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教育的文化渊源

2012-12-06 19:41惠,符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教育

徐 惠,符 壮

(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广东广州 510090)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的体育文化也深受其影响而形成了以养生健体、国民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和目标的独特风格。解放初期,虽然奥林匹克精神早已传入中国,并且在各级学校中都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是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能完全渗透到中国体育文化的深层内涵当中,强身健体和提高技能一直是各级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奥林匹克运动才真正全方位地影响了中国体育乃至体育教育,现代体育教育思想已打破了封闭环境里的自我发展模式,而是在同西方体育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汇流中开放式的、更具包容性的发展着。中国体育教育中已经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渊源,这种教育的文化特质正在深刻影响着体育教育的现实形态和未来发展。

1 东方体育文化的发展

世界体育的发展史表明,体育首先产生于东方而不是西方[1]。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和以新教伦理为核心的西方文化,是两股不同的文化源流,而东方文化更早,因而带有更加朴素和自然的味道。5000年前,东方社会就已开始向文明社会过渡,而产生于这个时期的体育以探求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为其思想精髓,这对于整体世界以及后来的西方体育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2]。公元2-10世纪,东方的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开始相继进入了封建社会,东方体育随着这种社会制度的发展而开始兴盛发达[3]。这一时期,体育已被作为统治者的教育工具,因而体育文化中有了君臣、服从、礼教等内容。比如中国的武术、日本的空手道、柔道等体育运动中都强调礼仪、师徒关系、门派等等,这是一种规章,也是一种文化。这在今天的西方体育中仍然找不到有关的痕迹。

从文化溯源的角度,东方体育的核心内容来自于古代中国、日本、印度、朝鲜等亚洲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条件,这使得他们的体育文化也相对封闭而较少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总体上使得东方体育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停滞和哀落的时期,直到20世纪40年代以来,东方社会和经济条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而缩小了在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与西方的差距,也使得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西方体育文化开始对东方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东方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也使得东方体育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上来自西方体育文化的挑战。中国、朝鲜、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上的迅速发展使得东方文化开始向西方渗透,体育文化也随之侵入西方社会。李小龙作为武术电影明星,也作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使者使西方社会对中国传统体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经济、文化和科技上的高速发展,使以亚洲诸国为代表的东方体育在与奥林匹克运动为核心的西方体育的相互交汇、融合中得到迅速发展[4]。就中国而言,体育文化经过世代的传承,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质,形成了以养身健体、道德培养为主要目的,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完整的、具有独特文化价值观的体育文化体系。在这个文化形式当中,被认为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体育具有可传承性,具有健身和教育的功能。虽然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体育就开始逐渐传入中国,但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运动形式的传入,而大部分被引入到了学校体育当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仍然没有在中国深入人心,西方体育文化的魅力也仍然没有被中国体育文化所包容。

2 西方体育文化的发展及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

公元15世纪到17世纪,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而使西方经济、文化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5]。西方体育也开始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转折时期,体育从战争和宗教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文化现象[6]。从体育文化的角度看,西方体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特别强调人身体的强壮,认为人们的思想、精神已经足够丰富,而强大的思想、精神必须寓于强壮的体魄。这个时期的思想家柏拉图在他的身心调和论中明确规划了各年龄阶段学生所应从事的体育活动,具体地阐释了他对身体和思想协调发展的思想内涵。第二阶段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三育学说”,最早把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个部分,并把体育放到了教育的首位,强调强壮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德国的体操,美国的球类运动等为代表的西方体育兴盛时期,这时期的体操、田径、举重、球类运动等等,都强调肌肉力量练习,突出外在的强悍与竞争。在当时西方冒险与竞争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体育运动被作为证明人类力量的一种方式,强调塑型、健美和超越。是这时期的体育发展产生了奥林匹克思想,而奥林匹克运动也在西方首先发源并扩展开来。虽然西方体育发展的三个阶段都与教育密切相关,但其体育文化精髓仍然是强调身体强壮,突出外在的发达与完善。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化,体育运动便自然而然地卷入政治,卷入现代社会的或激进,或颓废的状态。当西方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之后,人们开始感觉到精神生活的贫乏,感觉到了单一价值观的片面,开始崇尚多元文化,从而开始对东方富有思想内涵的体育形式发生了兴趣,中国的武术、印度的瑜伽、日本的柔道等等体育形式开始在西方普及开来。东、西方的体育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使得无论是产生于东方的体育,还是产生于西方的体育,都在内容与形式上相互借鉴,相互吸纳对方,形成东、西方融合的现代体育。

3 东、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影响

所谓体育文化,是指在体育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地是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人们的意志、观念和时代精神[7]。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和悠长的,而体育文化对体育教育的影响则更加广泛而鲜明,因为体育教育始终在主动挖掘体育文化中的精髓以形成良好的教育素材,在这种背景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都充分地影响着中国的体育教育。

3.1 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影响

西方体育文化始终彰显着胜负的价值,因此体育的最重要形式就是竞赛。虽然东方体育的内容与思想都博大精深,但在教育活动中它不如西方体育易于组织,也不如西方体育活动富于娱乐和挑战的元素,因此,中国体育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多地吸取了西方体育的精髓,并深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试想想,今天我国各级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有多少是来自东方体育?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体操、田径、球类等内容都是西方体育的产物。

用西方体育形式来诠释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这其中必然存在着文化本土化的过程,这种本土化的过程可能是移植、改造或是融合发展。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教育管理体制决定了西方体育文化本土化是以改造为主要模式,那些不被中国传统价值观所认同的西方体育文化中的“西货”必然会被当作糟粕排斥。比如西方体育中崇尚个性发展,强调团队合作,突出娱乐精神等等,在中国体育教育中似乎看不到以上这些西方体育文化的元素,中国体育教育强调步调一致,强调共性而不是个性,强调竞技成绩而忽略了娱乐。从这一点看,虽然中国体育教育吸取了较多的西方体育的内容,但这仅仅是吸取了他们的运动方式或者形式,经过本土化改造,形成了用西方体育形式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独特的教育方式。

3.2 东方体育文化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体育文化也同样丰富多彩,但它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影响力却微乎其微,比如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武术文化就远没有在体育教育中发挥其作用。武术中所诠释的中国朴素哲学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都应当成为体育教育的良好素材,但由于武术的内容太过繁杂,又没有人很好地加以总结,因而没有对体育教育产生足够的影响。虽然各级学校都曾开设武术课,但这些课程也仅限于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缺乏对武术中所包含的文化精髓的传授和传承。中国武术所强调的内外兼修、以弱胜强、借力打力、以静制动等要诀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武术竞技中强调点到为止、礼让为先等更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善良本性。这是中国传统优良文化在体育文化中的具体体现,然而在体育教育中则很少被继承和发扬。

我国的体育教育突出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所谓“三基”教育,可以肯定它抓住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和遵循了教育的基本规律,但却过多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即普适价值观的影响,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中国高等教育是通才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这里的高素质就是指通晓多方面知识的通才。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把一个人有才形容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其实一个人在他有限的生命里,很难做到“样样精通”。西方的高等教育是专才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上的具体岗位需求提供人才,因此西方国家的大学的课程是直接针对工作岗位而设的,高等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实用主义”是西方文化与哲学的主旋律,这也具体体现在其体育文化乃至教育当中[8]。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堪忧,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仍然动作迟缓,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很多教育决策者们还把大学当成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场所,还以培养高素质的普适人才为己任。这种对大学功能的认识差异是源于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中国的体育教育曾经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重任,它需要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以支持国家的竞技体育事业,以竞技体育为中心内容的体育教育把体育课乃至整个学校体育引向了体育的竞争、优胜和吃苦耐劳精神,每年一度在各级学校开展的学校运动会更是像奥运会一样把集体争荣誉作为学生运动员的首要任务,而学校也将这种活动作为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方式。竞争、优胜和吃苦耐劳精神固然是体育运动的重要价值所在,但它并不代表体育运动价值的全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忽视了体育对人的个性的培养,忽视了体育在培养学生成为会生活、懂得享受生活的人的作用。

3.3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与中国的体育教育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世界金融危机中国的积极影响等重大国际事件都促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同时促进了中国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如果说早年中国体育教育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方式是改造发展而今已进入了融合作战阶段,因为西方体育文化已经以它特有的魅力深深影响到了中国人,深入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当美国NBA开始吸纳中国球员并取得了空前成功的时候,中国观众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旁观者,他们的民族情怀已悄然渗入了NBA之中。同时,NBA中的中国球员也以中国人特有的方式展现自我,表达着中华民族的个性。当西方体育文化接受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时,中国人也就开始乐意接受西方球员的直接粗犷、个性张扬。对于东、西方体育文化来说,这决不是谁改造谁的问题,而是融合与共同发展。这种融合深入到了体育教育当中,是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的最深刻表现。

大学体育课引入网球、户外运动、攀岩等带有典型西方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并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对于大学体育课堂来讲,这些内容决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运动项目,其中包含着的西方体育文化也随着项目的扩展而被学生接受,这是西方体育文化得以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国际接轨”是一种价值观的相互接受,它是促进东、西方文化包括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的外部力量。

4 总结

中国体育教育从接纳西方运动项目为教学内容开始,逐步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西方体育文化渐渐渗入中国的体育教育。相比之下,东方体育文化对中国体育教育的影响却很肤浅,东方体育文化的精髓并没有被体育教育吸纳和很好地发挥。随着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不仅西方文化被中国的体育教育全方位地接纳并本土化地快速发展,而且在此文化侵入性的教育中,东方体育文化也势必受到中国体育教育的从新重视并植根式地得到发展。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体育教育的文化根源。

[1]颜绍泸,周西宽.体育运动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曾晓琼.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4,6:39 -40

[3]郎海波.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及创新[J].皖西学院学报,2005(10):13 -14

[4]江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9:52 -53

[5]樊花梅.当代体育文化的价值回归[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6):22 -24

[6]许凤,等.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阐释[J].体育科研,2008,1:63 -66

[7]www.baike.baidu.com/view/53644.htm

[8]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