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综合征与肝性脑病的关系研究

2012-11-23 09:13李贵星罗通行宋昊岚高宝秀张焕强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血氨肝性脑病

聂 鑫,贺 勇,李贵星,罗通行,宋昊岚,高宝秀,张焕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实验医学科,四川 成都610041)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晚期常伴随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功能性的肾功能障碍[1]。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也是终末期肝脏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意识行为改变或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重症肝病患者发生脑病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氨中毒学说[2]是目前用于诊断和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理论依据。临床常发现HRS患者易发生HE,其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相关的文献报道也不多见。本文通过对慢性重症肝炎并发HRS患者的血氨水平、生化指标、脑病发生率及分级进行研究,探讨HRS与HE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HE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因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450例。诊断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HRS的诊断依据《国际腹水研究小组肝肾综合症诊断标准》[4],HE的诊断依据临床病史及实验检查等[5]。为消除其它因素对血氨水平的影响,根据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有原发性肾病、消化道大出血及严重感染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收集研究对象两管空腹静脉血,包括无抗凝剂管和肝素钠抗凝剂管,分析血氨水平和有关的生化指标。

1.3 实验室指标分析方法 无抗凝剂管以3 000 r/min离心15min,血清用于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肾 功能(指标包括尿素(BU)、肌酐(CREA))及电解质(包括钠(NA)、钾(K)、氯(Cl))指标分析。肝素钠抗凝剂管以3000r/min离心10 min,血浆用于血氨(ammonia)分析。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能解质指标检测采用德国罗氏公司 Modular-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其配套试剂及校准品进行测定,血氨采用美国强生公司Vitros 250干化学分析仪及配配套试剂及校准品进行测定。分析程序按实验室标准化操作流程(SOP)进行。终未期肝功能评分(MELD)采用CREA、TB及PT进行计算[6]。本实验室于2006年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实验室认可,所有分析指标均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协会的能力验证(PT)。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45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均为乙肝感染者,其中105例为HRS患者,345例为非HRS患者。HRS与非HRS组基本资料见表1。

表1显示:HRS组和非HRS组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RS组的 MELD评分为34.7±4.5,高于非 HRS组的26.3±6.8(t=2.45,P<0.05),HRS组的腹水发生率为100.0%,高于非 HRS组的33.9%(χ2=140.65,P<0.01),Child-Pugh分级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35.54,P<0.05)。

表1 慢性重型肝炎伴HRS与单纯慢性重型肝炎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HRS组与非HRS组血氨水平结果 HRS组血氨水平为78.4±25.6μmol/L,高于非 HRS组的48.3±18.7μmol/L(t=2.68,P<0.05)。

2.3 HRS患者与非HRS组HE发病率及分级比较

105例HRS有47例发生HE,HE发生率为44.7%,345例非HRS患者有34例发生HE,HE发生率为9.8%。HRS组HE发生率高于非 HRS组(X2=64.45,P<0.01)。两组的 HE例数及分级情况见表2。

表2 HRS组和非HRS组HE例数及分级比较

2.4 HRS组与非HRS组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见表3。

表3结果显示:HRS组 TB、DB、AST、ALT、BU、CREA高于非HRS组(t值分别为:3.75、3.65、2.58、2.51、11.47和7.86,p<0.05),而 TP、Alb、NA、CL低于非 HRS组(t值分别为:3.83、10.03、4.72和2.74,P<0.05),ALP、GGT、K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

表3 HRS组与非HRS组生化指标比较

3 讨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由于长期的病毒感染和肝功能损害,肝脏结构破坏甚至形成肝硬化,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如腹水、HRS、HE及消化道出血等[7]。HRS是慢性重型肝炎的最主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扩血管物质增加以及多种激素调节失调[8],引发肾脏血流灌注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致肾脏功能性衰竭。HRS患者死亡率很高,除非进行肝移植或者肝-肾共同移植,其5年死亡率可达100.0%。通过扩张肾血管来治疗HRS方法是无效的[9],而目前普遍采用收缩内脏血管(如特利加压素)加白蛋白扩容的方法治疗HRS,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案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10,11]。HE是慢性重肝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意识行为改变或出现昏迷。HRS和HE可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中,分析两者的关系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发生HRS后,其血氨水平为78.4±25.6μmol/L,高于同组入院时48.3±18.7μmol/L(t=2.68,P<0.05),表明 HRS发生后血氨水平明显升高。另外,HRS组HE发病率为44.7%,高于非 HRS组的 HE发生率(9.8%,X2=64.45,P<0.01)。研究数据表明:患者发生 HRS,明显促进了HE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前期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2],提出了 HE其实质是肠-肝-肾-脑综合征的概念,其中肾脏一方面可直接分泌和吸收氨,同时肾脏还可排出血氨的代谢产物(尿素),当发生HRS时,尿素通过肾脏排出减少,血中尿素经血液循环弥散进入肠道,经肠道细菌性尿素酶分解生成氨,氨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氨升高,因此,肾功能障碍可促进血氨水平升高。同时,我们还发现肝硬化患者OCT和CPS-1水平显著降低[13],表现在鸟氨酸循环受损,不能将来源于肠道的氨转化成尿素,因此,从肠道吸收入血的氨不能被肝脏转化,随血液进入大脑引发脑病的产生。在本研究中,发现慢性重肝伴HRS患者血氨水平显著升高,表明HRS与血氨水平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和肝硬化伴HRS患者研究结果一致。

比较HRS组和非HRS组的临床资料,发现HRS组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和腹水发生率明显高于非HRS组。对两组的生化指标分析发现:HRS组除肾功能指标显著升高外,HRS组还表现为更高的胆红素、更低的血清白蛋白和低钠血症。血清胆红素升高和白蛋白降低表明患者肝脏功能更加减退,而低钠血症是慢性重肝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低钠血症的发生认为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低钠血症与HRS常常同时发生,目前对两者的关系并不清楚,国内外也未见相关研究,我们将在另一研究中重点探讨两者的关系。

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发生HRS促进了HE的发生和发展,两者关系密切,因此,早期预防HRS发生并在HRS发生后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HE的发生。

[1]Arroyo V,Terra C,Gines P.Advances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type-1and type-2hepatorenal syndrome[J].J Hepatol,2007,46:935.

[2]Jalan R,Bernuau J.Induction of cerebral hyperemia by ammonia plus endotoxin:Does hyperammonemia unlock the blood–brainbarrier[J].Journal of Hepatology,2007,47(2):168.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

[4]Salern F,Gerbes A,Gines P,et al.Diagnosi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patorenal syndrome with cirrhosis[J].Gut,2007,56:1310.

[5]王宇明.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和诊断[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305.

[6]Angemary B,Ceina M,Karnel F,et al.Child—Pugh versus MELD score in predicting survival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e shunt[J].Gut,2003,52:879.

[7]Juan Carlos GP,Karel C,Christophe B,eta1.Early Use of TIP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Variceal Bleeding[J].N Engl J Med,2010,362:2370.

[8]Cardenas A,Gines P.Hepatorenal syndrome[J].Clin Liver Dis,2006,10:371.

[9]Wong F,Moore K,Dingemanse J,et al.Lack of renal improve-ment with nonselective endothelin antagonism with tezosentan in type-2hepatorenal syndrome[J].Hepatology,2008,47:160.

[10]Fernandez J,Monteagudo J,Bargallo X,et al.A randomized unblended pilot study comparing albumin versus hydroxyethyl starch in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J].Hepatology,2005,42:627.

[11]Sanyal AJ,Boyer T,Garcia-Tsao G,et al.A randomized,prospective,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terlipressin for type1hepatorenal syndrome[J].Gastroenterology,2008,134:1360.

[12]贺 勇,李贵星,夏 勇.肝肾综合征与血氨的关系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53.

[13]贺 勇,宋昊岚,李贵星.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和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与肝性脑病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9):699.

猜你喜欢
血氨肝性脑病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