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保和谐山西焦煤组建十周年民生改善纪实

2012-11-10 01:56杜鹏程
山西煤炭 2012年2期
关键词:焦煤棚户区西山

杜鹏程

(山西焦煤集团 宣传部,山西 太原 030024)

民生改善保和谐山西焦煤组建十周年民生改善纪实

杜鹏程

(山西焦煤集团 宣传部,山西 太原 030024)

《左传》有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国家如是,企业同理。“奉献社会,造福员工”的宗旨,从山西焦煤成立的那天起,就被山西焦煤历任党政班子旗帜鲜明地印刻在企业发展的基石上。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成立十年来,山西焦煤党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把民生工作始终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

十年来,山西焦煤始终如一地坚持以人为本,增加职工收入,改善居住条件,帮扶困难职工,改善生活条件,让职工充分享受企业快速发展的成果,让企业真正成为职工安居乐业的家园。2010年和2011年,山西焦煤连续两年提出为职工办十件实事,掷地有声,说到做到,把一个企业关注民生的力度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现在的“煤黑子”腰包鼓了,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并且开始为在小区里找不到停车位而发愁。

职工文艺晚会

“心连心”艺术团走进西山矿区

收入:十年增长近七倍

收入是企业职工最关注的利益所在,而收入的变化则是一个企业发展好坏的晴雨表。如何关爱职工,改善民生?山西焦煤用职工收入的连续十年增长作出了回答。

“十年前,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煤矿工人,一年在井下辛辛苦苦干下来,各种收入加起来还不到两万块。年轻的小伙子想娶媳妇挺困难的,很少有人愿意嫁给‘煤黑子’。”在生产一线干了一辈子的汾西矿业河东矿退休职工王学文,话语间流露着对矿工兄弟的关爱。

“2001年采区一线工人的工资是每个月1:500块~1:700块。”西山煤电杜儿坪矿二采区负责工资核算的王田根,对十年前经由他手算过的工资数额记忆犹新。

井下工人如此,地面单位工种的收入还要少些。

用两个“强烈的反差”来形容十年前的收入状况并不为过——矿工过低的收入与危险的劳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矿工的收入与全社会生活水平提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的存在有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虽然朴实的矿山人没有怨言,但这样的反差无疑刺痛着山西焦煤党政领导的心。

痛则思变。十年来,山西焦煤坚持在安全发展、效益增长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工资和津贴、工资制度改革等多种渠道和方式逐步提高职工的收入,使职工收入随着企业发展水涨船高,让广大职工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直接受益者。2004年,山西焦煤给在职职工和退休、退职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了150元工资、100元退休金和40元退职金,使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达到20:105元,同比增长了41.9%。2008年,山西焦煤大刀阔斧地对原有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彻底打破原有制度存在的结构不合理、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痕迹重等弊端,突出职工岗位与贡献,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调整职工岗位工资基值及年功工资标准,职工收入,尤其广大一线工人的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在岗职工每月平均增资796元。对此,王田根印象非常深刻。“工资制度一改革,到了2009年的时候,我们采区的工人最少的每月能拿3:800元,多的就上了5:000元。而2008年还是2:500~3:000元的样子。”

山西焦煤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由2001年的8:597元增长为2010年的63:183元,增长了7.35倍,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1%,绝大多数职工的工资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2~3倍。:

华晋焦煤沙曲矿的普通矿工高晓军感慨地说:“以前人人都瞧不起矿工,嫌这个工作又脏又累,还挣钱少,感觉很没地位。可现在不同了,收入多了,我儿子今年大学毕业,他的志向是像我一样做一名矿工。”

不光要让职工劳有所得,还要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十年来,山西焦煤为职工支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由2001年的27:603.16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319:685.16万元,增长了10.58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障和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山西焦煤从2008年实行的企业年金制度为干部职工退休后存了一笔收益可观的“定期存款”,得到职工群众交口称赞。正是有了这些和职工收益密切相关的举措,使得广大职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免去了各种后顾之忧,更加深切地享受着企业的发展成果。

十年来,山西焦煤坚持在安全发展、效益增长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工资津贴和工资制度改革等多种渠道和方式逐步提高职工的收入,使职工收入随着企业发展水涨船高,让广大职工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直接受益者

住房:让居者有其屋

房子,人们赖以生存的栖居地,也是见证人们生活质量变迁的物证。山西焦煤成立十年间职工住房条件的变迁,正在让“居者有其屋”从梦想变为现实。

山西焦煤脱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创建的三个矿务局,矿区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住房状况和生活环境一度令人堪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迁,到山西焦煤组建时,尽管矿区也有企业自建的住宅楼,但远远满足不了广大职工的住房需求。那些大大小小、高低不齐散落在矿区山坡上的棚户区像时代胎记一样,在煤矿人心中难以磨灭。“家家烧煤、户户冒烟、污水横流、墙壁裂缝”、“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就是棚户区最真实的写照。“没有下水道,没有室内厕所,院子里到处是煤棚子,私接的电线。不但环境脏乱差,还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多少年了,做梦都想住楼房。”霍州煤电云厦公司的徐仙梅如是说。

从组建的2001年到2005年,山西焦煤上下一直持续改善着职工住房条件,但由于资金、用地等方面的困难,想从根本上解决庞大的职工家属的住房问题始终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为山西焦煤棚户区居民带来“安居梦圆”福祉的机遇出现在2005年底。那一年,山西省政府开始了棚户区改造工程,山西焦煤立即成立棚户区改造领导组,把棚户区改造列为重点工程和民心工程;那一年,一场治理沉陷和棚户两区环境,改善广大职工生活居住条件,实现棚户区居民安居梦的战役拉开了帷幕。

温暖

2006年2月5日,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西山煤电就召开了棚户区改造专题会议,研究棚户区改造的具体工作。西山煤电从规划、资金、土地、拆迁等各环节上,采取实事实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不断推动棚户区改造工程。截至2010年底,西山煤电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70万平方米的住宅建设任务,安置职工家属9:000多户,职工家属的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2006年夏天,汾西矿业所在的介休市轴心公路以西的420多亩沉寂的土地被一台台建筑机械“轰隆隆”地唤醒。这里要为汾西矿业职工修建福馨园小区,其中一期工程就有21栋楼房,有1:080户人家可以入住。喜讯传遍矿区,人们奔走相告。2007年底,第一期工程竣工;紧接着,2008年春天,二期工程45栋楼又紧赶上马……五年来,汾西矿业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工程投入资金近23亿元,完成住宅面积150余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8:000多户,走在了全国煤炭企业的前列,被省政府荣记集体一等功。

2010年,霍州煤电启动了“居者有其屋”的“梦工程”。他们以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出发点,围绕目标抓落实,突出重点抓安全、创优质、保进度。根据霍州煤电住房建设总体规划,包括棚户区改造项目、沉陷区治理项目、本部自有土地插建项目及边远矿区住房开发项目等,共计开工建设87幢,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8:700多户。现已竣工投用38幢,20万平方米,安置2:445户。

截至2010年底,山西焦煤共新增住宅面积380多万平方米,其中棚户区改造面积为240多万平方米,沉陷区治理面积为90多万平方米,共计安置40:000多户。2011年,山西焦煤开工保障性住房3万套,其中西山煤电开工2万套、占地1:000亩地,建设面积100万平方米;汾西矿业、霍州煤电和山西焦煤本部加起来再建设1万套。

十年来,山西焦煤从根本上改善了矿区职工居住条件,保证了广大职工家属居者有其屋。现如今,无论是在西山煤电的葡萄苑小区、汾西矿业的福馨园小区,还是霍州煤电的云厦小区,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幢幢住宅楼排列整齐,绿树、草地、花圃点缀其间,错落有致。老人们坐在树荫下拉着家常,孩子们在小区广场上嬉戏玩耍……

帮扶:让弱者有温暖

帮困扶弱,帮难扶老,帮扶是“温暖工程”、“人心工程”。给力帮扶,为的是共同发展,民生和谐;倾心帮扶,就是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实在帮扶,就是不仅给困难职工输血,还要造血。山西焦煤十年帮扶之路,写满了坚持和大爱,彰显了大集团大家庭的温暖。

庆祝党建90周年,山西焦煤成立10周年职工歌咏大会

2011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阅读第10:896期中办《每日汇报》时,被一篇介绍西山煤电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经验的文章吸引住了。时刻牵挂着全国困难职工的王兆国沉思片刻,提笔批示:“西山煤电创新工作机制,帮扶困难职工的经验很好,希望认真总结和宣传。”:2011年5月31日,山西焦煤召开帮扶工作暨温暖工程建设汇报交流推进会,深入推广西山煤电“3110”帮扶工作经验。

而早在2011年3月22日山西省召开的企业工会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现场会上,西山煤电帮扶困难职工的经验总结得到大会一致认可,并开始在全省推广。以帮扶中心、帮扶站、帮扶点三级网络为平台,以“一助一、献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为抓手、以十项帮扶救助金为保证的“3110”帮扶工作机制的“西山经验”,在那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里,飞向三晋大地、大江南北。

2006年9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西山煤电白家庄矿业公司运输区工人张新元儿子考上了大学,本当高兴,一家人却为了3:000元学费和2:000元杂费犯了难。就在张新元一筹莫展愁肠百结之时,该公司工会主席史俊杰来到他家,给他送来了3:000元,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一天,史俊杰主动与张新元家结成了“一助一、献爱心”帮扶对子,为他家孩子向上级部门申请了助学基金。

像这样的“一助一、献爱心”帮扶活动是西山煤电帮扶网络的初期形式,早在2004年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但面对数量庞大的困难职工群体,如何使帮扶工作全覆盖、不遗漏、常态化、长效化,西山煤电经过探索实践,2005年8月,困难职工三级帮扶网络应运而生。

困难职工三级帮扶网络就是以西山煤电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龙头,以矿、厂帮扶站为支撑,以采区、车间帮扶点为基点,形成上下联动、广为覆盖、功能完善、运作有序的三级帮扶网络。同时,西山煤电还从资金保障入手,采取“企业拨一点,工会出一点,职工捐一点”的办法,建立了包括助学、助困、助医、助残、法律援助、创业援助、住房救助 等十项救助 金。再加上原有的“一助一”结对子帮扶,形成了西山煤电的“3110”帮扶机制。西山煤电用帮扶网络织就了企业的无疆大爱,用科学的帮扶机制保证了企业的民本关怀。六年来,西山煤电直接救助困难职工28:360人次,救助金额2:460余万元,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2:583对,2:868户特困户在帮扶下脱贫,走上希望路。

西山煤电的帮扶工作是山西焦煤关爱职工冷暖,切实关注民生的一个典型。有着18万职工、80万职工家属的山西焦煤,一部分职工因重大疾病、子女上学、就业困难、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生活窘迫,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山西焦煤成立十年来,各级工会组织十分重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努力扩大帮扶范围,拓展帮扶内容,完善帮扶手段,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积极推进“温暖工程”建设,确保每一户困难职工家庭生活过得下去、有病能就医、子女上得起学。

十年来,汾西矿业在原有温暖工程建设领导组的基础上,设立了集团公司和矿厂两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全部成立由行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帮扶中心领导组,形成了公司领导统揽、单位领导主抓,上管一条线、下管一大片的帮扶体系。霍州煤电通过创建“3258”帮扶机制,深化困难职工“五项帮扶”,扎实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和“送温暖”活动,多措并举,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山西焦化围绕“无帮扶盲点”这个总目标,建立了组织帮扶和职工互助相结合的帮扶工作模式,以组织帮扶为主,职工互助做补充,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全员参与”的帮扶工作格局。华晋焦煤也通过各类送温暖活动、金秋助学活动和日常救助等工作的开展,不断实现帮扶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山西焦煤目前已经形成了基金帮扶、助学帮扶、救济帮扶、“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捐助帮扶、互助帮扶6种帮扶方式,实现了工作制度化、形式多样化、活动经常化。正是这些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用爱心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十年来,山西焦煤共发放各类救助基金20:956.5万元,累计慰问救济862:646人次,发放助学金917.63万元。2005年以来,共有包括处级以上领导、科级干部和一般人员在内的4:992人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帮助1:541户困难职工走出困境。

后勤:让生活更美好

后勤关乎职工的吃喝拉撒,事务繁杂,却不容小视,因为事事关乎民生,事事关乎民心。把老百姓的生活服务搞好了,人心就齐了,工作时就心无旁骛了,利润自然就有了。山西焦煤后勤工作的十年,办的都是利企利民的实事好事。

“由过去的‘脏、乱、差’到现在的‘顺风顺水、风生水起、宜人宜居宜工作’,我们一直致力于标准化小区改造和环境绿化治理。”霍州煤电云厦公司经理刘剑华说,霍州煤电曹村矿兴安小区的美景——在一幢幢“涂脂抹粉、端庄挺拔”的高楼掩映下,笔直的宽阔的小区道路直指喷泉景观广场,四下花木摇曳、绿草如茵、老人闲适、儿童嬉戏……小区道路上不时能见到保安员巡逻的“警车”和统一着装的物业管理员的身影。住户杨成奎老大爷高兴地说:“物业管理的好,住在这里啥也不用发愁,水电暖用的都方便,出了问题马上有人来修。小区是一尘不染,绿化也搞得不错,好像住在公园里,幸福的很啊!”

近年来,山西焦煤投资5个多亿用于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和职工生活福利设施的改造等工作,矿区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房前屋后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厂里还建立个小型森林公园,到了夏天别提多美了。真的就是厂在园中、路在林中,人在绿中。另外,健身设施齐全,还有文化广场活动,游泳馆、门球场、棋牌室……平时都不想到城里去了。小外孙回来住,高兴得都不想回自己家了。”住在西山煤电太原选煤厂的陈大妈无比自豪。

近年来,山西焦煤投资5个多亿用于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和职工生活福利设施的改造等工作,矿区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此同时,集团大量引进和使用了科技环保水平较高的设备,使后勤保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供水、供电使用磁卡管理,实现了以表计量、以量收费、以卡结费,方便快捷,误差率小;供暖实现了部分热电联供和集中供热,区域供热进行了环保锅炉改造;职工住房档案实现了微机信息化管理;住宅小区和单身公寓实行了人性化、温馨化管理;环卫绿化使用了现代化喷淋灌溉车辆进行作业,有效提高了后勤管理服务效能。

山西焦煤始终把服务质量作为后勤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想方设法进行改善提升。西山煤电高度重视供暖工作,开展夏季检修会战,大修锅炉和供热管网,改造环保设施,对换热站和机组进行调整改造,使供热质量逐步提高;汾西矿业围绕食堂、班中餐、澡堂、单身楼四大窗口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高品位为目标方向,加强管理,完善配套设施,为生产一线职工提供优质服务;霍州煤电大力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突出矸石山绿化治理,采取种植火炬树和草坪相结合的方法,分批对6座矸石山进行绿化;山西焦化为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定期清理蓄水池,严格进行巡查,认真操作,精心调节,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控分析,确保水质安全;华晋焦煤取消了离石小区燃煤供暖,实现了集中供热,在杨家坪小区建立了污水处理站,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环保节能。

让矿区生活更美好,是山西焦煤后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使后勤系统实现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更好地为职工家属谋福利,2010年5月山西焦煤成立公共事业发展公司,将煤炭生产后勤服务、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棚户区改造、环境综合治理、物业管理、酒店管理、造林绿化、护林防火、外事服务接待、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产业、水电气暖供应等工作纳入公共事业范畴,对现有后勤服务、物业管理等后勤管理机构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化改造,在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造福职工的同时,积极有序地推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成长发展。

点点滴滴,大集团党政关爱民生的情怀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职工群众的心田;潺潺汩汩,大集团党政倾注民生的心力如冬雪融泉给养着职工群众的生活。

民生关乎和谐,民生直达民心。山西焦煤的十年民生改善历程,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如果说十年的发展是一部大集团金戈铁马、建功立业的磅礴史诗,那么民生改善就是这部史诗中那些润物无声的鲜活比喻,点缀在山西焦煤煌煌不休的康庄大道上,润滑着企业飞速发展的齿轮,凝聚着源源不断的民心民力。大集团成长十年中倾注民生改善的滚滚暖流依然深深地延续着。我们有理由相信和期待下一个五年或者十年的山西焦煤:民生更给力,矿工更幸福!

1672-5050(2012)02-0014-06

图片提供:山西焦煤集团宣传部

张 辉

猜你喜欢
焦煤棚户区西山
上半年焦煤市场大幅波动 下半年预计震荡走弱
《山西焦煤科技》2022年总目录
安奇奇与小cool龙(本季最终回)
焦煤的石墨化及煤系矿物的变迁研究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在春风里擎起中国焦煤品牌——改革开放40年山西焦煤集团发展掠影
观西山
棚户区改造被设限
西山闲笔
关于鼓励企业自主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