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早春几种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2-11-12 06:51邱宁宏
长江蔬菜 2012年23期
关键词:棚室灰霉病分生孢子

邱宁宏

导读:遵义早春蔬菜上灰霉病发病严重,已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之一。可为害露地蔬菜(白菜、叶用芥菜、莴苣、豌豆、蚕豆)、保护地蔬菜(番茄)等,防治时要认真识别,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发展”的原则,物理方法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露地栽培采用喷雾法,棚室栽培采用烟熏、喷粉和喷雾法,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或复配制剂。

番茄灰霉病

白菜灰霉病

蔬菜产业是遵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担负着“菜篮子”的供应和农民增收的重任。但在早春时节,遵义市几种露地蔬菜(白菜、叶用芥菜、莴苣、豌豆、蚕豆)、保护地蔬菜(番茄)灰霉病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据2012年3月中旬对红花岗区、新蒲新区蔬菜基地的调查,一般发病株率35%~45%,发病严重地块达80%以上,产量损失一般在20%~30%,严重者可达50%以上。调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温室内种植的番茄,灰霉病病株率高达100%,病果率80%以上,损失严重。灰霉病已从次要病害上升为遵义市蔬菜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将几种蔬菜灰霉病的识别要点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症状识别

1.1 叶菜类灰霉病(白菜灰霉病、叶用芥菜灰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部淡褐色,稍软化,逐渐腐烂,潮湿时病部长出灰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以下同),不堪食用。

1.2 莴苣灰霉病

主要为害茎和叶片。在叶片上初于叶尖或叶缘生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扩大后成黑褐色湿腐不规则大斑,或连结茎的被害部分,从叶柄开始,沿叶柄向前扩展,形成深褐色斑。茎上病斑初呈淡褐色水浸状,后期扩大形成褐腐,最后整株干枯死亡。潮湿时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状物。

1.3 豌豆灰霉病

多从开败的花、叶缘、豆荚尖端等衰弱部位开始发病。叶片被害,从叶尖开始向内发展,初呈水浸状、淡褐色“V”形斑。荚部被害,初呈水浸状、浅褐色、凹陷的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灰色霉状物。

1.4 蚕豆灰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先侵染下部叶片,后向上发展,在叶片上形成半圆形或“V”字形大斑,边缘暗褐色,逐渐扩展至全叶。湿度大时,叶片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

1.5 番茄灰霉病

主要为害果实,先从残留的花或花托侵染,再向果实或果柄蔓延,使果皮出现灰白色水渍状病斑,病部变软腐烂;后在果面、花萼及果柄上出现大量灰色霉状物,果实失水僵化。番茄灰霉病也为害茎叶,成株期病斑始见于叶片,由边缘向里呈“V”字形发展,并产生深浅相间的轮纹,表面着生少量灰霉,叶片最后枯死。

2 病害流行原因分析

2.1 病原

灰霉病属气传真菌性病害,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Persoon)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分生孢子可在病残体上存活4~5个月。越冬的分生孢子、菌丝、菌核成为次年初侵染源,从寄主伤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近几年,遵义市蔬菜基地规模逐年扩大,但缺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等问题,且由于品种单一、倒茬困难、连作现象严重,使田间灰霉病菌基数逐年增多。灰霉病在发病部位产生的分生孢子,体积小、数量大、质量轻,可随气流飞散,加之雨水、灌溉水及农事操作等的传播蔓延,条件适宜时势必引起灰霉病的大暴发。

2.2 气候条件

遵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3~18℃,雨量充沛。2011-2012年冬春气候尤其适宜灰霉病发生流行,据遵义市气象台统计,2011年入冬以来,全市以持续低温阴雨寡日照天气为主。2011年12月上旬至2012年3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天数多达101天,全市平均气温为4.3℃。日照严重不足,2011年12月上旬到2012年3月上旬全市各地平均总日照时数为29.3 h,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77%,雨日数长达76天,3月中旬后期气温虽有所回升,但仍以阴有小雨为主,3月下旬出现倒春寒天气。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在8~32℃均可萌发,菌丝的发育起点温度为2℃,持续低温高湿、日照不足天气为灰霉病发生和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2.3 栽培管理

灰霉病菌是一类弱寄生菌,2011年入冬至2012年春季,遵义市长期低温阴雨、日照不足,植物光合作用和积温受到较大影响,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导致白菜、叶用芥菜、莴苣、豌豆、蚕豆等寄主植物生长衰弱,抗病性较差,最易感病。一些基地种植密度过大,群体郁闭,通风透光性差,加之田间杂草滋生,湿度增加,发病重。部分菜农管理不当,不及时摘除病枝、病叶、病果,或摘除后未进行深埋,直接丢在田间或棚内,使整个蔬菜种植区内灰霉病菌数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也容易造成蔬菜灰霉病大面积发生与流行。保护地棚室栽培环境使番茄长期处于弱光环境,导致长势弱,抗病性降低。

3 综合治理

3.1 农业防治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发展”的原则,优化蔬菜区域布局,避免连片大面积单一栽培某一类(种)蔬菜,以减少发病流行。增施腐熟有机肥,抓好配方施肥,看苗施肥,控制氮肥用量,避免植株生长过旺、过嫩,培育壮苗,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露地栽培注意合理密植、减少荫蔽、改善光照条件;棚室栽培要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及时揭膜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和加强夜间防寒保温,避免喷淋法浇水。及时中耕除草和清沟排渍,提高地温。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防止病菌再次侵染,尤其是棚室栽培番茄,人工摘除残花防效明显。

3.2 化学防治

露地栽培采用喷雾法,棚室栽培采用烟熏、喷粉和喷雾法。烟熏法可选用3%灰霉净烟剂,每667 m2用药150 g;或用10%速克灵烟剂,每667 m2用药250 g,密闭大棚烟熏1夜,次日开棚通风。喷粉法可在傍晚喷5%百菌清粉尘剂或5%乙霉威粉尘剂,每667 m2喷药1 kg,喷后密闭大棚过夜。喷雾法可选用40%嘧霉胺悬浮剂800~1 000倍液、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防霉宝(多菌灵)可湿性超微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掌握在灰霉病发病初期用药,连续用药2~3次,间隔7天,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或复配制剂。

猜你喜欢
棚室灰霉病分生孢子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原地翻建大棚三注意
虫子又多了!棚室防虫有妙招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江西省赣州棚室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简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