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延迟退休的效应分析

2012-11-20 06:49雷辉朱洪兴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单位根退休年龄协整

雷辉,朱洪兴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0 引言

从2008 年开始,关于我国将尝试推行延迟退休的传言就甚嚣尘上,但相关部门由于条件尚不成熟而没有及早付诸实践。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的说法,未来有可能以女职工先行5 年、男职工后行5 年的方式采取“小步渐进”的节奏,每3 年延迟1 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 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一设想似乎离成为现实更加切近。

根据学者如张熠(2011)等的研究,延迟退休年龄将产生两种效应:一是延长参保人缴费年限从而增加养老金计划的收入(缴费年限效应);二是缩短退休者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从而减少养老金计划的支出(退休年限效应)。既可开源,又能节流,一正一反可以为养老基金账户带来极大的利好,国内很多学者如谢安(2005)、翟文(2009)等的研究支持了这一论点,认为延迟退休对我国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很有必要,国外学者根据历史经验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命题,如Fengeet al.,2004。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学者的研究大多是从个人或者政府财政负担角度即收入效应角度进行分析,而没有考虑到延迟退休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效应,如一些反对者声称的恶化就业以及危害社会生产等效应。下面,我们就以此为出发点,全面分析延迟退休会给经济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进而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是延迟退休的良机。

1 延迟退休年龄的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专家学者倡议延迟退休年龄的出发点。提高退休年龄从两个方面产生收入效应:一是缴费期延长,缴费增加;二是未来领取养老金年限的期望缩短,保费支出较少。

考虑寿险精算模型:假定职工t岁开始参加工作并加入养老金计划开始缴费,Y岁退休,D 岁死亡,第R 期工资水平为WR,缴费率为c,累积利率为I,养老金计划的替代率为g,退休后退休金为B。如果个人生存到新的退休年龄Y + h,个人多缴纳保费在原退休年龄Y 时的精算现值。

其中h 为退休年龄的提高年限。

制度对个人养老金给付减少额在Y 岁时的精算现值。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当退休年龄延迟h 岁,那么养老金计划针对某个职工个人而言,将产生Δ(pvc)y +Δ(cvfb)y+h的正价值效应。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申曙光认为,根据目前的人口状况,2020年将是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延迟退休对于社会保险基金有很大好处:晚退5 年,社保基金就可少支付5 年的养老金,同时又多加收5 年的养老保险,一来一去就有10年养老保险基金的差距。从全国来看,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 亿元,减支160 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 亿元。

2 延迟退休年龄的就业效应

对就业的负效应一直是大家质疑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最主要理由。一般认为,如果职位上的老年人延迟退休,将对就业产生两个层面的影响:一是老年人大多继续待在原职位上,致使本该空出的职位无法当年腾出,对年轻人就业有挤出效应;二是老年人延迟退休,造成劳动市场上劳动力总供给量增多,将使得市场均衡的工资率下降,一部分年轻人因为低工资率而选择失业。

如果没有延迟退休年龄的话,每年大约有4000 万退休人员。首先考虑到每年退休人员有50%以上都是被“返聘”或是其他办法“退而不休”,那么实际退休人员只有2000 万。而这2000 万实际退休人员也并不能直接看做和年轻人就业一一对应的,毕竟毕业生要去的是“新人”岗位,多是基层,而老年人退休空出来的是他们为之工作多年的“经验”岗位或是“领导”岗位,当然,考虑到“链条反应”(即中年人接替老年人职位,年轻人接替中年人职位),退休给就业影响的存在还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到底有多少毕业生就业是因为经济部门的发展壮大带来的新职位,有多少是因为老年人退休腾出的岗位呢?基于这个疑问,我们用1991 到2010 年时间序列数据做协整分析,变量RET为当年退休人数,EMP为当年就业新人数,GDP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以下是协整分析过程:

2.1 单位根检验

对时间序列分析前要进行单位根检验,考虑到ADF 和PP 检验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较大,我们采用目前最有功效(efficient)的DF - GLS 单位根检验,该方法由Elliot et al。(1996)提出,分两步进行,可以看作是修正的ADF 检验,能够提高检验的功效。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Table 1 unit root test results

从上表可以看到,RET 和EMP 均无法在10% 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其一阶差分均在10% 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故而它们都是一阶单整。GDP 本身及其一阶差分都无法在10% 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其二阶差分均在10% 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故而是二阶单整变量。换言之,RET 和EMP、d.GDP 都是一阶单整,可以进行协整分析。实际上,RET 和EMP、d.GDP 均表示当年流量,具有等同的数量属性,对它们进行协整分析也更加合适。

2.2 协整分析

我们通过Johanson 检验考察变量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协整秩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的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协整秩检验结果Table 2 Cointegration rank test results

协整秩迹检验结果表明,只有一个线性无关的协整向量,而最大特征值检验也表明,可以在5% 水平上拒绝“协整秩为0”的原假设,但无法拒绝“协整秩为1”的原假设。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将误差记为ECM,用Stata10.0 估计得到协整方程如下:

可以看出,当年退休人数和当年新增GDP 对当年新就业人数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前者不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显著性,系数仅为0.001,这说明,经济总量的增加对促进新人就业更加显著,而退休人数的增加并不会显著地促进新人就业量。

为使我们的论证更加严密,我们假定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有负效应存在。拟定的延长退休年龄方案是三年延长一岁,那么考虑每一个三年周期,当第一年宣布延迟一岁时,假设当年将有1000 万个职位不能及时腾出,往后的第二年将接纳本该第一年退休的人,第三年接纳本该第二年退休的人,这样退休的总负效应就是第一年的那1000 万个职位。因为政策提前宣布,运用卢卡斯的期望理论,大众将提前形成期望,预知就业将在第一年锐减,那么他们将合理地安排以规避失业:一部分人选择继续学习,一是错开第一年的时间,二是增加自己的就业实力,毕竟面对就业锐减的局面,高能力的人仍然奇货可居或是可以适当降低心理标准从事中能力工作,中能力的人可以适当降低心理价位从事低能力的工作,而低能力的人是最不能抗风险的。最终大家将平滑三年周期内的就业,使得第一年就业锐减的影响平均到整个周期,这样就是每年300 万个岗位的负效应。而具体到实际情况中,因为将至的老龄化趋势,年轻人的增速放缓乃至减退,每年的影响也将小于这个数字。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延长退休年龄三年一岁的政策将不会对就业产生过多的影响。

3 延迟退休年龄的生产率效应

退休是新老劳动力替代的过程,部分年老的劳动力离开工作岗位,而由年轻的劳动力替代,退休年龄的提高将减缓新老劳动者替代的过程。由于教育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生产技术出于不断进步中,因此,年轻劳动力的生产率应该平均高于年老劳动力的生产率。这样,新老劳动力替代过程的减缓就会减缓技术进步与生产率提高的过程,导致生产效率的损失,这就是提高退休年龄的“生产率替代效应”。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低能力的人的利益才是就业最不能被照顾到的。那么他们的失业对生产率带来的效应应该是小而不言的。

4 延迟退休年龄的时机选择

随着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普遍改善以及老龄化社会的不可避免,适当提高退休年龄本是应该列入议事日程的,这也是和国际社会接轨,本无可厚非。提高退休年龄,益处是可以改变劳动力结构,使之整体上更成熟、经验更丰富;而男女可以同龄退休,保证女性的就业权利和收入水平,也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是,从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提高退休年龄应该有不可缺少的三个重要前提。

一是就业形势必须要有明显好转。近年来,就业不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尤其正当经济危机大潮之下,包括大学生在内各种层次的无数劳动力在寻找就业机会,如此背景下提高退休年龄,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就业,使社会整体就业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倒挂”之势,即老人就业比年轻人就业相对充分。从社会学角度上看,这种就业形势是有着多种弊端的,比如某些羞于“啃老”的年轻人,可能会铤而走险,社会可能会因此增加不稳定因素。

二是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必须能够真正起到“保险”和“保障”的作用。提高退休年龄,对于那些有业可就的人来说可能是个福音,毕竟在岗比不在岗的收入要高一些;但对那些只是“挂”在单位而实际无业可就,特别还需要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者来说,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噩耗。因为如此一来,他们需要缴纳更长时间的费用,而所获却相应减少,一进一出之间,福利大大缩水。

三是必须全面消除就业歧视。经济的全面市场化,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就业状态和观念,许多人都难以终老于一个职业,失业、更换职业的情形越来越多。那么,如果退休年龄提高,高龄就业者的公平就业权和收入权究竟如何保障?众所周知,现在许多单位招工用人,年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门槛,“4050”群体就业难现象,可以旁证这一问题的不可回避性。

如果不具备这三个前提,贸然讲什么提高退休年龄,是不理性的。对退休年龄问题,不能单纯地只打社保基金运转的算盘,而不计算整体的社会效益。因为,在无法有效促进经济形势改观以保证就业,无法真正保证失业者生活背景下,单纯靠延长退休年龄来解决养老基金的压力问题,实可谓弊端多多,可能的危害无以估量。

5 结论

本文从收入效应、就业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延迟退休对我国社会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旦延迟退休,收入效应方面将缓解我国养老基金空帐运转的压力,生产率方面不会对经济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只是在就业方面将使得弱势群体面临困境。目前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也大都倾向于延迟退休的可行性,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友一边倒的质疑声和反对声,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可以用“面纱效应”加以解释:在没有对问题认识清楚的前提下,每一位经济人都往往先将自己放在弱势群体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因此更加容易产生对延迟退休的反感。

[1]张熠.延迟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收支余额:作用机制及政策效应[J].财经研究,2011,(7):14 -16.

[2]谢安.改革现行养老保险体制应对人口老龄化[J].管理世界,2005,(4):141 -142.

[3]翟文.对我国养老保险金隐性债务问题的研究[J].求实,2009,(2):115 -117.

[4]Fenge,R. and Werding,M. Ageing and the tax implied in public pension schemes:simulations for selected OECD countries[J].Fiscal Studies,2004,25(2):159 -200.

[5]Elliot,G.,T. Rothenberg and J. Stock. Efficient tests for an autoregressive unit root[J].Econometrica,1996,64:813 -836.

猜你喜欢
单位根退休年龄协整
世界主要经济体 退休年龄都定在了65岁及以上
对黄金价格的预测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创新中国背景下专利资助政策与专利申请数的实证研究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浅谈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思考
等间距组合数的和的闭合公式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