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2012-11-30 07:27张健瑜蔡炜标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31期
关键词:中层瑞舒伐氨氯地平

张健瑜 蔡炜标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张健瑜 蔡炜标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应用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5 mg/d,试验组氨氯地平5 mg/d+瑞舒伐他汀10 mg/晚,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压及血脂水平。 结果试验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收缩压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均有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氨氯地平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应用可延缓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进程。

氨氯地平;高血压;瑞舒伐他汀;动脉硬化

高血压是临床中的多发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将会使全身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最终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等事件的发生。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3]。在临床中,不仅要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而且要减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稳定易损斑块,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在本研究中,对高血压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应用第三代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以观察其对颈动脉中层厚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单用氨氯地平治疗,其中,男 28例,女 22例,年龄 60~81岁,平均(69.0±2.2)岁,入选患者中Ⅰ级高血压22例,Ⅱ级高血压28例;试验组50例,采用氨氯地平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其中,男27例,女 23 例,年龄 62~79 岁,平均(70.0±3.5)岁,入选患者中Ⅰ级高血压20例,Ⅱ级高血压3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及血脂的基线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嘱调整饮食结构,低盐低脂饮食。对照组服用氨氯地平片2.5 mg,1次/d,2周后血压未达到140/90 mm Hg者,药物剂量调整至5 mg,1次/d;试验组服用氨氯地平方法同对照组,并且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1次/晚。在治疗期间尽量不使用影响血压或血脂的其他药物。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研究终止:出现不能耐受的临床症状;血清转氨酶升至正常上限3倍以上;血压低于90/60 mm Hg;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脑血管事件,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卒中。

1.3 检测指标

测定用药前及用药12个月后的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1.4 统计学方法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资料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P<0.05

组别 例数(n)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 TG(mmol/L) TC(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 IMT(mm)试验组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50 157.0±7.6 128.0±7.2*Δ 95.0±5.2 86.0±5.3*2.37±0.53 1.69±0.48*Δ 5.86±0.58 3.68±0.47*Δ 3.68±0.53 2.57±0.69*Δ 1.13±0.32 1.20±0.29 0.99±0.09 0.76±0.06*Δ 50 156.0±7.4 134.0±7.1*96.0±5.6 87.0±5.5*2.40±0.55 2.37±0.51 5.78±0.54 5.65±0.56 3.63±0.53 3.61±0.49 1.12±0.29 1.15±0.32 0.98±0.07 0.88±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治疗前后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MT均有明确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MT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与血脂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均有明确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 TG、TC、LDL-C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人群也在不断地攀升,据2010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人群达2亿。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2-3]。如何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指标。故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尽早地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并进行预防与治疗。

本研究在高血压降压的基础上联用了瑞舒伐他汀,结果显示在血脂、血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减少上均有获益。瑞舒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药物,调脂的作用更强。在血脂方面的降低主要与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有关,它能够降低血中LDL-C、TC、TG的水平,使脂质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沉积减少,从而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4]。在降低颈动脉中层厚度方面,除了获益于他汀自身的降脂作用外,可能还与瑞舒伐他汀的以下作用机制有关,(1)抗炎症反应:没有炎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始终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在黏附因子以及趋化因子的作用下,白细胞黏附并且迁移到血管内皮下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有研究显示[5],瑞舒伐他汀可以减轻血管内膜下巨噬细胞的浸润反应,减低炎症细胞血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与聚集。(2)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与迁移: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平滑肌细胞迁移至血管内膜下并且分泌一些基质至动脉硬化斑块中,其中,平滑肌细胞还可以吞噬ox-LDL转化为泡沫细胞。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延缓其发生与进展。(3)调节内皮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内皮结构受损,功能失调,NO合成减少。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并上调内皮型氧化复合酶,增加NO的生成,从而改善内皮的功能[6]。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氨氯地平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并且能够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而联用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地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

[1]王泉兰,李小兵,徐祖斌,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J].江西医药,2012,47(4):291-292.

[2]Freitas WM,Quaglia LA,Santos SN,et al.Association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activity with coronary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the very elderly[J].Atheroslerosis,2011,2(1):212-216.

[3]张兴凯,冯菁,郭玉州,等.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1):32-34.

[4]徐霞.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105-106.

[5]Seljeflot I,Tonstad S,Hjermann I,et al.Reduced 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 cell markers after 1 year treatment with sim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therosclerosis,2002,162(1):179-185.

[6]廖开历.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5-16.

The effect of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rosuvastatin 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ZHANG Jianyu CAI Weibiao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rosuvastatin on carotid intima-med ia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 During period of January 2009 to May 2011,100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n=50)and control group(n=50).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mlodipine 5 mg per day,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amlodipine 5 mg per day and rosuvastatin 10 mg per night.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blood pressure and lipid levels were compared in two groups after 12 months.Results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lipid levels were decreas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12 months'treatment.I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rosuvastatin may delay the proces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mlodipine;Hypertension;Rosuvastatin;Atherosclerosis

R972

A

1674-4721(2012)11(a)-0075-02

张健瑜,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2012-07-30 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中层瑞舒伐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