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班经典课程相关性的研究

2012-12-04 07:48徐文超杨振宁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医籍温病知识结构

徐文超,杨振宁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近些年,高等中医院校相继开办特色实验班,尤以传统中医班广为重视。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课程设置上淡化外语、计算机和西医等课程,强化中医课程,并将中医古典课程(包括四大经典课程和古代医籍选读课程)作为理论教学的重点[1],从而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为探究新型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我们对传统中医班有关课程进行统计分析,有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新发现。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资料源于我校2005和2006级七年制中医传统班学生,共44人,以其在校期间各门中医古典课程的学业成绩作为统计数据源。

(二)研究方法。

此处所谓中医古典课程,包括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四大经典课程以及中医基础名著选读、本草名著选读、著名方书选读、内科名著选读等共计11门课程。将课程变量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四大经典课程组”和“古代医籍选读课程组”,对以上两组课程的学业考试成绩数据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 18.0进行数据准备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按照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四大经典课程组指标分别是x1(内经选读)、x2(伤寒论选读)、x4(金匮要略选读)、x5(温病学),古代医籍选读课程组指标分别是x3(本草名著选读)、x6(著名方书选读)、x7(骨科名著选读)、x8(内科名著选读)、x9(儿科名著选读)、x10(妇科名著选读)、x11(中医基础名著选读)。

(二)分析结果。

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四大经典课程与本草名著选读、著名方书选读、中医基础名著选读三门课程的相关性较高。其中,内经选读与儿科名著选读的相关系数最高(0.63),温病学与著名方书选读、中医基础名著选读的相关系数达到0.60,金匮要略选读与其他三门经典课程相比,与古代医籍选读课程的相关性偏小(0.45左右)。

两组变量的典型相关分析,共提取出4个典型变量,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第一对典型相关呈显著水平,典型相关系数达到0.873,属于强相关。

附表 典型变量系数表

由附表可以看出,来自四大经典课程组的第一典型变量u1为:

u1=-0.309x1-0.256x2-0.100x4-0.574x5

其中,系数绝对值由大到小的自变量分别是x5,x1,x2和x4,可见反映四大经典课程的典型变量由温病学、伤寒论选读、内经选读三门课程决定。

来自古代医籍选读课程组的第一典型变量v1为:

v1=-0.235x3-0.434x6+0.240x7+0.117x8-0.451x9-0.108 x10-0.269x11

其中,按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排列,自变量依次为x9,x6,x11,x7,x3,x8和x10,反映古代医籍选读课程组的典型变量主要由儿科名著选读、著名方书选读两门课程决定。x5,x9,x6的系数同号表明,温病学与儿科名著选读、著名方书选读之间属于正相关。典型结构矩阵分析结果显示,典型变量u1与原指标x5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909,而典型变量v1与原指标 x11,x9,x6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90、0.772和0.700,这与典型相关系数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

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四大经典课程指标的原始变量被u1解释了57.2%;古典医籍课程指标的原始变量被v1解释了35.4%。说明提取的典型变量可以解释四大经典课程的大部分信息。

三、讨 论

(一)四大经典课程对古代医籍选读课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典型相关分析是从整体上分析两组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可以求出反映两组变量之间最大相关程度的指标,从整体上把握两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

四大经典课程的学习时间总体上早于古代医籍选读课程,且两组课程的典型相关分析反映出两组变量呈现强相关,表明前者对后者的学习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同时表明,温病学和著名方书选读互相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且著名方书选读对后续课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温病学对方药知识有所涉及,而著名方书选读主要讲述历代名家关于方药的理论知识及应用,由于两门课程开设于同一学期,学习著名方书选读过程中,与温病有关的方药知识和理论得到及时的巩固,想必是造成两门课程相关显著的主要原因。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在原有经验为基础上,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基于此种理论,先开设的著名方书选读以系统全面的学习方药知识为主,与其他古代医籍选读课程涉及的方药知识必然建立紧密的关系,前者的学习,即所谓旧经验的获得,为后者即新经验的获得提供了同化、顺应的条件,无疑会促进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同理,四大经典涉及中医基本理论及方药知识,与后开设的古代医籍课程中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经过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不断丰富已有的知识结构并不断调整以满足环境的需要。虽然分析结果并没有完全揭示金匮要略选读与古代医籍选读课程之间的关系,通过与传统班的学生交流了解到金匮要略选读对其他课程的促进作用甚至比温病学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一发现基本与通常意义对经典课程之间关系的理解一致。典型相关分析毕竟是从整体上把握两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也只是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二)古代医籍选读课程有助于经典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主要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同时涉及图式等。所谓命题,是指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及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组合而构成的事实。由于命题及命题网络是知识的最基本单位,表征较大的、整块的系统知识主要通过图式实现[3]。从这个角度,古代医籍选读课程与四大经典课程虽然是独立的课程,但都是中医知识网络的载体。知识网络由知识及其之间的关系共同组成,知识的建构其实是知识结构的建构,知识的获得一方面是不断增加认知结构中知识的数量,另一方面是重构其相互关系,建立更为有效的知识联结。假设学习四大经典医著后的知识结构为A1,学习古代医籍选读后的知识结构为A2,由于A1早于A2,A2的知识容量必然大于A1,但并不能单纯理解成知识的简单相加。由于知识容量增加,知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必然发生变化。当提取知识的时候,处于A2阶段必然会比A1阶段的知识资源更加丰富,知识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合理,同时,知识的相似程度越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也越高。在知识的应用方面,学习古代医籍选读无疑有助于四大经典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古代医籍对中医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

时代不同,思维方式亦不同。受现代哲学和科学技术的影响,现代版中医教材虽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仍是无法完全反映古代医家对中医的认识及应用。以藏象学说为例,《素问》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一说,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反映,因此把神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与五脏对应[4],这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另外,阅读中医经典医著无疑等同于直接与古人对话,虽然现代课程涉及中医经典理论,但通过现代人转述的中医经典理论怎能与前者相提并论呢!不可否认,中医经典医著缺乏条理,难以把握清晰的结构,但这正是古人思维的原始表现,读经典、学经典对中医思维方式的意义不言自明。

[1]孙丰雷,高 华.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对中医传统传承模式的回归与超越[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103.

[2]刘明芝,周仁郁主编.中医药统计学与软件应用[M].第 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22.

[3]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00-206.

[4]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2.

猜你喜欢
医籍温病知识结构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民国中医医籍特色探析
温病教学中应用“以纲带目”教学法的探讨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
《温病条辨》脉诊探蕴
论湖湘医籍及其研究现状
医籍整理“群体事件”现象、由来及避免其再次酿发的对策思考
历代有关医籍中导引内容之评析(续完)——兼再述导引之内涵与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