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单竹引种川南的适应性研究

2012-12-06 07:12李本祥蒋俊明高志民何亚平
世界竹藤通讯 2012年6期
关键词:竹类竹种竹园

李本祥 李 婕 蒋俊明 高志民 何亚平

(1 长宁县林业局 四川长宁 644300 2 四川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81 3 国际竹藤中心 北京 100102)

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竹子栽培和生产国,有竹类植物39属509种,由于受气温和降雨量的影响,竹种的分布具明显的地带性和严格的区域范围,而竹种多集中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及西南各省,栽培也多集中于南方,随着纬度增加,适生竹种越少。随着交通、信息发展及绿化工程需要,“南竹北移”是近年研究和试验的重点。竹类种类繁多,变异性较强,通过引种驯化和生长监测,可了解其生长习性,判断其适生性,明确推广栽培范围。

粉单竹(Bambusa chungii)系南亚热带竹种,原产于湖南南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南部等,浙江南部、重庆有引栽。粉单竹其生长较快,抗病虫害能力强,较耐寒、耐高温、抗雨雪冰冻灾害能力强。粉单竹林产量较高,一般每公顷每年产竹材10~12 t,丰产林可达30~75 t;秆壁较薄,节平而疏,节间长可达100 cm,是优良蔑用竹种之一,亦为上等造纸原料。2001年,四川长宁县建立世纪竹园时,引种该竹,从2001年起,该竹种在世纪竹园含翠亭栽植成活,到2012年,生长达到12年,目前其生长发育状态良好。本文结合产地资料,探讨了引种驯化成效及其适生性。

1 引种地情况

长宁县位于宜宾市中南部,地貌以丘陵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65%,山区占21%,平坝占14%。全县最低海拔246 m,最高海拔1 409 m。四季分明,冬暖少霜雪,春早升温快,夏长少酷暑,初秋降温快。由于受地形、海拔的影响,区域内气候、植被垂直变化较明显,县内年均气温18.3 ℃,年最高气温40.7 ℃,最低气温-4.2 ℃,1月平均气温8 ℃,3月中旬均温达到12 ℃以上,7~8月是最热月,均温27.5 ℃以上,年均降雨量1 104 mm,南部比北部多200 mm,雨量集中在6~9月,以8月最多,12月最少。平均日照时间1 112 h,北部比南部多200 h左右,年均空气湿度83%,≥10℃的积温为6 000 ℃左右。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达358天。境内以黄壤土和紫色土为主:南部以黄壤土为主,质地中壤至重壤,pH值5.5~6.5,呈微酸性;中部、北部丘陵区土壤大多为紫色土,pH值6.5~8.0,呈微碱性或中性。

“世纪竹园”位于四川长宁县丘陵地带,海拔305 m,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竹类植物园和竹种基因库,2001年成功地承办了中国第三届竹文化节分会场的各项工作。园区总面积200 hm2,园区分为中心区,外围生态环境区,中心区面积66.7 hm2,园内分为竹类系统园,竹文化研究展示园、珍奇竹园、竹种繁育园、竹木生态园、散生竹园、丛生竹园等7大园。从全国各地和印度、日本、泰国、越南、缅甸等8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427种竹种。

2 观测方法

粉单竹引栽时间为2001年4月12日,栽植地点为世纪竹园含翠亭。每年7月中旬左右调查发笋成竹情况,记录发笋数量、成竹胸径与秆高。2008年后开始记录冻害情况,冻害等级划分如下:0级:基本无冻害症状;Ⅰ级:轻度受害,仅有嫩叶受害;Ⅱ级:中度受害,嫩叶和顶芽受害;Ⅲ级:严重受害,嫩叶、上部枝条和老叶受害;Ⅳ级:极严重受害,树冠几乎全部受冻,但主枝或茎干部分仍具生命力,次年能恢复生长;Ⅴ级:地上部分基本死亡无法恢复生长。

收集产地气候资料,与长宁县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气候适宜性。

3 结果分析

3.1 生态习性

粉单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单竹属,系合轴丛生竹类,秆高7~10 m,直径4.0~5.5 cm,梢端应直立;节间壁薄,一般长40~55 cm, 最长可达100 cm,箨耳窄带状,边缘具繸毛;箨舌高约1.5 mm,边缘具梳齿状刻或具长流苏状毛;幼时密被厚白蜡粉,秆壁薄;箨环木栓质,幼时具水平伸出的棕黑色刺毛;秆环平;节内被白蜡粉。秆分枝习性较高,每节具多分枝,较细,近等粗。箨鞘背面初时有白粉,疏被贴生小刺毛,基部被暗棕色柔毛;箨卵状披针形,反折,下垂,脱落性,边缘内卷,背面密生小刺毛,腹面稍粗涩,基部宽约为箨鞘顶端的1/5。小枝具叶常7枚;叶片长10~16(20)cm,宽1~2(3.5)cm,下面初时被微毛,次脉5~6对,笋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花期4月;果期5~6月[1]。

竹丛挺拔,竹姿美观,秆和笋密被白粉,据研究白粉可作化妆品,竹叶可药用,又属高品质观赏竹种,适于公园、庭院、小区、行道和风景区栽培。秆材柔韧,适于编织各种竹器,或扭制竹绳,是发展竹纤维的上等原料。

3.2 栽植及抚育管理

(1)造竹地的选择、整地。选择深厚、肥沃、湿润土壤,对造竹地的树木砍伐后,进行全面铲草、烧山,对造竹地内树头、竹头进行清理,及时挖除。深挖、筑台,同时施入过磷酸钙,使土壤疏松,不板结,有利于竹子的生长,以提高其产量。有的地方土层较薄,还进行了爆破。长宁引种粉单竹源于广西林科院,栽植于竹园含翠亭,土壤母质为紫色页岩,坡度35°,土层厚度30~50 cm,土壤pH 7.8,立地较差。

(2)打窝。规格:长60 cm,宽50 cm,深40 cm,表土、心土、底土分别堆放。

(3) 施底肥。底肥以长效肥为主,如农家肥、过磷酸钙等,过磷酸钙一窝施l kg左右,施后用底土与肥料充分混合,发酵1个月左右栽竹,否则肥料酸性的作用会对笋芽(笋目)造成伤害。

(4)竹苗的选择。选1~2年健壮竹苗,保护好笋芽(笋目),留竹杆3个节以上或60~80 cm,竹秆无破损,无病虫害,木质化程度高。

(5)栽植。采取带蔸埋秆栽植,笋芽(笋目)在2侧,锣丝钉朝上,竹秆与平面成5~10°倾角,用表土回填踩实,竹头复土15~20 cm左右,根据土壤的保湿程度确定复土的厚度,竹秆复土5 cm左右,留5~10 cm秆梢在外,栽植时间在2~4月,雨水节前后最佳。

(6)浇水。栽植后及时浇足了定根水,使土壤与竹头充分接触,并且保持土壤和竹头的水分。

(7)施追肥。追肥以尿素、复合肥等为主,待竹子发根长出竹笋后施肥,这样不至于损伤其新根,宜薄施多施,也进行叶面施肥,用磷酸二氢钾与尿素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用喷雾器喷施叶面。

(8)抗旱。土壤缺水时及时浇水抗旱,保持土壤湿润,根据经验,用手探测其土壤的含水量。

(9)病虫害防治。竹类病虫害有竹卵圆蝽、竹叶螟、竹象、蚜虫、蚧壳虫、竹丛枝病、基腐病等,根据不同的病虫危害制定不同的防治方案。

(10)施肥。竹子成林后,追施复合肥、农家肥或竹类专用肥等,采取环状施肥,伐除3年生以上老竹,并挖除老蔸,施肥时四周竹叶置于竹蔸上,用土覆盖,以增加有机肥。

3.3 生长调查

世纪竹园粉单竹发笋时间在雨季(7~8月),随着引种时间的延续,其发笋数量在逐年增加,平均胸径、平均高度分别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表1)。粉单竹发笋时间头年为2只,随后2004年逐渐增加,在2010年呈现更大的递增,达到10只以上,表明此后根系发育更加完善,进入顺利或安全生长期。胸径与高度在头5年(2001~2005年)间呈现复壮现象,即从2 cm胸径与2.5 m高度演变为5.2 cm胸径和7 m高度,此后逐年稳定。最大胸径达8.0 cm,秆高12 m,节间长92 cm。

表1 长宁引种粉单竹不同引种年份发笋量、成竹秆高和胸径变化

3.4 粉单竹引种地与产地气候分析

收集产地与长宁县气候资料,比较2者之间的气候相似性。一般而言,粉单竹垂直分布可达海拔500 m,但以300 m以下的缓坡地、平地、山脚和溪河两岸生长为佳,酸性土或石灰质土壤上均生长正常,其分布区年均温18.9~23.8 ℃,年降水量1 304.2~2 173 mm,极端最低温在-2.1~2.8℃之间,1月份平均温在12.1~16.1 ℃,7月份均温23.0~28.8 ℃,湿度在78%~85%,无霜期为309~365天(表2)。相比而言,长宁粉单竹引种土壤为紫色土,中性偏碱,年均温相对偏低(18.3 ℃),极端最低温明显偏低(-4.2 ℃),1月均温(8 ℃)、7月均温(27.5 ℃)均偏低,年均降雨量偏低(1 104 mm),相对湿度、无霜期适宜。实际上,这种低降水量、低热量状态在粉单竹生长成竹上已经得到了表现,如胸径相对较低,秆高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粉单竹平均高度为7.5~11.1 m,平均胸径4.32~6.02 cm,其高度、胸径、节长方面指标大致由南往北递减趋势[2]。长宁为中亚热带,纬度偏北,度过了2008年极端最低温,其适生性相对可以,即能稳定生长与越冬。

表2 粉单竹产地与引种地长宁气候资料

4 结论与讨论

粉单竹在长宁世纪竹园生长12年,当年开始发笋成竹,5年后复壮,常年保持5.5 cm胸径与7 m秆高,度过了2008年极端最低温年份,在适生性上相对稳定。说明引种成功,可在适生区推广,可用作景观[3]、纸浆林[4]建设。生物学特性上考虑,粉单竹高度与杂交竹类似,远低于麻竹,胸径偏低,节间长相对低于麻竹,为中径竹,可用作景观、笋材、纸浆竹林规模化栽培。

粉单竹原产地海拔在25~167 m之间,经度为108°—113°、纬度19°—14°之间[5]。基于产地粉单竹形态与引种地形状比较,发现南亚热带秆高与直径均明显大于引种地,气候条件水热明显高于引种地,表明产量上低于原产地,但与引种立地条件较差有关。四川成功引种了麻竹、杂交竹2个丛生竹,生长良好,引种育苗造林成功,均适宜在海拔800 m以下地区栽培、推广[6]。麻竹抗寒性研究也表明,在1月份均温低于6 ℃,极端最低温低于-2 ℃地方不宜大面积栽植,海拔范围可控制在500 m以下,海拔较高时,避免在低洼的沟槽和迎风坡栽植[7]。2008年长宁经历严重冰雪灾害,调查显示[8],粉单竹没受冻害影响,相对而言,麻竹、杂交竹轻度受冻面积较大,这说明粉单竹的耐低温能力强于杂交竹和麻竹。目前四川盆地内麻竹、杂交竹推广面积较大,但过冬时遇低温,2竹种在部分区域均表现为轻度冻害,但来年又重新发枝、发叶,对其生长影响较小,江西宜春市西村极端最低气温- 9.2℃也引种成功,说明在低于-5 ℃极温下也能安全越冬。据此推断,粉单竹完全适宜在麻竹、杂交竹推广区域发展,适生范围较2者亦更宽。目前看,径级、高度均低于原产地,主要原因在于引种地立地条件和管理影响,极少部分受积温影响,曾翔研究表明[2],粉单竹形态和产量指标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呈相应递减变化。竹秆形态指标与温度都有显著相关性(R> 0.8),高度、胸径、与竹节数与水分因子的相关程度显著,R在0.7~0.8之间。在适生积温偏低、水分偏少时,粉单竹发展推广需要认真考虑海拔与水分因素,如长江两岸低海拔高积温滩地区适宜发展粉单竹,目前推广区最好在极端最低温在-5 ℃以上区域发展,低于此值区域,可进一步作引种试验。

[1] 易同培,史军义,等.中国竹类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

[2] 曾翔.粉单竹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学特性研究[D].武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3] 林国苗,汤琳玲.粉单竹的特点及景观效应[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3.

[4] 杨秀艳,傅懋毅.粉单竹纸浆材材性的地理变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 37(6):9-15.

[5] 杨秀艳,傅懋毅,李劲松.粉单竹的地理变异研究[J].林业科学,2007, 43(6): 43-51.

[6] 陈其兵,刘光立,何远绿.四川盆地山区撑绿竹、麻竹育苗和造林技术[J].竹子研究汇刊,2002,21(3): 37-41.

[7] 马光良,李呈翔,王光剑,等.川南不同海拔地段麻竹抗寒性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09, 30(2):58-59.

[8] 蒋俊明,李本祥,蒋南青,等.2008年南方雪灾对川南丛生竹的影响[J].林业科学,No.11,2008,44(11):141-145.

猜你喜欢
竹类竹种竹园
美丽的荆竹园
竹园
河南淅川竹博园竹种引种试验初报
牡竹属3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特性研究
贵州大竹园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综采工艺探析
竹类植物分类研究进展
中国竹类研究成果分析
杮竹园矿区东河治理拉开序幕
缅甸竹种的物理机械性能
福建省永安市大湖竹种园竹子种质资源收集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