等级和数目,其主要的目的是为吸引高水平生源,提高生源的质量;鼓励高水平运动员入学后继续刻苦训练、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同时激励在校其他学生运动员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为奥运争光,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2.3.2 非体育专业学生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

体育院校属于专业类院校,其学生主要是由体育类专业、非体育类专业、竞技体育类学生所组成。非体育专业类生源大部分是通过文化课高考进入体育院校人文类专业学习,大多都是体育英语、体育旅游、市场营销、体育管理等专业的学生,他们与普通类高校的学生有着相同点,但由于他们所学的专业与体育息息相关,理论的学习与体育实践相结合是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区别于其他普通类院校的主要特点,他们是体育院校竞训管理激励中不可忽视的群体,是推动竞训实践活动与体育理论相结合的主要力量,加强对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激励是做好竞训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竞训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的运动欲望,使“要我参与”逐渐转变成“我要参与”的主动学习模式当中去,通过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来进行竞训管理激励方式的设置。通过对体育院校竞训领导及管理人员的调查,目前各体育院校激励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竞赛、训练的主要活动方式如表2。

表2 非体育专业学生激励方式调查(n=14)

2.3.3 体育院校教练员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

对六所体育院校现有竞训管理制度文本分析及对体育院校竞训部门管理人员调查可知对教练员主要的激励方式(图2),而体育院校竞训部门制定激励教练员的主要制度为《教练员大赛奖励制度》、《教练员工作量酬金管理暂行规定》、《教练员岗位培训计划》等。

图2 教练员激励方式调查

2.3.3.1 教练员重大比赛成绩的奖励制度 六所体育院校对教练员在重大比赛成绩奖励中奖金标准与所培训运动员奖励的金额相同,并根据培训运动员的时间年限来确定发放奖金金额的百分率,同样鼓励教练员多出“好苗子”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多做贡献,可以进行相应的奖励政策。

2.3.3.2 教练员效绩考评激励机制 竞训部门对教练员的效绩考评是从侧面对教练员的工作绩效的客观、公正的评价,肯定成绩总结经验,进而实施激励以推动教练员的进步和创新训练内容的发展。通过对现有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的调查分析可知制定完善的效绩考核制度的体育院校较少,这项重要的激励政策在现存的体育院校的制度中只是寥寥带过,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效绩考核办法。

通过对体育院校竞训部门管理人员的调查可知,对考评与激励相结合其激励方式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如图3所示。在对14名竞训管理人员的调查中激励方式在前三位的是薪酬的浮动、比赛成绩的奖励、评选先进。

图3 考评与激励方式调查

2.4 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修正年限

通过对六所体育院校的现行竞训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可知六所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最后修正年限都在2008年或2008年以前。沈阳体育学院竞训管理人员对竞训激励机制的修正年限进行了讨论,认为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的修正不易过频繁,主的原因是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长效性起主导的作用。

2.5 竞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2.5.1 奖励激励机制问题

通过对体育院校现有的竞训管理文本的分析,在奖励制度中对教练员的奖励设置大多是针对教练员所带队员在比赛中取得成绩以及平时训练的工作量和向国家队输送人才的数量来进行奖励的,而这种只看成绩说话的奖励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体育院校教练员队伍的在训练和工作中的良性发展。应该重视教练员在个人能力在工作中的表现而设置奖励制度,应该增加对教练员个人能力奖项的设置,尽可能覆盖体育院校教练员个人训练工作中单项奖励设置[3],鼓励教练员在训练工作中运用创新的方法进行教学、训练的尝试。

对在校学生运动员的奖励方面,奖励手段和奖励设置上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奖励不外乎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但奖励的手段和形式是激励因素中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使人们在享受激励的过程充满信心和得到更大的鼓舞。

2.5.2 处罚激励机制问题

处罚的主要目的是使行为个体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不断修正自己在前进中的方向,避免脱离目标轨道。在体育院校的竞训激励机制中所涉及到的处罚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运动员在竞赛、训练、学习、比赛中的相应的违规或行为不端所进行的处罚。根据此问题对相关的体育院校竞训管理人员做出了调查,结果见表3。另外,运动员主要的违规现象占比重较大的是违反兴奋剂条例,不按时参加训练,运动员行为不端,未完成比赛目标及旷课行为等。

表3 对违规现象及行为处罚方式的调查(n=14)

2.6 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参考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竞训职能、相关的激励政策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在竞训激励机制中主要的激励对象为教练员、学生运动员、相关的工作人员等,对于竞训激励机制的完善与构建涵盖对竞训部门分管下的激励人员的努力、绩效、能力、环境、认识、奖酬和满足等多种变量[4]。竞训部门中对教练员的激励主要体现在教练员个体效绩和奖酬的效价、期望值、个人努力程度、对自己应起作用的认知和理解、个人能力的大小、环境因素等。对于学生、运动员的激励主要是满足他们在学习中对知识、技能、比赛成绩等方面所产生的需求,以此加强相关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5]。

体育院校竞训部门激励机制参考模式主要包括竞训目标激励因素、奖酬的激励因素、公平因素、需求因素、反馈因素等方面(图4)。

在竞训管理实践中,应使行为个体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个性、自己的作用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应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效绩,获得奖励;而作为竞训管理部门应该了解不同个体的需要,尝试估计不同人员的满足水平,来制定相关的奖罚制度。竞训部门通过适应和改变的手段,刺激人员的工作需要,激发个体的工作动机,强化个体的工作行为,协调个体的工作目标,在满足个体人员需要的同时,实现组织和群体的目标[6]。通过建立相应人员的信息反馈系统不断了解组织及个体人员在工作、训练、学习中的情况,不断对竞训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和调整。这样竞训激励机制就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激励系统,使竞训激励工作正常良好的运转。

图4 体育院校竞训部门激励机制参考模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六所体育院校的比赛奖励激励机制比较健全,能够全面完善地实施激励,但在奖励的手段和方法上比较单一,缺乏多样灵活的激励方式。

2)各体育院校的竞训激励机制的反馈系统不完善,对相关人员激励机制的满意度调查欠缺。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竞训激励系统中有关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及时地进行修正以保持整个激励系统的正常运行。

3)六所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处罚激励机制不健全,处罚激励机制只是在某一方面上做了处罚的规定,而对人员在具体事物上的违规行为没有做出明文规定及相关的处罚激励机制,缺少完整性。

4)本文结合赫茨伯格的激励理论将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按双因素进行划分,便于竞训制度的分类与管理,使得竞训管理制度激励机制更具整体性和层次性;通过结合目标激励模式与综合激励模式对体育院校激励参考模式的构建,不同的体育院校可以根据该院校的实际情况对竞训的相关人员进行激励。

3.2 建议

1)奖励方式应多样化,体育院校的竞训部门奖励制度应丰富,在结合传统的奖励方式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对于大赛奖金的发放形式要从一次性发放逐渐过渡到部分发放与逐月发放相结合的长效激励形式中去。

2)通过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政策来不断了解组织及个体人员在工作、训练、学习中的情况,及时对竞训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和调整。

3)完善处罚激励机制,对人员具体的违规行为做出明文的处罚规定,以此来起到警示的作用。对激励机制实施的及时性要加强,避免激励机制实施的滞后性。

4)加强完善体育院校竞训管理制度中的绩效考评这项激励机制,对教练员的工作量、教学训练任务的考评,对运动员比赛成绩、训练成绩、文化课成绩的考评和对相关人员的竞训业绩考评,应做到考评与激励相结合。

5)学生体育俱乐部对于体育院校的学生和学生运动员有着独特的激励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训练、实践的平台,值得体育院校在对学生和学生运动员的竞训激励方面加以推广。

6)激励机制是一个不断完善丰富发展的理论形式,我们要在正确运用激励理论的同时,加强与激励实践相结合,参照相对比较好的激励机制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具有体育院校自己特色的激励机制,为提高竞训相关人员工作、训练、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断努力。

[1]赵琳娜.论双因素理论在学习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7(10):215-216.

[2]王承信.体育竞赛与奖励的合理性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2(4):87-89.

[3]贺 峰.对江苏省少年排球教练员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7.

[4]宋奎阳,白洪成.基于波特—劳勒激励模式的农村教师激励研究[J].商情,2008(2):64 -65.

[5]刘军利.普通高校优秀运动员学籍管理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6):76-79.

[6]杨佳宁,刘 君,王晓玲.体育管理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2):116-120.

Motivation Mechanism of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 Sports Institutions

WANG Xinkun1,WANG Yunbo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2.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Mudanjiang 157011,Heilongjiang,China)

The competing and training departments in sports institutions are in charge of not only competitions,training,and match tasks,but also direction,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the training of coaches and student athletes.How to stimulate their training and working motivation and enthusiasm will be an essential part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sports training management.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ext analysis of sports training manag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sports institutions,trie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motivation mechanism of sports train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sports institutions through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motivation mechanism,and further improves and optimizes incentive mechanism in sports institutio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centive theories.

sports institutions;competition and training;system;motivation mechanism

G80-05

A

1004-0560(2012)03-0034-04

2012-03-10;

2012-05-06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GHYB110053)。

王新坤(1957-),男,教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辑:刘红霞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教练员管理制度
制度与规范:近现代设计管理制度研究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王秉刚:电动汽车宣传应实事求是,管理制度要加强事后监管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