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支持对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

2012-11-21 02:19尹述飞彭华茂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9期
关键词:差值亲子子女

尹述飞 彭华茂 佟 雁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

亲子支持对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

尹述飞 彭华茂 佟 雁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

目的 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探讨老人接受与给予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一致与否是否会对老人的抑郁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方法 应用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社会支持问卷及抑郁状态量表(CES-D),对196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①老年人接受与给予成年子女的社会支持无显著差异(P>0.05);②接受支持低于、等于、高于给予支持组三组老人的抑郁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老年人接受与给予成年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一致与否对其抑郁情绪没有影响,即不支持社会交换理论的严格互惠假设。

亲子支持;抑郁;老年人;社会交换

社会支持是发生于个体之间的一种社会资源的互换过程,其目的是帮助个体获得其社会需要的满足〔1〕。老年人与成年子女之间的社会支持即亲子支持是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它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从国外的研究文献来看,有些研究者认为老年人给予和获得子女支持的水平是一致的〔2〕,但也有研究者认为二者不一致〔3,4〕。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的假设,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会尽力遵循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5〕。这样,理论上老年人给予和获得子女支持的整体水平应该是一致的。不过也有研究者存在不同的观点,Wentowski〔6〕发现,社会支持若是发生在关系相对疏远的个体间,当个体获得他人的支持后,会立即给支持给予者等价的回报;如若社会支持发生在关系相对亲密或长久维持的个体间,那么支持接受者就不必即时回馈支持给予者以等价的回报。那么,如果社会支持发生在老年人与成年子女这样亲密且长久维持的社会关系中,老年人实际接受的社会支持与给予的社会支持整体水平是否一致呢?

另外,有研究表明,平等互惠的社会交往与个体对社会关系的满意程度具有很高的正相关〔7〕。那么,当人们接受与给予的社会支持不一致时,可能会更加抑郁。然而,由于孝顺观念的改变,老年人对于子女是否提供养老、日常生活照料等孝顺行为的期待都在下降〔8〕。那么,此时老人接受与给予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是否一致还会对老人的抑郁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吗?

本研究拟通过测量老人接受和给予子女社会支持情况及抑郁状况,比较当老年人接受和给予子女支持一致和不一致时,其抑郁水平是否相同,从而考查其结果是否符合社会交换理论严格的互惠假设。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招募方式选取196名来自北京、沈阳、山西和湖北的老年人参加本研究。其中男106名,女90名。被试年龄54~87〔平均(64.98±6.23)〕岁,受教育年限为0~19〔平均(7.56±5.597)〕年。

1.2 测量工具

1.2.1 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社会支持问卷 采用王大华等(2005)编制的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社会支持问卷。该问卷由两个分问卷组成,分别为老年人接受成年子女社会支持问卷和老年人给予成年子女社会支持问卷。每个分问卷都包含3个维度:①物质支持,即老年人接受或给予成年子女在金钱或物质上的帮助,例如“子女给我一些生活费”;②服务支持,即老年和子女间相互分担任务或提供照顾,例如“我生病时,子女来照顾我”;③情感支持,即老年人接受或提供子女各种对生活有益的建议和信息,或者老年人与子女间的相互关爱、安慰、信任和尊重,例如“心情不好时子女耐心听我诉说”。其中接受成年子女社会支持问卷共26个项目,给予成年子女社会支持问卷共28个项目。老年人接受或给予社会支持的频次为“从未”、“很少”、“有时”、“经常”,分别对应1~4分,将各个项目得分相加得到各问卷的总分,然后除以项目数得到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之前的信度检验结果表明,接受支持问卷的 Cronbacha值为0.94,给予支持问卷的 Cronbacha值为0.9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接受支持问卷(χ2/df=2.756,CFI=0.985,RMSEA=0.078)和给予支持问卷(χ2/df=2.586,CFI=0.988,RMSEA=0.074)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本次测验的信度检验结果表明,接受支持问卷的Cronbacha值为0.94,给予支持问卷的Cronbacha值为0.92。

1.2.2 抑郁状态量表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由美国国立精神研究所Radloff于1977年编制。本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分别调查20项症状,采用4点评定:按过去1 w内出现相应情况或感觉的频度评定,不足1 d者为“没有或基本没有”;1~2 d为“少有”,3~4 d为“常有”,5~7 d为“几乎一直有”。经过负向题重新编码后,得分越高表示抑郁反应越多。本次测验的信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的Cronbacha值为0.85。

1.3 施测过程与统计分析

问卷施测采用入户测试的方式,每户1~2位老人参加测试。测试具有统一指导语。主试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担任。审核和批阅收回的问卷,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数据以 ±s表示。

2 结果

2.1 接受亲子支持与给予亲子支持的一致程度

老年人接受与给予亲子支持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单样本t检验显示,老人接受支持总分与给予支持总分的差值为-0.08±0.64,t=-1.79,df=184,P=0.08,95%CI:-0.18 ~ 0.01,即此差值与零无显著差异(P>0.05),即老人接受的亲子支持与给予的是相匹配的。

表1 老年人接受与给予亲子支持的描述统计结果s)

表1 老年人接受与给予亲子支持的描述统计结果s)

组别 情感 物质 服务 总分接受的亲子支持2.80±0.63 2.65±0.78 3.19±0.64 2.87±0.59给予的亲子支持3.16±0.51 2.47±0.67 3.13±0.72 2.93±0.49

2.2 接受与给予亲子支持是否一致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根据老人接受与给予支持一致的置信区间将老人分成3组:①接受支持低于给予支持组(差值<-0.18),②接受支持等于给予支持组(-0.18<差值<0.01),③接受支持高于给予支持组(差值>0.01),三组抑郁得分分别为37.90±9.52、35.38±9.45、37.45±10.12。

为检验老人接受支持与给予支持水平一致和不一致的情况下,老人的抑郁水平是否有差异,以抑郁得分为因变量,支持总分差值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单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三组老人的抑郁得分差异不显著〔F(2,179)=0.56,P >0.05〕,即无论接受的亲子支持低于、等于还是高于给予的,老人的抑郁水平是相同的。

3 讨论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给予彼此支持和帮助是为了通过互换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父母与子女间的社会支持是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的过程。Ellison〔9〕曾指出,老年人与其子女进行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互利”原则。老年人在接受子女支持的同时,也向子女提供帮助,而且只有当父母与子女间的社会支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时,这种支持才对亲子双方都有益处。这样的话,当老人给予子女一定的支持后,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会有一种不平衡感,因而会比较抑郁;而当老人只能给予子女较少的支持和帮助,却得到对方相对较多的回馈时,他们也会感到不安,从而抑郁水平也会相对较高。Bengtson等〔10〕曾指出,成为家庭的负担往往是令老年人最担心的事,因此,老年人会通过向子女提供社会支持的方式来证明自身的价值或能力。也就是说与老人给予和接受支持水平不一致时,老人的满意度会更低,从而可能更加抑郁。

但是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子女社会支持得分低于、等于和高于给予子女支持得分的三组老人的抑郁得分都无显著差异,即无论老人接受的亲子支持与给予的亲子支持是否一致,他们的抑郁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结果不支持社会交换理论的严格互惠假设。也就是说,老人与成年子女之间的社会交往不是完全遵循互利互惠原则,有时候他们对彼此的付出可以说是不求回报的。一方面,老人一般都会尽其所能在各方面帮助子女,希望他们能够过得比较好,子女幸福了他们也就幸福了,因而不会特别在意自己对子女的付出是否都获得了相应的回报,老人在这方面一般都会比较宽容。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孝顺观念的影响,成年子女可能觉得给予老年父母支持和照料是他们应该做的,老人在年轻时候为抚养和教育自己付出了很大的艰辛,现在父母老了,很多事情不能做了,自己多照顾他们是理所应当、不容置疑的。所以老人和成年子女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不能仅仅用一种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来解释,他们之间的交往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爱的传递,不求回报。

另外,根据Wentowski〔6〕的研究结果,如果社会支持是发生在关系亲密的或关系长久维持的个体间,那么支持接受者就不必即时的给予支持给予者同等价值性的回报。亲密的和长期性的社会关系允许个体间社会支持的互换在更长时间内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对那些接受子女支持高于给予支持老人而言,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在子女小的时候为抚育子女付出了很多,现在子女给予自己更多的支持也是应该的。因而即使他们现在接受和给予子女的支持不一致,也不会觉得更加抑郁。而对于那些接受支持低于给予支持的老人而言,他们现在给予子女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可能是认为子女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回馈,自己总会有特别需要子女的时候,那个时候他们再回馈也是一样的。因而,即使他们接受和给予的支持不一致,其抑郁水平也不会较高。

总的来说,本研究的结果不严格支持社会交换理论的假设。但是这种发生在老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特殊的社会交往到底是否遵循社会交换理论的互利互惠原则,还需要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 李 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67-70.

2 Lee GR,Netzer JK.Depression among older parents: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J〕.J Marriage Family,1995;57(3):823-34.

3 Blieszner R.Aging parents and adult children:research themes in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J〕.J Marriage Family,1989;51(2):275-90.

4 Silverstein M,Parrott T M.Factors that predispose middle-aged sons and daughters to provide social support to older parents〔J〕.J Marriage Family,1995;57(2):465-76.

5 Molm LD,Cook KS.Social exchange and exchange networks〔M〕.Boston:Allyn & Bacon,1995:209-35.

6 Wentowski GJ.Reciprocity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of older people:cultural dimensions of network building〔J〕.Gerontologist,1981;21(6):600-9.

7 Hatfield E,Utne M,Traupmann J.Equity theory and intimate relationships〔M〕.New York:Burgess RL Huston TL,1979:99-133.

8 Wang D,Laidlaw K,Power M,et al.Older people's belief of filial piety in China:expectation and non-expectation〔J〕.Clin Gerontol,2010;33(1):1-18.

9 Ellison Christopher G.family ties,Friendships,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black Americans〔J〕.J Marriage Family,1990;52(1):298-311.

10 Bengtson VL,Kuypers J.The Family support cycle:psychosocial issues in the ageing family〔M〕.New York:Munnichs JMA,1985:257-73.

R592

A

1005-9202(2012)19-4244-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9.064

彭华茂(1978-),女,副教授,主要从事认知老化研究。

尹述飞(1987-),女,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认知老化研究。

〔2011-03-01收稿 2011-07-15修回〕

(编辑 张永贵/胡国义)

猜你喜欢
差值亲子子女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关注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