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有效的库存管理对策

2012-12-06 07:40刘宏彪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存货库存物资

苏 虹,刘宏彪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重庆 400039)

寻求有效的库存管理对策

苏 虹,刘宏彪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重庆 400039)

库存管理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降低库存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对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简述如何寻求有效的库存管理对策,以提高库存管理水平。

库存管理;问题;对策

库存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工作,库存控制水平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高效的库存控制是企业经营革新、降低成本的重要一步,库存成本控制的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状况,库存管理是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后花园”。

一、库存及库存管理概述

库存是指企业组织中存储的各种物品与资源的总和。库存具有缓冲作用,没有一定量的库存容易造成生产中断,库存是调节供需双方的手段,使双方经营有足够的独立;库存不产生效益,反而增加成本,所以适时适量库存,将会促进企业生产经营高效率运转,反之,库存不合理,如库存过于分散、库存物资积压等,则会阻滞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影响企业经济效益[1]。

库存管理是库存材料计划与控制相关的所有业务,是生产企业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与采购、销售、物流、生产等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部门对库存的要求不一样。

1)仓储部门希望尽量保持最低库存水平,以减少资金占用,节约成本。

2)采购部门希望大量采购,获得价格优惠。

3)销售部门希望库存充裕,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4)生产部门希望库存充裕,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5)运输部门希望多运输,以提高效益和效率。

由此可见,其他部门希望库存尽可能多,而仓储部门根据成本控制的原则要求库存尽可能少,为了调节这种矛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应适时适量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库存管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对仓库所有出入库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及对库存数据有效的统计和分析,以保证企业生产中畅通的物流,使决策人员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库存结构,缩短储备周期,加速资金周转,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占用,最终降低生产成本。

库存成本控制是库存控制决策时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订货成本(订货时发生的各种费用之和)、保管成本(物资在妥善存储和维护而发生的成本)、购置成本(购买物资所用的货款)和缺货成本(因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造成的损失)。库存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使库存总成本最低,当增大每次订货批量,订货成本、购置成本、缺货成本是会降低的,但又会导致库存量的增加,引起保管成本的上升,因此合理选择库存量尤其重要。

二、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常库存管理中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缺乏一整套有关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保障其顺利进行。

2)库存管理方法过于传统,核算不实,成本费用增加。

3)产品滞销,效益低下。产品滞销是大多数亏损企业的通病。

4)一般在库存管理中普遍存在库存量过高的问题。

5)库存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

三、寻求有效的库存管理对策

1.ABC分类管理策略。

ABC分类管理是按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企业库存物资种类虽然繁多,但也存在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这一规律,即少数库存占用大部分库存资金,而大多数的库存仅占用极小部分的资金,利用库存与资金占用的这种规律,将库存物资按其占用资金的多少,依次将资金占用最多的物资划为A类,资金占用较多的物资划为B类,资金占用少的物资划为C类,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制定相应的策略。

表1 ABC分类管理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ABC分类管理的应用,可以压缩总库存量,解放被占压的资金,使库存结构合理化,节约管理力量。通过在ABC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可以决定各种物资的合理库存储备数量并经济地保有合理储备。

2.完善内部控制,确保行之有效。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相应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其次,明确授权批准权限,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不超越权限办理业务;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严格按照外购合同的有关规定,重点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账,认真进行存货收、发、存的日常登记工作,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3)仓储与保管控制。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定期盘存、循环盘存、复合盘存对存货进行清理。如有盘亏或盘盈,应分清责任,及时处理。最终达到有料必有账、有账必有料,料账要一致的目的[2]。

4)监督与检查。定期对相关岗位人员及业务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3.力争实现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是指没有资金和仓库的占用,是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零库存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先采用的,是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严格管理,杜绝各方面的浪费,达到零故障、零缺陷、零库存,在精准的时间以精确的数量把物料送到指定的地点,从而使库存最小化。零库存生产方式是以准时生产(JIT)为出发点,即适时适量生产(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产品)。企业实现零库存常采用的措施有委托保管、协作分包、同步方式(轮动方式)、准时供应系统、看板方式、水龙头方式、无库存储备、即时配送等。

4.注重价值变化,及时处理呆料。

呆料是物料存量过多、耗用量极少、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这类物资的使用价值虽未变化,但企业需要发生了变化,从而使该物资的效用降低,无法按原价值继续使用,形成了长期存放而转变为呆滞物资,这些物资最终要进行降价处理或报废处理,最终形成呆滞损失。物资储存实际也是货币储存的一种形式,所有被存物都必然占用资金,而资金的使用要付出一定利息,储存时间越长利息支付越多,或者储存时间越长资金的机会投资损失越大,所以应及时处理呆料。处理呆料的措施有调拨其他企业利用、修改再利用、打折出售、出售给呆料收购公司、交换等[3]。

5.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加强需求计划工作,提高采购效率。

6.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企业应组织全方位的培训,使保管人员除了具备必要的业务知识外,还拥有现代管理知识,通晓现代仓储物流理论并不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熟悉库存物资的属性,应用“5S”进行库房的现场管理,及时准确提供数据,充分发掘库房物资的经济潜力。

四、结束语

如何改进与提高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对企业保证生产供应、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只有不断提高库存管理水平,才能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增长,使库存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1]赵启兰,刘宏志.库存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徐明霞.浅谈企业存货管理[J].硅谷,2009(21):194.

[3]孙永波.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周江川)

F274

A

1007-7111(2012)06-0010-02

2012-04-23

苏虹(1968—),女,会计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存货库存物资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偷的救援物资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
救援物资
别指望农民工当去库存的“接盘侠”
关于改进存货周转指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