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应用于高血压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2-11-17 13:21窦健全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34期
关键词:那普利贝沙坦尿蛋白

窦健全

厄贝沙坦应用于高血压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分析

窦健全①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在治疗高血压同时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12月采用厄贝沙坦治疗60例高血压同时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采用苯那普利治疗的60例患者比较治疗。结果:两者都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厄贝沙坦同时对24 h尿蛋白的控制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厄贝沙坦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可减低血液中尿酸的浓度,对肾功能的保护更好。

厄贝沙坦; 苯那普利; 高血压; 慢性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1]。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是长期高血压患者的常见症状,肾功能不全也会引起高血压症状,两者可能互为因果关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发展后期可引起多脏器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大[2]。鉴于高血压对肾功能的慢性损伤,因此在高血压开始发展时即给予严格控制血压,对控制肾脏疾病继续进展,保护心、脑等重要脏器有重要的意义。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使用的降压药物选择需对多方面进行考虑,是肾科医师面临的一大课题。苯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临床常作为降压药物使用,厄贝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起到降血压和降尿酸的双重作用,因此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时可作为主要的降压药物使用。笔者于2010年1-12月对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对比采用苯那普利作为降压药物的患者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12月诊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其他脏器严重并发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降压药物选择厄贝沙坦,对照组选择苯那普利。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8~76岁,平均58.4岁;血压152~183/98~105 mm Hg,血清肌酐水平164.4~208.2 μmol/L,24 h尿蛋白0.179~0.343 g;高血压肾病21例,痛风肾11例,糖尿病肾病1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27~75岁,平均57.7岁;血压150~181/95~103 mm Hg,血清肌酐水平163~207.2 μmol/L,24 h尿蛋白0.185~0.341 g;高血压肾病18例,痛风肾12例,糖尿病肾病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厄贝沙坦50 mg/d,连续服用8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苯那普利10 mg/d,连续8周为1个疗程。两组12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用药前4周和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尿酸等指标,了解经过治疗后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经过1个疗程8周的治疗后,血压指标均得到了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肌酐、24 h尿蛋白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肌酐、24 h尿蛋白对比(±s)

*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 肌酐水平(μmol/L) 24 h尿蛋白(g)观察组(n=60) 治疗前 181.6±17.2 103.8±9.3 186.3±21.9 0.261±0.082治疗后 133.8±19.1* 80.2±6.1* 178.5±18.7 0.175±0.033*对照组(n=60) 治疗前 181.8±17.6 107.1±9.6 185.1±22.1 0.263±0.078治疗后 134.1±19.7* 80.3±6.2* 177.9±17.9 0.262±0.045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一般都伴有高血压症状,其原因有:(1)高血压可能引起慢性肾损伤,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肾小球内三种指标过高,即高灌注、高滤过和高跨膜压,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被破坏,导致大量尿蛋白不能被过滤,而持续过高的蛋白尿又会导致肾小球高滤过,从而加大对肾小管的损伤,进一步损伤肾功能[3]。(2)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高血压,肾部疾病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肾部疾病均可能发生高血压,在肾病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对血压变化造成影响。同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者常常伴有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均能加重肾脏疾病,同时还提高了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4]。因此,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治疗思路中,通过降压控制血压,以及控制好血尿酸的水平对患者的肾功能疾病治疗非常重要。

医学科技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活动系统中重要的活性因子,对肾脏疾病的进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活动系统的药物对治疗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有积极的意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都有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活动的功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了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但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下降会引起血管紧张素受体敏感度降低,致使作用效果减弱。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药物在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活动的同时,会促使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增加,但因为其阻断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活动仍然受到削弱,因此作用效果更彻底[5]。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药理作用是既能降低血压又能对血液中尿酸的水平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且厄贝沙坦降低尿酸的原理并不是因为其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厄贝沙坦作为降压药物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有积极的作用。苯那普利是一种活性较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但与厄贝沙坦相比,苯那普利不能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水平的水平,因此作为对高血压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降压药物虽然有同样的降压效果,但对血液中的尿酸作用不明显,因此对肾功能不全的影响不如厄贝沙坦。

通过本案例厄贝沙坦和苯那普利的治疗效果表明,在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时,厄贝沙坦除了能有效降低血压外,减少对肾脏的高灌注、高滤过和高跨膜压影响外,还在降低血液中尿酸水平中有更好的作用,进一步减少肾脏受到的损伤,对于减少末期肾病的严重性有很大的帮助。苯那普利虽然也能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对肾脏的高灌注、高滤过和高跨膜压损伤,但对血尿的影响很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比厄贝沙坦小。因此在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应优先选择厄贝沙坦作为降压药物,对延缓保护肾功能有更好的效果。

[1] 赵锦.氢氯噻嗪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6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828-829.

[2] 王胜利.高血压伴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2):65-66.

[3] 崔秀娴,杨庆春,国春玲.氯沙坦在高血压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92-93.

[4] 范瑛,汪年松.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J].口腔医学,2010,31(3):148-152.

[5] 周建辉,李克卉.氯沙坦及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09,49(31):75-76.

10.3969/j.issn.1674-4985.2012.34.020

①广西藤县人民医院 广西 藤县 543300通讯作者:窦健全

2012-07-27) (本文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那普利贝沙坦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
厄贝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7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