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显性梅毒患者血清IL-2、IL-10和TNF-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12-11-19 05:10胡晓燕
检验医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显性梅毒细胞因子

胡晓燕, 聂 芳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白银730900)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致病,全身脏器和组织均可侵犯,导致机体功能失常、组织破坏乃至死亡[1]。目前对于梅毒发病的免疫机制尚不完全了解,有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对TP十分重要,而细胞因子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2]。因此,我们检测了早期显性梅毒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探讨早期显性梅毒患者病程中免疫应答的变化。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早期显性梅毒患者53例,包括一期梅毒25例、二期梅毒28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19~57岁,诊断标准:(1)均曾有冶游史;(2)具备梅毒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3)经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螺旋体明胶凝结试验检测均为阳性,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其他感染性疾病;(4)无其他免疫性疾病;(5)就诊前均未有任何治疗。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人群65名,其中男35名,女30名,年龄20~54岁,经梅毒初筛的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螺旋体明胶凝结试验检测均为阴性,且无其他感染性、免疫性等重大疾病,正常对照组与梅毒组在年龄及性别构成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采集静脉血2 mL,收集于无菌干燥试管中,离心并得血清后,置-2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bS-ELISA)测定血清IL-2、IL-10和TNF-α水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活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参照使用说明,在450 nm波长下用酶标仪测吸光度(A)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含量。

三、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梅毒组IL-2、IL-10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一期梅毒组IL-2、TNF-α水平高于二期梅毒组(P<0.01),IL-10水平则低于二期梅毒组(P<0.01),见表1。

表1 早期显性梅毒患者血清IL-2、IL-10和TNF-α水平比较(±s,ng/L)

表1 早期显性梅毒患者血清IL-2、IL-10和TNF-α水平比较(±s,ng/L)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一期梅毒组比较,#P<0.01。

正常对照组65 26.96±12.26 88.02±23.59 89.69±42.13

二、早期显性梅毒患者血清IL-2与IL-10呈负相关(r= -0.760,P=0.000),与TNF-α 呈正相关(r=0.633,P=0.000),而 IL-10 与TNF-α 无明显相关性(r= -0.063,P=0.575)

讨 论

目前研究认为,梅毒的发病与辅助性T(Th)细胞密切相关。Th细胞分为Th1细胞和Th2细胞。Th1细胞主要分泌IL-2、白细胞介素-15(IL-15)等细胞因子,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Th2细胞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IL-10等细胞因子,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其中IL-2具有刺激T细胞增生、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产生和增殖、刺激自然杀伤(NK)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诱导淋巴因子产生、增强单核-吞噬细胞活性、提高细胞免疫等功能,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和抗移植排斥反应等多种功能。IL-10基本功能为抑制Th1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及其活性[3-4],此外还具有抑制单核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抗原分子表达、抑制NK细胞的活性、抑制反应性氮氧化物的产生等作用。能够促进Th2型细胞因子模式产生及抗炎,是维持抗病原体免疫和有害炎症间平衡的关键因子。TNF-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5],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能够直接抑制增殖的肿瘤细胞并使其凋亡,影响其他细胞的生长分化,激活T细胞,促进IL-1、IL-2等产生及IL-2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抗原等表达,促进组织修复及调节炎症反应,增强NK细胞活性,参与抵抗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L-2、IL-10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说明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后,机体随即做出反应,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分泌IL-2、IL-10及TNF-α等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最终使血液中三者的浓度上调。一期梅毒患者IL-2、TNF-α水平高于二期梅毒患者,IL-10水平低于二期梅毒患者(P<0.01),一期梅毒时CD4+T淋巴细胞分泌IL-2增多,患者血清IL-2浓度上升,从而刺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有助于早期梅毒病程中TP的清除[6-7]。二期梅毒时CD4+T淋巴细胞分泌IL-10逐渐增多,而IL-2的生成逐渐减少,且这一趋势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更加显著,导致细胞免疫抑制逐渐加剧,最终发生Th1/Th2免疫应答失衡,从而引起TP感染的潜伏和持续,这与刘延菊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

曹双林等[8]在检测二期梅毒患者IL-6、IL-8及TNF-α水平时发现,一期、二期和潜伏梅毒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银屑病样皮疹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二期梅毒患者(P<0.05),从而推测TNF-α参与TP感染后机体的病理反应,且具有生长因子样作用,可促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协同表皮生长因子的促增殖功能,促进二期梅毒银屑病样皮疹发生。本研究不仅发现了早期梅毒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还发现一期梅毒患者TNF-α水平高于二期梅毒患者(P<0.01),这表明随着Th1型免疫应答逐渐减弱,Th2型免疫应答占据优势,具有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的TNF-α也发生了适当下调以调节炎症反应。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L-2和IL-10的表达之间呈负相关,IL-2和TNF-α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IL-10和TNF-α的表达之间则无明显相关性,进一步表明IL-2和TNF-α能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IL-10抑制了机体的细胞免疫。

综上所述,TP感染人体后,在早期梅毒的发展阶段,IL-2、IL-10和TNF-α水平发生改变,造成Th1向Th2方向漂移,Th1/Th2免疫应答出现失衡,抗体对TP的抵抗力下降,使TP发生免疫逃逸,最终导致病程慢性化。因此,检测梅毒患者血清IL-2、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一方面能够使临床对梅毒患者全身或局部的机体免疫状况有正确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免疫治疗及预后观察。

[1]袁文常,刘慧姝.梅毒致病分子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7,34(1):49-51.

[2]Lusiak M,Podwińska J.Interleukin 10 and its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in syphilis[J].Arch Immunol Ther Exp(Warsz),2001,49(6):417-421.

[3]Moore KW,de Waal Malefyt R,Coffman RL,etal.Interleukin-10 and the interleukin-10 receptor[J].Annu Rev Immunol,2001,19:683-765.

[4]朱慧兰,曾志荣,叶兴东,等.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的研究[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3):139-141.

[5]张秀英,陈懿德,庞玉森,等.早期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2和白介素10水平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3):219.

[6]Marra CM,Castro CD,Kuller L,etal.Mechanisms of clearance of treponema pallidum from the CSF in a nonhuman primate model[J].Neurology,1998,51(4):957-961.

[7]刘延菊,许岩丽,曹明耀,等.梅毒患者病程中IL-2、IL-10的检测[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2):1078-1079.

[8]曹双林,傅玲玲,符 梅,等.二期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6):423-424.

猜你喜欢
显性梅毒细胞因子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