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

2012-11-09 02:46孙华平施振威刘含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少见单侧脾脏

周 銮 孙华平 施振威 刘含秋

淋巴瘤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可分为淋巴结结内病变、结外病变、结外伴结内病变,发生于肾上腺的恶性淋巴瘤属于结外淋巴瘤。肾上腺淋巴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本文对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穿刺活检证实的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期望通过本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些帮助。

方 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53~66岁,平均(61.2±4.2)岁,其中55岁以上5例。临床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不适3例,反复低热1例,体检发现肾上腺占位2例。6例中4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穿刺活检等临床方法证实。

2. 检查方法

6例均经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层厚3~5 mm。间隔3~5 mm。动态增强扫描于动脉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30 s开始扫描,门脉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70 s开始扫描。静脉内团注对比剂优维显300 g/L,于肘前静脉注射,剂量1.5~2 ml/kg,注射速率为3 ml/s。

结 果

6例病理检查均为B细胞来源的NHL。6个病例中,2例CT诊断正确,4例被误诊为肾上腺转移性肿瘤。

6例肾上腺淋巴瘤,3例单侧,3例双侧,共9个病灶。肿瘤最大径6~13 cm,平均8.3 cm。病灶呈不规则形2个(图1),椭圆形7个(图2)。与正常背部肌肉相比,CT平扫呈稍低密度8个,等密度1个。6例中4个有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病灶5个,肿瘤内部强化较均匀的3个(图1),不均匀者2个(图3)。6例中2例(3个病灶)肿块边界清晰,4例(5个病灶)肿块边界模糊。2例(3个病灶)肿块 向邻近组织器官广泛浸润,3例(4个病灶)伴同侧肾脏受累,表现为肾上极被包绕,与肿块分界不清。5例(7个病灶)邻近血管受侵犯,表现为肿块包绕邻近血管或与血管关系紧密。1例脾脏受浸润,表现为肿块与脾脏分界不清。6例中4例伴有腹膜后和(或)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图3 女,58岁,双侧肾上腺NHL。A~C.分别为CT平扫和增强。双肾上腺区软组织肿块,左侧不规则形,约7.3cm×9.4cm,右侧类椭圆形,约3.5cm×6.2cm。肿瘤密实,密度较均匀,增强后扫描示,左侧病灶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右侧病灶均匀轻度强化,左侧病灶累及左侧肾上极,包绕左肾动、静脉。

讨 论

原发或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在临床上十分少见,而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更为少见,目前,国内文献报道约40例[1],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绝大多数为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本病好发年龄在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2],男女之比为2∶1,可单侧或双侧同时受累,双侧同时受累多见[3]。本组6例,55岁以上者有5例,男性5例,女性1例,均符合文献报道。双侧3例,单侧3例,与文献报道略有差异,这可能与本组病例数少有关。肾上腺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多为NHL,且以B细胞和T细胞型多见[4]。本组6例均为NHL,且均为B细胞来源,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肾上腺淋巴瘤的临床症状表现形式多样,缺乏一定的特征性。复习多篇文献,临床上可出现持续发热,腰、腹部疼痛不适,乏力,体重下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本组病例,2例腰、背部疼痛不适,1例腰、背部酸胀感伴上腹部不适,1例反复发热,2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发现。临床症状基本与文献报道相符。发热是全身淋巴系统疾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热一般不伴全身其他部位感染灶,药物治疗无效。腰、背部或腹部疼痛不适可能是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器官或后腹膜器官所致。因此,有学者[5]认为,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和腰、腹痛是肾上腺淋巴瘤较为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本组病例临床症状支持此观点。

肾上腺淋巴瘤CT表现常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肿瘤较小时可保持肾上腺轮廓,呈肾上腺增生样改变,肿瘤较大时,表现形式多样,但以椭圆形多见[6]。本组9个病灶,7个为椭圆形,符合文献报道,肾上腺淋巴瘤边界多清晰,部分浸润至邻近组织器官时表现为边界模糊。多数文献报道对肾上腺淋巴瘤的密度说法不一。有学者[7]认为,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肿瘤较小时密度多均匀,肿瘤较大时多为混杂密度,其内易发生坏死、囊变而不均匀;也有学者[6]认为,原发或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无论大小,CT密度基本均匀,坏死囊变少见。本组6例肾上腺淋巴瘤9个病灶,8个病灶密度较均匀,1个病灶内出现坏死、囊变不均匀密度的表现。复习肾上腺淋巴瘤的病理基础,肾上腺淋巴瘤为单一细胞为主堆积,形成软组织团块,团块内细胞密集程度高,富含液体的间质成分少,因而肿瘤密度均匀。结合肾上腺的病理基础及文献报道,笔者认为肾上腺淋巴瘤无论原发、继发,不论大小不一,CT平扫肿瘤多均匀密实,坏死、囊变及钙化少见。肾上腺为乏血供肿瘤,动态增强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即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本组病例均符合上述强化特点。

有文献报道[8],肾上腺淋巴瘤易累及相邻的肾脏和血管结构,表现为肿瘤呈钻缝样生长,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而不造成其形态改变。本组6例中7个发生同侧肾脏和(或)血管的直接侵犯。

肾上腺淋巴瘤最常合并远处浸润的结构是淋巴结,此征象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9]。本组4例(约66%)出现腹膜和(或)全身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脾脏含丰富的淋巴组织,常易受浸润,本组有1例脾脏受侵犯,表现为脾脏局部与肿瘤关系密切,分界不清,脾脏内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有学者[5]认为,脾脏受浸润是提示肾上腺淋巴瘤的很有价值的间接诊断征象。

肾上腺淋巴瘤与肾上腺转移瘤及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鉴别困难。转移瘤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多双侧发生,CT平扫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不清,动态增强较肾上腺淋巴瘤明显,且强化不均匀[10],向周围直接侵犯少见。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多为单侧发生,CT平扫密度不均匀,坏死常见且显著,完全实质性少见[11],动态增强各期强化较肾上腺淋巴瘤显著,一般肝、脾等多脏器病变少见。

总之,无论原发或继发,肾上腺淋巴瘤多为B细胞源性NHL,其CT表现形态多样,但有一定的特征性,即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区圆形或椭圆形均匀密实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轻中度延迟强化,肿瘤大者常侵犯同侧肾脏和相邻血管,脾脏及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系统病变对诊断肾上腺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少见单侧脾脏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中心四区 买少见少,地价赶超房价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清宫藏瓷中为何少见宣德蟋蟀罐?
胃癌根治术手术中脾脏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肌力平衡疗法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肿瘤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