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变异的功能语言学思考

2012-12-03 05:30田贵森
当代外语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语言学变异交际

田贵森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1. 引言

语言变异(language variation)已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特定词汇,指由于语言交际语境的不同,语言使用者在使用口语或书面语时产生的语言差异,表现在语音、词语、句子结构、语体等方面。语言变项(language variables)是语言变异研究的基本单位,也是变异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某个语言项目,可以是某个语音,某个词汇或某个语法现象。语言变式(language variants)是语言变异表现的实际存在形式,通常一个变项一定要有两个或多个变式,如:英语单词come会有/km/和/kum/两种变式。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ies)是对语言变异理论的发展,指的是具有同样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语音、词汇、语法项目)。也就是说,共享若干相同语言变项形式的社区或阶层使用的语言,可用来指某一种语言、方言或语体(style)。过去的语言研究把语言变异看作是偶然、孤立甚至是偏误性的语言形式,是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系统的干扰,是与语言规范相对立的,被边缘化的负面语言现象。

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异的研究揭示了语言变异在语言交际和语言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揭示了语言变异和语言规范的矛盾统一辨证关系;揭示了语言变异是自然语言的普遍性特征。40多年来,语言变异研究取得了既有深度,也有广度的探索和发展。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提出了新的见解(Bayley & Lucas 2007:1)。如:“语言存在多种变异形式”,“语言不是同质系统,而是异质系统”,“语言的‘异质’和‘有序’是语言系统的特性”(Chambers 1995;Chambersetal. 2004)。语言变异观认为:语言不是一个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同质的、观念的符号系统,是一个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不断产生变异形式的特殊符号系统,是一个异质有序的符号系统。

在日常语言交际中,语言变异现象十分普遍。这种对语言常规形式的变异在语言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Tagliamonte 2012:2),也是传递和建构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运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特别是评价理论的观点分析和思考语言交际中语言变异的社会语用功能。

2. 语言变异类型的功能语言学视角

2.1 语言变异研究的意义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但是以往的语言学研究关注工具比较多,关注人比较少,关注人们怎样使用语言这个工具的更少。语音、词汇、语法分析的很细致,讲得很多,重点却都是语言工具的成分和结构。研究问题多聚焦于语言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有哪些规则,结构之间有什么联系等。20世纪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教授提出的“语言”和“言语”,以及语言现象中的“历时”与“共时”等概念对我们深刻认识语言的本质有重要意义。他对语言特征和语言现象的分析揭示了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的本质。但是他对言语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语言的社会性做了过于简单的理解。索绪尔以后发展的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也把语言看成是同质的、静止的符号系统,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性,忽略了语言的变化和变异,忽略了语言的互动和交际,重点研究抽象的、人类共有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规则”。语言同质观在研究语言时追求静态的平衡,追求没有差异和混杂成分的语言材料。这是真实语言交际中根本不存在的语言。

语言变异理论注重研究在真实社会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具体分析语言的不同和变异,认为语言不是一种同质的系统,而是一种异质、有序的结构。语言变异观的产生和发展大大丰富了语言学,特别是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对语言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首先,是对语言的社会本质认识的深化。对语言提出了一种更为细致的,同时又更为广阔的概念,在索绪尔重视研究语言内部同质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语言系统的异质性研究。变异语言观认为:作为社会交际和认同工具的语言,既有很强的同一性,又是存在多种变异形式的有序系统。这种语言观,弥补了对于语言的同质性单方面认识的局限,大大丰富了语言学理论,是人类语言观的一次带有革命性的飞跃。其次,是对语言研究方法的革新。其方法的突出特征是:(1)重视收集和分析活生生的、使用中的实际语言材料,而不是任意选取或编制的语言例证。在搜集语料的方法上,拉波夫(Labov)等语言学家尝试和实践了不少方法,这些探索为客观描写、解释、认识语言提供了科学手段。(2)量化语言变项(variable,语言的发音、词汇等方面的变异形式)和社会变项(说话人的社会阶层、年龄、性别等),然后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探究两者的相关性。采用这种方法,既可以观察和描写语言使用中的差异,又可以有效地归纳和发现语言变异的规律。就此而言,语言变异理论比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都前进了一大步。

2.2 语言变异类型的研究

语言变异纷繁多样,无处不在。对语言变异进行清晰分类有助于探究语言变异的特征及其规律。梳理和划分语言变异类别有不同的视角和标准。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认为,语言变异的分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语言变异形成的原因;二是语言变异在语言系统中出现的范围或层次;三是变异在语言社会中的作用。新西兰社会语言学家贝尔(Bell)教授(1984:145-6)也曾撰文提到分析语言变异分类的三个维度:语言因素(linguistic)、社会因素(social/interspeaker)和语体因素(stylistic/intraspeaker)。语言因素从语言的特征与结构出发,探究语言变异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篇的变异形式。社会因素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出发,探究语言使用与社会语境诸因素(如:性别、年龄、社会阶层等)互动过程中的语言变异特征。语体因素从语言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探究语言使用者个体根据不同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选择使用不同语体的语言变异。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在语言变异类型方面做了很多细致工作。陈松岑教授在《语言变异研究》(1999)一书中,主张从导致变异的原因、变异在语言系统中出现的范围或层次、变异在语言社会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变异加以区分。从语言系统层面关注变异,主要是音系变异、词汇变异、句法变异和话语变异。从变异范围层面关注变异,主要是系统变异、分布变异、偶然变异等。徐大明教授在《语言变异与变化》(2006)一书中,主要讨论了(1)与语言系统相关的语言变异(音系变异、句法变异、话语变异);(2)与社会因素有关的语言变异(言语社区、年龄、性别、社会阶层、语体、民族、家庭、社会网络、认同)。丁崇明教授在“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一文(2000)中,还提到了无序变异和有序变异,个人语言变异、部分人模仿变异、群体模仿变异和言语社团变异,恒常变异和偶尔变异,有意识变异和无意识变异,母语变异和非母语变异等类别。上述关于语言变异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探究语言变异的规律,认识语言变异复杂又不同的主要类别和形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外语言学者确定对语言变异分类的视角包括以下几个维度:语言因素、产生原因、社会因素、变异范围、变异规律和变异的作用。下面我们尝试运用功能语言学的观点阐释语言变异,并尝试对语言变异进行分类。

2.3 功能语言学的思考与建议

功能语言学从人类学和社会符号学的角度考察语言,认为探究语言的使用一定要考虑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语言外部因素。语言研究必须把研究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意义结合起来,要重视语言形式与其语言使用语境的联系,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的联系,影响语言结构和规则的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功能语言学认为,对语言结构的细致探究不是不重要,而是很重要。但语言研究却不能以此为限。语言不存在于真空,语言是供人们使用的。研究语言要关注意义和功能,重视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这就是功能语言观。

功能语言学研究致力于探究语言使用的规律或原则,致力于探究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而不是语言学家想象中理想的语言规则。韩礼德教授(Halliday 2000:30-36)使用“能做”和“做”的说法。所谓“能做”指的是“语言行为潜势”,它为人类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做”则指对这些可能性所做的实际选择,即“实际言语行为”。“语言”就是说话人“能做”什么,“言语”就是说话人“实际做”了什么。功能语言学不反对探究语言结构系统,但是主张探究语言的形式结构要与探究语言的意义/功能结合起来,并特别强调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规则。从以上我们对功能语言学主要观点的介绍可以清楚地看出:功能语言观以语言研究(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篇)为根本、以语言使用的语境(社会、文化、)为基础、以语言的意义和使用(语言功能)为重点。功能语言学博大精深的语言观对我们全面认识和揭示语言变异的特征和规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认为,对语言变异的认识,要抓住语言系统、社会因素和使用者功能意识这三个维度,对语言变异进行多层次、多类型和多元化的分析。多层次分析以语言系统为参照,多类型以社会因素为参照、多元化则以使用者功能意识为参照。

(1) 以语言因素为维度的语言变异

语言变异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语言本身。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既有统一性,也有差异性,这些差异体现在语言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是多层次语言变异的基础。主要包括:

1) 语音变异(pronunciation and accent),指人们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语音或口音差异,如:英语中//(如loving),就有“ing” /i/或“in” /in/两种形式。

2) 词法变异(morphological variation),指语言中词汇的书写或拼写方式差异,如:英语中color与colour,center与centre的写法。汉语中繁体字和简体字也属于这种变异范围。

3) 句法变异(syntactic variation),指语言中句子结构的差异,如:英语中双重否定形式,“I didn’t see nobody”就是“I didn’t see anybody”的变异形式。

4) 语义变异(semantic variation),指语言中对某一事物的多种不同表达方法,也有人称为词汇变异(lexical variation)。如:英语中flat和apartment的意义和使用。汉语中也有很多类似例子,如:动画和卡通等。

5) 话语变异(discourse variation),指语言中对某一事物的多种表达方式,也有人称为言语变异(speech variation)。反映说话人根据语境选择正式或非正式,严肃或诙谐的风格。

(2) 以社会因素为维度的语言变异

语言的本质是它的社会属性。语言变异及语言发展与社会的状态及变化息息相关,相互影响。语言变异反映社会变异;社会变异影响语言变异,两者之间存在有规律的共变关系(co-variation)。我国社会语言学家陈原教授曾专门就语言变异进行过讨论。他认为,“活着的语言能够不断地、连续地产生变异,这种变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陈原1988:19)。他从时的变异、空的变异、人的变异以及接触的变异四个方面论述了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异的影响,涉及到二十多个社会变项(陈原1988:19)。Chambers等学者(2004)也从社会因素影响语言变异的角度,列举和讨论过不完全相同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程度不同地影响语言的使用,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语言变异和变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种:

1)区域方言(regional dialect),指特定地理区域中的某种语言变体,如广东方言;2)社会方言(sociolect),指特定社会阶层或行业中的某种语言变体,如新闻语言;3)性别方言(genderlect),指男女分别使用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变体,如女性语言;4)年龄方言(agelect),指不同年龄群体使用,具有区别性特征的语言变体,如儿童语言;5)民族方言(ethnolect),指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时,带有某民族特征的某种语言变体,如美国黑人英语;6)语体变异(stylect),指某语言使用者由于语言使用场合不同,或说话对象不同而使用不同语体的语言差异,如正式语体,或诙谐语体;7)历时变异(histolect),指不同历史时期使用的,反映某一时期社会特点的语言变体,如文革语言;8)语际变异(interlingualect),指双语或多语环境中,语言借用或混用的语言变体,如汉语与英语环境中的字母词(做CT、E-时代等)。上述划分是作者对社会因素影响语言变异的思考,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考证。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社会因素影响,并催生了某种语言变异形式。

(3) 以使用者功能意识为维度的语言变异

使用中的语言具有普遍的差异性,只是差异的程度和内容有所不同,社区与社区之间有差异,个人与个人之间有差异,就是同一个人使用的语言,也会有变异,“没有人总讲同一语体或风格的话,人们总是利用言语的差异去表达不同的交际意图”(Wardhaugh 2000:5)。纷繁多样的语言变异形式是语言交际的语言资源,为语言使用者提供了选择项。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在语言使用中实现的意义潜势系统”(Thompson 2000:221)。意义在这里指与语境相关的意义,是说话者希望听话者能理解的具体意义。功能语言学致力于研究选择的范围和规则。我们运用“选择就是意义”的观点,提出以语言使用者功能选择意识为维度的两大类语言变异:无意识选择语言变异(Below-conscious Variation)和有意识选择语言变异(Above-conscious Variation)。

语言使用者在讲话时有可能按照常规,比较习惯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他们并不会有意选择语言中语音、词汇或语体的某一变异形式。但不容否认,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语言选择一定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这属于无意识选择语言变异。对于听话者来说,无论语言使用者是无意识选择还是有意识选择语言变异形式,他们的语言特点会显示或标记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身份或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区域、社会阶层等。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曾通过录音资料中的口音差异,帮助破获一起犯罪案件,而只看书面证词,是得不到这些线索的。

有意识选择语言变异指语言使用者在讲话时有意识地选择语言中语音、词汇或语体的某一种变异形式,有时,甚至有意偏离自己习惯,使用某种变异形式进行交流。他们是把语言变异形式作为一种资源,用来传达或建构人际意义,如态度、评判或情感等。很显然,表达和传递意义是选择语言变异形式,甚至创造语言变异的内在动因。很少有人为变异而变异,所有有意识选择或创造语言变异进行交际都有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和目的。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或语言外部原因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Coulmas 2005:14)。为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和意图而作出的有意识选择语言变异形式是一种交际策略。语言交际中语言变异现象十分普遍,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交际手段。由于篇幅原因,我们不在这里展开,但广告语言、文学作品等不同体裁语篇和日常会话中大量选择使用语言变异,甚至偏离语言规范,巧妙创造语言变异的例子既展示了人们使用语言的智慧,又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和创新,很值得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入手进行深入研究。

3. 语言变异语用功能的功能语言学视角

40多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围绕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对语言的功能和结构做了既有深度,也有广度的探索和研究。评价系统(APPRAISAL System)是在1991-1994年间,由马丁教授(Martin)等学者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是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框架。马丁对评价理论的定义是:与价值的评判有关,是语篇中协商的态度类型,所涉及的情感强度、价值源泉和把读者分类的方式(Martin & Rose 2003:23;张德禄2004)。评价系统包括三大次系统:介入(ENGAGEMENT)、态度(ATTITUDE)、级差(GRADUATION)。态度是评价系统的中心,表示讲话者对自己的情感、事物和别人性格的评价。态度还可以分为三个次类别:情感、判断和欣赏。情感是表达自己的感情;判断是评价别人的性格;欣赏是评价事物。态度还可以扩大,又可以从来源上来表达。介入表达是单声音,还是多声音的区别。级差又可以分为两类:各种不同的力度,如强化、隐喻化、咒骂等;焦点是尖锐化还是软化(Martin & White 2008:34-38;王振华2001)。评价系统在通过语言看作者/读者或说者/听者对事态的观点和立场这一点上,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王振华2001)。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由于各自社会地位、阶级地位和经济地位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语言使用的场合不同,对象不同,必定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语言表现出他们不同的地位、立场、观点、感情、态度等。

纷繁多样的语言变异形式为人们交流思想和表达人际意义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以往的语言变异研究比较重视语言变异的形式、类别、原因及其发展规律,对语言变异的社会语用功能以及相关理论探讨做得较少。如上所述,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人们可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某一种语言变异的形式。语言变异形式的选择和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以及语言使用者的交际目的有密切关系。哪些因素促成他们对某一种语言变异形式的选择?语言变异形式的选择起了什么作用?传达了什么样的人际意义?有什么社会交际功能?都是语言变异研究中值得探究的题目。基于功能语言学,特别是评价理论关于人际意义的理论,我们尝试提出语言变异使用的两大功能:社会标记功能(identity marking function)和交际策略功能(communication facilitating function)。

社会标记功能指人们使用语言的某些特征,或使用的某种变异形式具有向听话者标记说话人的社会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等方面信息)的功能。与此有关,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不同的语言变异形式是一种语言资源。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交际目的,有意识地选择使用或创造某种语言变异形式,并通过选择语言变异形式实现建构人际关系,表达个人情感态度,展示言语社团身份或产生语言幽默等功能,这是语言变异的交际策略功能。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子,对语言变异形式的两大功能做一说明。

例1 语言变异社会标记功能

“昨天晚上,我那很阳光的GG带着他那一点也不淑女的恐龙GF到我家来吃饭。GG的GF一个劲地向我妈PMP,酿紫真是好BT。7456,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打铁去了。”

这是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曾展示过的一篇小学生的作文。这篇作文中写的“GG”是“哥哥”,“恐龙”是“长得不漂亮的女孩子”,“GF”是“女朋友”,“PMP”是“拍马屁”,“酿紫”是“那样子”,“BT”是“变态”,“7456”是“气死我了”,“打铁”是“在网上发帖子”。很多老师反映,现在语文课真是不好教,搞不懂学生写的和说的是什么词语:比如“我”叫“偶”,“很”叫“粉”,“看不懂”叫“晕”,“提意见”叫“扔砖头”,“东西”叫“东东”,“睡觉”叫“水饺”,“再见”叫“88”或“3166”,还有如“OIC”表示“I see(我知道了)”,“3X”表示“thanks(谢谢)”,甚至用标点符号“:)”来表示“高兴”等。

对小学生而言,作文中使用的语言变异形式属于无意识选择,并没有特定的交际目的。但作文中的语言变异形式清楚无误地向读者展示了除作文以外的其他信息,如:小学生有英语学习经历,使用了英语缩略语GF,小学生娴熟网络,喜欢在网上发帖子;小学生所在学校语文课没有强行限制作文中的网络语言;小学生对自己的哥哥和哥哥的女朋友有截然不同的喜爱态度等。这是一个能很好说明语言变异能标记社会功能的例子。

例2 语言变异交际策略功能

1. Mike: Mom, dad, this is Phoebe.

2. Phoebe, these are my parents,Theodore and Bitsy.

3. Phoebe: (inaveryposhaccent) Theodore. Bitsy. What a delight!

4. Bitsy: It’s so nice to finally meet you!

5. Phoebe: And you. Your home is lovely.

6. Bitsy: Well, thank you. I’ll give you a tour later. It’s actually three floors.

7. Phoebe:Holycrap!

8. Mike: Hey, what are you doing?

9. Phoebe: (noaccent) I’m trying to get your parents to like me.

10. Mike: Yeah, I’m sure they will, but you don’t have to do this.

11. I’m wanting them to get to know Phoebe, not (accent) Phoebe.

这是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一段对话。平民出身的Phoebe去拜见富家子弟Mike的父母,她一改常态,用上层社会流行的口音向Mike的父母问好(第3行),博得对方的好感。在Mike的父母暂时离开后,Phoebe用自然的口音和Mike交谈(第9行),而Mike则诚恳地劝说Phoebe做平常的Phoebe,而不是那个佯装高贵的Phoebe(第11行)。

这个例子中,Phoebe熟悉语言的变异形式和意义,有意地选择与平时不同,或很少使用的语音变异形式。正如她向Mike说明的一样,她的目的是取悦于Mike的父母,有特定的目的。是一个典型的使用语言变异形式实现交际策略功能的例子。

上述两个例子说明,1)无论语言使用者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选择某种语言变异形式,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特点都会标记他或她有关的社会信息;2)语言变异形式是语言资源,选择语言变异是交际策略,人们可通过它传达或建构人际意义,如:态度、评判或情感等。语言变异的语用功能还有表述讲话者从非常友好到充满敌意的感情;建构交际双方的平等或有等级的人际关系,拉近或疏远双方的感情距离;活跃交际气氛,或产生幽默等方面。由于篇幅原因,我们不一一赘述,但是非常值得研究。

4. 结语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1)语言变异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时时发生、处处存在、人人参与的,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2)语言变异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差异,还担负着标记讲话者身份、语言风格、态度等功能。对语言变异的选择还是一种重要的交际策略,如建构交际双方关系、形成语言幽默等。3)识别不同语言变异形式的社会意义,巧妙选择和创造性使用不同语言变异形式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和交际策略。最后,本文提出的有意识和无意识选择语言变异,以及语言变异的社会标记功能和交际策略功能仅仅是对语言变异研究的功能语言学思考,还需要进一步提炼、验证和演示。

Bayley, Robert & Ceil Lucas. 2007.SociolinguisticVariation:Theories,MethodsandApplication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ll, Allan. 1984. Language style as audience design [J].LanguageinSociety13 (2):145-204.

Chambers, J. K. 1995.SociolinguisticTheory:LinguisticVariationandItsSocialSignificance[M]. Cambridge: Blackwell.

Chambers, J., K, Peter Trudgill & Natalie Schilling-Estes. 2004.TheHandbookofLanguageVariationandChange[M]. Malden, MA: Blackwell.

Coulmas, Florian. 2005.Sociolinguistics:TheStudyofSpeakers’Choic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iday, M. A. K. 2000.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Martin, J. R. & David Rose. 2003.WorkingwiththeDiscourse:MeaningbeyondtheClause[M]. Sydney: Continuum Press.

Martin, J. R. & P. R. R. White. 2008.TheLanguageofEvaluation:Appraisalin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agliamonte, Sali A. 2012.VariationistSociolinguistics:Change,Observation,Interpretation[M]. Oxford: Wiley-Blackwell.

Thompsson, G. 2000.IntroducingFunctional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Wardhaugh, Ronald. 2000.AnIntroductiontoSocio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陈松岑.1999.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陈原.1988.社会语言学专题四讲[M].北京:语文出版社.

丁崇明.2000.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6):117-121.

王振华.2001.评价系统及其运作[J].外国语(6):13-20.

徐大明.2006.语言变异与变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德禄.2004.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当代语言学(1):57-65.

附:

从师感言

能成为胡老师的弟子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事、自豪和骄傲。在老师80华诞的喜庆日子,首先祝愿老师生日快乐,祝愿老师和师母身体健康,愉快开心。时光如梭,与老师相识整整25年了。跟随老师的岁月历历在目,难忘1987年老师担任我在北外硕士论文答辩主席时对我论文的指导,难忘拜师后在北大三年(1994~1997)学习中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难忘老师博大精深功能语言学思想对我学术发展的指引,难忘老师在我博士毕业15年来对我学术、工作以及生活各个方面的支持、提携和关爱。

老师学术之精,德望之大,博爱之广,真是我一生中所遇最最大德之人,纵有千言万语,难以表述对老师的敬重与感恩。再次祝愿老师生日快乐,幸福安康。

田贵森与恩师胡壮麟合影

猜你喜欢
语言学变异交际
情景交际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交际羊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变异危机
变异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变异的蚊子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