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12-11-22 02:28张志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3期
关键词:囊性乳头状实性

张志平

胰腺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illary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SPN)又称胰腺乳头状和实性上皮性肿瘤[1],乳头状囊性上皮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本病临床上发病率低且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2],为低度恶性肿瘤,本文对进入我院治疗的3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手术前CT扫描的结果与手术中的病理学检查比较,现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进行统计的资料对象来自于2003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入我院治疗的3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例资料,其中包括男7例,女31例,年龄范围为28~45岁,平均年龄为(35.82±9.54)岁。临床表现:无显著临床表现者10例,疲劳表现者8例,腹部不同程度疼痛者20例。所有患者入院前血常规,血糖,血尿淀粉酶检查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统计排除标准:排除有过腹部外伤史或者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排除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重度糖尿病等)。

1.2 CT检查方法 患者在CT扫描前口服含碘2.5%的水1000 ml,目的为了使碘单质充盈胃部和十二指肠,准备完成后进行CT扫描(CT扫描仪120kv,CT重组层厚度为5毫米,CT层间距5毫米)。扫描时由上腹部开始扫描,经过十二指肠水平段下方2 cm处。如需增强扫描时应经肘前静脉静脉注射碘海醇100 ml(规格为300 mgI/ml,注射速度控制在每秒3.3 ml左右)。

1.3 统计学方法 根据CT影像学显示结果分别统计实性,囊性和混合型例数,计算各自百分比,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数据录入SPSS 16.0统计学软件中,t检验(双边检验)结果检查两种方法直接的统计学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CT检查多发现胰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占位性病变,界限清,周边可出现不规则钙化,部分有分隔。增强CT显示肿瘤周边不规则强化,中央区强化不明显,具体结果如下。

表1 检查结果对比表

CT影像学检查38例患者中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31.6%),囊性假乳头状瘤16例(42.1%),混合型假乳头状瘤10例(26.3%),与书中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二者的统计学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CT检查多发现胰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占位性病变,界限清,周边可出现不规则钙化,部分有分隔。增强CT显示肿瘤周边不规则强化,中央区强化不明显[3]。

在囊性为主和囊实比例相仿的病变中,CT往往表现为伴有附壁结节的囊性肿瘤或囊实性相间分布;在实性为主的病变中,CT表现为囊性部分位于包膜下或散在分布于实质病变中。

因囊性部分为肿瘤的坏死、液化、囊性变及陈旧性出血灶,故增强扫描时不强化;而实质结构由实性区、假乳头区及二者的过渡区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实性区肿瘤组织排列成絮状或片块状,假乳头区肿瘤组织以纤维血管为轴心形成分支状假乳头,故增强时可见明显强化。病变中出现钙化者均以病变边缘环形或不规则钙化为主,其内可见少量的点状钙化斑。

综上所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学结果与病理学检查基本一致,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1]周俊,许文渊,邵成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1):210-212.

[2]章士正,谭华侨,邓丽萍.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的CT、MRI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37(10):935-938.

[3]王华斌,李苏建,王中秋,等.胰腺实性哥L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2):148.

猜你喜欢
囊性乳头状实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