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派上海话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重新分析
——兼谈标记“拉”的语法语音地位

2012-11-13 07:09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吴语第二人称单数

张 玥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

对新派上海话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重新分析
——兼谈标记“拉”的语法语音地位

张 玥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

在词汇系统中,人称代词被认为是发展变化最为保守的词类,因此在研究中通常倾向于借由共时层面的语料去追溯历时的原型。然而吴语的人称代词系统却往往在形式上表现得参差不齐,难以循其规律。作为吴方言一支的上海话,其人称代词也同样具有这一特性。本文就此观点展开讨论,并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派上海话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进行重新分析。同时对上海话复数人称代词中标记“拉”的语法、语音地位进行了考察和剖析,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新派上海话;吴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标记“拉”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词汇系统中,人称代词通常被认为是发展变化最为保守的词类,因此许多研究往往都倾向于通过共时层面的语料来追溯历时的原型。但这一“公理”在吴语研究中却似乎难以得到贯彻。就横向来看,吴方言区中即便是地理间距上相隔不远或者甚至在行政规划上同属一域的地区(如上海市区、松江、青浦),其人称代词也会出现相去甚远的情况。从纵向而言,古今人称代词在使用上还会出现脱节错位甚至是完全置换的现象。现行上海话中表示第二人称单数的“侬”,在古代诗文中却多用于表示单数第一人称“我”的含义。例如:

年少当及时,蹉跎日就走。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汉乐府》)

拨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 (释宝月《估客乐》)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李白《横江词》)

试比较普通话和新派上海话的人称代词系统,普通话中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我”、“你”、“他/她/它”要转换成复数形式时,我们只需在单数形式之后添加复数形式标记“们”即可。而新派上海话中的人称代词单复数形式则对应如下:

根据以上对应关系所示,新派上海话的人称代词系统中似乎只有第三人称单数“伊”和其复数形式“伊拉”之间构成了复数词缀形式上的关联性,而其余的第一、第二人称单复数之间的结构关系在形式上都表现得毫无规律可言,我们似乎无法从中归纳出类似普通话“们”这样一个统一的人称代词复数词缀标记。

二、关于吴语人称代词的内部一致性

针对上述现象,游汝杰(1995)则认为,各地吴语人称代词的语音形式看起来纷繁歧出,似乎理不出头绪,但是经过较深入的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种类很少,每类之中不同的语音形式在词源上的联系也很明显,人称代词在吴语内部有较大的一致性[1]。也就是说,即便是目前在语音或是借用字形等方面表现得互不相干的吴语(包括上海话)的人称代词系统,其本质却并非如其形式上表现得那么松散杂乱,其内部是有着很强的联系性的。

事实上,人类语言自其产生以来,就有其自身发展变化并不断自我完善的一面,这是语言的内部本质属性使然。然而这一本质却很大程度地依存于其社会属性,有赖于整个社会环境对它的影响。语言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分化,也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和另外的语言不断接触而互相影响和接近[2]38。

三、上海话人称代词系统的演化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着上海的经济腾飞和城市建设,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大量外省市人口涌入上海,加剧了上海话演变的进程,使其成为现代吴语中变化最大最快的方言之一[3]258。可以说移民潮流引起的语言接触是上海方言变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其中又尤其以苏北话、宁波话及苏州话所造成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普通话和外来词也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上海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上的演化。

(一)上海话单数人称代词的演化

潘悟云、陈忠敏(1993)曾详尽论述并分析了吴语中的“侬”由第一人称指称逐渐演变成为第二人称指称的过程,其结论认为吴语中的第一人称指称经历了“侬 > 我侬 >我”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相应地,第二人称指称则经历了“汝 > 汝侬 > 侬”的演变过程[4]。当然,词汇的扩散演变不会在一瞬之间同步完成,通常需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演化过程,因此在发生上也必将存在先后快慢之分。由此笔者推测在一定时期内,“我”和“侬”有很大可能存在着同时用于表示第一人称单数的情况。

徐时仪(2003)就此通过文化含意层面的阐释,对潘悟云、陈忠敏(1993)的结论做了进一步的充实[2]。他认为北方移民从中原地区将“我”带到古吴语中后,“我”成为通称,而“侬”则成为带有感情色彩的非常态用法。在共存时期,“我”和“侬”通过表达谦敬含义与否这一功能性特征以示区别。从文化的角度来探索,汉语词义的演变往往多是由此及彼,由己及人。因而在“我”成为通称之后,具有感情色彩的“侬”也就由己及人,由谦称自己发展为尊称对方的语汇,原本表示单数第一人称的含义也随之逐渐淡化,直至消失。

根据上述考据和论证,可初步归纳出上海话单数人称代词的演变轨迹:

第一人称单数侬→我侬→我

第二人称单数汝→汝侬→侬

第三人称单数渠→伊

(二)上海话复数人称代词的演化

上海话第二人称单数“侬”经历了由“汝侬”合音演化成为“侬”的过程,与此同理,第二人称复数“亻那”也是由“侬拉”合音演化后形成。

关于第三人称复数从“渠拉”演变为现今通行的“伊拉”,应该和其单数形式一样是受到了宁波方言“其拉”的语音影响,并在“其拉”的基础上进一步声母弱化,并最终演化形成“伊拉”的结果。

据此可以总结出上海话复数人称代词的演变线索:

第一人称复数 伲/我伲 > 我拉 > 阿拉(受宁波话影响)

第二人称复数 侬拉 > 亻那(合音演变)

第三人称复数 渠拉 > 伊拉(受宁波话影响)

四、对新派上海话人称代词形式的重新分析

通过以上对上海话人称代词系统的演变进程的考察,笔者对该系统进行了重新分析,输出结果在形式上的对称性和统一性可谓令人惊喜。

第一人称 我——我拉

第二人称 侬——侬拉

第三人称 伊——伊拉

五、课题的延伸——关于上海话三类复数人称代词中的标记“拉”

通过对上海话人称代词系统的重新分析,笔者在形式上提炼出了类似于普通话人称代词系统中的复数形式标记“们”的成分——“拉”。但由于上海方言缺乏一套公认的标准书面文字符号系统,对其语音的记录有赖于非统一正规的拟音假借与造字活动,这种不可靠的记录导致文字形式与语音实态并不存在严密的对应关系,因此文字形式上的归一性并不意味着语音本质上的统一性。这是方言语法研究的难点,也是它有别于普通话语法研究的根本所在。

要解决上海话复数人称代词中出现的标记“拉”是否等同于普通话中“们”的语法地位,关键就在于考察上海方言的三类复数人称代词中出现的标记“拉”是否属于同一个标记成分,也即三者在语法、语音地位上是否平行,相互之间能否进行替换。

关于“拉”的语法地位,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将其定位为吴语中多见的表示复数的词缀,表示类集,附着在指人的名词后[5]101。从文面字形和句法研究的维度考察,这一定位是无可厚非的。

就此笔者认为,上海话复数人称代词中出现的标记“拉”在其语法地位和语音地位之间存在不平行性,作为同表类集的复数词缀,它们在语音上的不相容性揭示了它们作为复数标记的相异性。围绕两类“拉”的相异性问题,尚有待在语法、语音等层面上更深一步的考察与探究。

[1] 游汝杰.吴语里的人称代词[C].吴语和闽语的比较研究(第1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 徐时仪.“侬”的语源义探析[J].医古文知识,2003,(3).

[3] 许宝华,陶 寰.《上海方言词典》引论 [J].方言,1995,(4).

[4] 潘悟云,陈忠敏.释侬[J].中国语言学报,1993,(2).

[5] 钱乃荣.上海话语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Reconstruction of the Plural Form of Personal Pronouns in the Shanghai New Dialect:The Grammar and Phonetic Status of Marker“la”

Zhang Yue

Personal pronouns are known as the most conservative part of speech in the Chinese lexical system.Therefore,the synchronic forms of personal pronouns are usually prone to being used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diachronic forms in studies.However,the personal pronoun system of Wu dialect appears so irregular to find its rule.Shanghai dialect,as one of the members of Wu dialect,whose personal pronouns seem to be lack of systematicity as well.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ssue of personal pronouns in the Shanghai new dialect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tries to reconstruct their plural forms.Furthermore,the grammar and phonetic status of marker“la”in Shanghai dialect is also discussed to contribute to the future research.

Shanghai new dialect;Wu dialect;personal pronoun;plural form;marker“la”

H17

A

1673-1794(2012)01-0031-03

张 玥(1985-),女,上海市人,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及上海方言。

2011-09-19

猜你喜欢
吴语第二人称单数
浅谈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以浙江地区为例
吴语传播现状调查分析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单数和复数
类型学视角下的韩汉第二人称对应情况研究
中国年轻用户在网络聊天环境下第二人称的使用探析——以线上“你”和“您”的使用为例
吴语闲话(之四)
吴语闲话(之三)
走迷宫
单数和双数
“您”字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