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薯6号马铃薯早春拱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2-11-12 06:51赵忠银王一耒王洛彩
长江蔬菜 2012年23期
关键词:寒流破膜枣庄市

赵忠银 王一耒 王洛彩

导读:科薯6号品质优良、效益突出,适于枣庄市种植。早春拱棚覆盖栽培常采用4、6、8垄的拱棚。选用一级和二级脱毒种薯作种,严格消毒、催芽、晾芽后播种。注意及时破膜防“烫伤”,严密控制温、湿度;及时培土防变绿;重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青枯病和环腐病;灵活确定采收期。

枣庄市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主产区滕州市是有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近10年来,枣庄市早春拱棚马铃薯的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已由2001年的2万hm2发展到2011年的3万hm2,设施管理技术不断提高。针对主栽品种鲁(薯)引一号应用多年,品质、产量下降,抗性明显退化的实际情况,滕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所按照高产和抗病的育种目标,选育出适于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良、效益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科薯6号。早春拱棚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如下。

1 选茬整地,施足底肥

不宜选择前茬为茄果类或白菜、甘蓝等的地块,高产栽培最好选择肥沃平整、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壤土和砂壤土,冬前深耕25~30 cm,播种前细耙两遍,上虚下实平整。结合整地,每667 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150 kg。

2 提前建棚与扣棚

早春早熟栽培最好采用大拱棚或中拱棚,4、6、8垄拱棚栽培最多。4垄拱棚拱杆长2.5~3 m,直径(大头)约1.5 cm,竹竿搭梢对接,拱高1 m左右、宽3~3.2 m,选用4 m宽的农膜覆盖,其他拱棚可参考4垄拱棚。一般在播种前3~5天选无风晴暖天气扣膜,提高地温。

3 精选种薯及种薯处理

严格控制种薯质量,最好选用一级(G2)和二级(G3)脱毒种薯,限制或禁推其他远代种薯,以幼龄和壮龄块茎作种,剔除病薯、烂薯和畸形薯。选晴天中午晾晒种薯1~2天,每1 kg种薯切40~50块为宜,每个切块质量20~25 g,每块有1~2个芽眼。及时拣出病薯块,并用0.4%高锰酸钾液或75%酒精对切刀消毒。种薯切块后立即用药剂拌种(用70%甲基托布津2 kg加72%农用链霉素0.5~1 kg均匀拌入50 kg滑石粉,每50 kg种薯用1~2 kg混合药拌匀)或包衣拌种(将10%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5~50 mL稀释成1~2 kg和切好的100 kg种薯拌匀),能达到防虫防病的效果。

4 切块催芽与晾芽

催芽播种能保证早出苗、出齐苗,比不催芽的可提早10天以上,增产15%~20%。播前20~25天开始催芽,大拱棚一般在12月底,中拱棚一般在1月上中旬。具体应根据播期、催芽条件和品种生理状况而定。将切块放在具有保温和增温效果的室内催芽,也可利用日光温室或大拱棚+小拱棚多层覆盖催芽(一层砂土一层种薯,一般3层,不超过4层,上面加盖农膜草苫),也可选用背风向阳屋前地作成阳畦(北墙高1.5 m,南墙高0.4 m)催芽。适宜催芽温度为15~25℃,待芽长1.5~2 cm时,将薯块取出置于10~15℃有散射光的室内或日光温室内晾芽,芽见光会停止伸长而变绿、变软,结实粗壮,可避免播种时伤芽。

5 适时播种

当10 cm地温稳定超过7℃时,选无大风、无寒流的晴天播种。枣庄市及周边地区播种时间:拱棚三膜覆盖在1月中下旬,拱棚二膜覆盖在1月底至2月上旬,拱棚栽培在2月5~15日。一垄双行栽培,要求垄行距75 cm(覆盖90 cm宽地膜),行距20 cm左右,株距28~30 cm,斜调角种植,播种密度为4 500~5 000株/667 m2。播前或播种时浇足底水,如土壤稍干,必须造墒播种,一般种植沟深7~8 cm,宽25 cm,开沟浇水2 h后下种,或头天下午浇水,第二天上午播种。同时,由于设施马铃薯生长期短,需肥集中,生育期间不便追肥,要一次性施足底肥,下种后隔空施硫酸钾型复合肥50~80 kg,硫酸铵 100 kg,硫酸钾50~60 kg;重茬的最好每667 m2增施硼肥、锌肥、锰肥各1 kg。整地时未施有机肥的每667 m2田块应再施入有机质含量30%以上的有机肥100 kg,但应避免种肥接触。每667 m2用3%辛硫磷颗粒剂3~4 kg对细土10~15 kg或用毒死蜱300 mL与豆粕等拌成毒土,顺垄撒入播种沟内,防治地下害虫。播后覆土起垄,垄高10~15 cm(湿而黏重土壤10~12 cm,疏松土壤14~15 cm),每667 m2喷施施田补(二甲戊乐灵)除草剂80~100 mL并覆盖地膜。

6 加强田间管理

6.1 及时破膜

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晴天室外温度25℃以上时,膜下温度很高,如不及时破膜,幼苗将被“烫伤”。必要时不见苗也要破膜,喷施了除草剂的地块更应破膜。破膜后的幼苗叶片肥厚,苗齐苗壮。如有寒流,可在寒流过后,根据温度状况及时破膜。在寒流到来前浇水,在地边熏烟防冻、抗寒流。

6.2 拱棚内温度管理

出苗后,严密注视温度变化,及时通风换气,生育前期可在中午通小口排除有害气体。3月中下旬,当气温达20℃以上时,每天9:00打开棚两端通风,将温度控制在白天 22~28℃, 夜间 12~14℃,15:00 左右封口。盖棚期间,经常用竹竿振荡薄膜,抖落水滴,增加光照。4月上旬,可视气温变化昼夜揭膜,全揭膜前3~4天,白天揭、晚上盖,进行炼苗。到终霜期视天气状况及时撤棚。

6.3 浇水

整个生育期浇3~4次关键水。第一次在快出苗时,第二次在团棵期,第三次在植株封顶时,第四次在膨大期。具体浇水次数据墒情而定。如果播种后天热、干旱,未出苗就得浇第一次水。现蕾时,开始结薯,需水较多,忌干旱,应保持土壤湿度为最大持水量的70%~80%,每7~10天浇一次水;如土壤过干或过湿,易产生畸形薯或裂薯,降低商品率,造成减产。但不可大水漫灌,浇至垄高1/3~1/2为宜;不可积水,遇大雨及时排水。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

6.4 培土与叶面喷肥

如果垄窄或垄顶距种薯块不到14 cm,会造成大薯变绿,应该在地膜上面培土,要培成双肩大垄,使土壤疏松透气,为马铃薯创造良好的结薯条件。中期为了促进养分向薯块转移,及时喷施2次0.2%磷酸二氢钾液、叶面肥或冲施肥。前期缺氮肥应补氮,后期不要追施氮肥,重点追施钾肥。如施肥不平衡或大量打膨大素容易造成裂薯。

6.5 及时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交替使用科佳(氰霜唑)和福帅得(氟啶胺)2 000~2 500倍液、银法利(霜霉威·氟吡菌胺)和烯酰吗啉800倍液,施药间隔期7~10天,连续喷洒3~4次,对植株全面均匀喷透。青枯病和环腐病应以农业措施预防为主,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或农抗“401”500 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 300~500 g,隔7~10天 1次,连续灌2~3次。4月底5月初用高效、低毒的菊酯类农药和吡虫啉防治蚜虫和白粉虱;用阿维菌素、浏阳霉素或其他高效、低毒的杀螨剂交替喷雾防治茶黄螨。

7 适时收获

拱棚栽培的马铃薯商品成熟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过早收获,薯块淀粉含量较低,产量不高,但价格较高;越晚收获,淀粉含量、产量越高,但价格降低。具体收获时间应根据马铃薯的用途(鲜食或贮藏)、市场行情等灵活掌握,确保高产高效。

猜你喜欢
寒流破膜枣庄市
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及催产素静脉点滴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谁言寒流衬暖阳都说暖风驱寒冬
不同引产时间对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
山东枣庄市核果类果树研究所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作品展
意料之外
自由体位待产下两种破膜方式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推进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羊水流干对宝宝有影响吗
冬春寒流来袭时慎防蔬菜水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