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学资源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

2012-11-09 11:52茆如俊谢忠志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网络管理教学资源资源

茆如俊,谢忠志

(1.姜堰中学信息中心,江苏姜堰225500;

2.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网络平台是一种现代技术手段,是管理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创新。不同地区、学校在建设和利用网络平台的过程中要切实结合师生的需求,结合地方、学校特色,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结合先进的技术,建立兼容并包、开放的、可扩充、可供持续发展的平台,将有利于教师成长、学生学习、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1 立足教学实际、明确功能需求、合理部署架构

网络平台的功能设计要从不同使用者的角度,考虑不同的使用场合和特点,建立方便使用的机制。

1.1 根据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情况分析

从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其他教科研活动的角度,平台应提供方便的在线资源开发与管理功能;从听课的角度,可提供在线点播、实时在线听课、评课。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建库,包括学校综合资源库、教师个人资源库及科研团队的资源库。考虑到学校各门学科都要建立各类教学资源,而每位教师又有自己的个人资源库,建议提供一个个人平台,包括自己上传的各类资源分类列表;建立名师工作室或骨干教师工作室,便于组成教师研究小组,共同针对教育领域的课题开展专题研究和资源积累(见表1)。

1.2 从学生开展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情况分析(见表 2)

1.3 合理部署网络架构

表1 教学活动情况分析表

表2 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表

建立教学资源网络管理平台,是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平台的建设应从学校整体发展的宏观角度来分析其功能需求,以保证其规范、开放,便于资源的交流共享与功能的完善扩充。基于教学资源的学校网络服务架构如图1。

网络管理平台包括资源管理、权限管理、服务管理、统计分析等模块[1]。具体过程包括资源的数字化、分类存储、审核,对访问者进行分级管理,提供不同的功能和服务。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管理与利用网络结构如图2。

实践证明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与教学平台应分开建设,并提供相互的访问通道。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着重资源的分类存储管理,教学平台着重体现教学设计和对资源的利用。

2 选择合适的开发途径,按标准规范建设

2.1 选择合适的开发途径

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管理层次和建设步骤包括网络平台的开发、教学资源的开发、实现管理服务,其实现途径有:

(1)自主开发[2],优点是针对性、适用性强,可随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但需要较强的技术团队,开发周期长,与外界资源的接口不统一。另外,学校技术团队的开发理念、技术水平难以保持先进性,造成技术支持滞后,低起点、低水平的重复建设;(2)商业公司招标,优点是在一定时期可能满足了实际需求,然而不能得到长期的保障和即时有效的技术支持,消耗费用成本较高;(3)联合开发,由学校教师、学校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公司共同开发,前期,公司负责的较多,在具体的使用和日常更新维护上则由学校技术人员支撑。

2.2 按标准规范建设

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多样性[2],在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资源,要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文件中对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属性标注,纳入到网络教学资源库中,以便于管理,方便师生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快速的检索利用。

教学资源网络管理平台,具体建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平台的开发要基于模块化设计,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2) 平台的开发要采用先进的程序设计理念和语言,以确保运行的效率,采用大型的数据库,实施程序与数据的分布部署,支持服务器的负载均衡;(3)教学资源采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方式存储,支持各类图文、动画、音视频等主流媒体格式,能进行动态的归类和批量移动整理,除人工上传方式外,能根据定义进行自动采集和归类存储;(4)建立分级管理机制和教学资源的审核机制,各级分担任务明确,确保质量;(5) 建立安全访问机制和访问日志,保障平台系统和教学资源的安全,防止非法访问。

3 构建教学资源网络管理平台的实践

3.1 增强现代教育意识,加强人员培训,建设具有现代教育能力的队伍

(1)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进行统一规划、全程管理、监控评价。领导小组成员能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学校发展实际对课程资源各项工作进行指导,组织人员、调配设施,组织例会制度,形成从学校领导到各年级及各学科组的逐级管理体系。

(2)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组织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评价者,参与整个建用过程。具体包括:建立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制;设计网络课程资源,将集体备课成果上传,促进利用;提出需求、评价及改进计划;开展、实施基于网络平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学生是课程资源的受益者,利用者,学生要具备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能力,也要积极参加到课程资源的建设中来,及时提供反馈建议,以帮助改进课程资源的设计和服务形式。

(4)技术人员是实现网络管理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先进的技术理念与技术能力,支撑课程资源网络管理各个环节,包括课程资源对信息的获取、加工、集成,最终实现了建设服务于应用。

3.2 注重软硬并举,多管齐下,保障教学资源网络管理的构建

(1)完善网络基础建设。结合地方与学校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各学科、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尽可能用先进的技术、统一规范的标准搭建基础平台,搞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各学科根据课程目标、课堂教学模式、学科章节特点、学生特点综合考虑规划,逐步形成各个环节统一的标准体系。

(3)保障资金投入。资金投入包含设备维护与更新、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利用奖励资金等。每年的设备维护与更新,进行预先核算,保障硬件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与网络的快速畅通。为推广课程资源的交流,应设立补贴资金,促进教师阅读学习和资料下载,以维持可持续发展。

(4)完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各环节相应的制度。如建立人员培训制度,以确保教师信息素养和技术力量的不断提高,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建立使用评价制度,以促进建设和利用;建立相关人员的定期例会制度和学术、使用交流机制,以及时交流经验,提高理论水平;建立用户反馈机制,以及时了解师生在实际使用中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5)技术服务保障。建立技术小组,课程资源的开发使用应注重技术人员的配置,设置学科教师与技术人员的比例,逐步培养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能,使之具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需要的能力。

(6)规范建设流程。从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分类存储,到提供各种服务及评价更新,经过数字化、标准化建设,应规范每一步的流程,建立网络课程申请审核机制、资源上传审核机制、服务机制、评价机制。

3.3 开展教研实践,完善服务机制,促进建用

评的良性循环

(1)课程资源交流服务,是为加大学校之间及学校与外界的交流,促进课程资源的共享与发展;

(2)课程资源存储与检索服务,是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服务形式,应提供合理的分类存储,探索永久存储的途径,提供快速准确及智能化的检索服务;

(3)课程资源导航服务,是师生快速获取课程资源和网站使用方法的有益助手,应建立知识导航、网站结构导航、学习导航等综合导航体系;

(4)课程资源推送服务,将课程资源的更新信息。服务信息及时推送到用户端,以保证用户获得最新信息,促进对资源的利用。

综上所述,教学资源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具有基础支撑性,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保障。新课改对创新精品课程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对数字化网络课程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建立和完善网络组织管理平台,加强资源的开发,提供方便有效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促进地区资源的共享,做到优质精品、高位均衡,将最大程度地满足地方各学校的需求以改变目前各自为政、重复低效建设的状态,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共同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服务。

[1]岳根霞.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6):37-38.

[2]查军.自主建库共建共享求发展[J].教育信息技术,2006,(7):31—34.

[3]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Z].教技[2002]1号.

猜你喜欢
网络管理教学资源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数控机床DNC网络管理平台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基于OpenStack虚拟化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资源回收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管理初探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流量分析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