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类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EGP+ESP模式课程设置探讨

2012-11-21 11:46
关键词:双语方向设置

李 宝 峰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1 EGP与ESP简介

英语根据其用途可分为通用英语即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和专门用途英语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GP是指以教授基本的语言知识,以提高学生受教育水平和素质为目的的英语语言课程。学生通过EGP阶段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即掌握语言的共核,就是语言教学中不论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未来从事的职业而必须掌握的那部分语言和表达方式[1]。ESP的教学主张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Robinson认为,ESP有两个最基本的判断标准,一是ESP必须是“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另一条是ESP教学必须是建立在“需要分析”基础上[2]。也就是说,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语言课程。其内容不仅包括语言学知识,而且涵盖学生所学专业的英语知识[3]。

2 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分析

《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简称 《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4]这是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精确概括。依据《基本要求》,高专类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英语专业基本功,良好的语音面貌,了解幼儿双语教学规律,能流利自然地运用英语对话、授课、教唱英文儿歌、组织英文游戏活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的毕业生被定位在较高层次的幼儿英语教师;从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师的需求分析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所培养的学生是在接受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充分的职业技能训练之后,具备较强的从事幼儿英语教学的能力。

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了解幼师学生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客观上讲,幼师学生文化课基础差,高考分数低,英语底子薄,水平参差不齐;主观上讲,考入幼师学校的学生很多是在本科考不上之后进行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自卑心理较强,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英语这种学科容易放弃。如果我们在课程设置上省略或忽视EGP阶段基础英语的学习,直接开始ESP阶段知识的学习,是不符合英语学习规律的,也很难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对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幼师院校来说,应该遵循EGP+ESP的模式进行课程设置。

3 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EGP+ESP课程设置的优越性

3.1 满足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幼儿英语在全社会的普及以及双语幼儿园的兴起,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的专业性、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然而很多学生毕业后缺少基本的幼儿英语知识,不懂幼儿英语教学规律,无法满足幼儿英语教学的需求。EGP+ESP课程设置采用先打牢基础后专业拓展的课程模式,满足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3.2 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蔡基刚指出:“我们要坚持基础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先后关系。在课程设置上实事求是。”[5]所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的情况,采取EGP+ESP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然后进入ESP课程的学习。这样既注重了基础英语的教学,又把英语学习与幼教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强化了专业技能的培养。

3.3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EGP+ESP的英语课程设置使英语学习与幼教专业知识相结合,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强大的动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4 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EGP+ESP课程设置的原则

EGP+ESP模式课程设置应依据以下三个原则:(1)目标性原则:EGP+ESP模式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目标定位来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2)需求分析原则[6]:EGP+ESP模式结合幼儿英语教师和幼儿双语教师职业岗位群要求,注重学生幼教岗位能力的培养,强调英语学习和幼教专业知识并重,培养学生幼儿英语教学能力。(3)以学生为中心原则[7]: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岗位语言运用能力。

5 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EGP+ESP课程设置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幼儿英语教师。针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笔者将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课程设计为英语语言基础模块(EGP)+幼儿职业英语技能模块(ESP)+顶岗实习模块,具体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5.1 EGP阶段(第一年):夯实语言基础

在EGP阶段安排基础英语课程,包括综合英语,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巩固和深化语法、词汇等知识;英语视听说,主要提高学生对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语音,训练学生标准语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为学生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奠定坚实基础;英文书法,训练学生英文书写能力,提高学生基本功专业素养;外教口语,使学生接受纯正的发音训练,了解西方的文化。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用英语交际能力。经过一年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PRETCO(A、B级),基础较好,素质较高的学生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或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3),同时可以使用英语流利地进行日常会话与口头或书面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使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得到训练和提高。

5.2 ESP阶段(第二年):训练专业技能

以英语为主线,以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为背景,以英语为交际工具,以专业知识为内容,构建英语加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每周安排幼儿英语活动设计2课时、英文儿歌与表演2课时、英文故事2课时、幼儿英语口语2课时、幼儿英语教学法(幼儿英语模拟教学)2课时。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得到延续,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所学的学前专业的知识得到巩固,为他们适应幼儿英语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专业准备。

5.3 ESP延伸阶段(第三年):顶岗实习,增强从业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顶岗实习》课程大纲要求学生了解幼儿园英语教育与教学工作的特点,巩固和加深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幼儿进行英语教学工作的能力。经过两年的学习之后,学生通过到幼儿园、学前班或早教机构开展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来了解幼儿园英语教学现状,参与幼儿园英语教学、教研活动(备课、讲课、评课),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强了学生的从教能力,锻炼了学生的适应能力,为他们今后教师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具体课时安排见表1。

表1 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教学计划进程表

6 结语

总之,EGP+ESP课程设置不仅注重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强调了专业技能的训练,两者的结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从业素质,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是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冯媛.试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ESP+EGP方案[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10):43~45.

[2]Robinson, P.ESP Today: A Practitioner’s Guide[M].New York &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1991.

[3]罗杨.论高职高专英语ESP+EGP课程设置的必然性和优越性[J].考试周刊,2009,(46).

[4]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6]徐小贞.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陈歆.试论高职英语课程中EGP和ESP融合的必要性和原则[J].广西轻工业,2011,(10).

猜你喜欢
双语方向设置
2022年组稿方向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位置与方向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