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开设的调查研究

2012-12-07 10:57廖元锡
关键词:大纲普通高中问卷

廖元锡

(海南师范大学 教务处,海南 海口 571158)

普通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开设的调查研究

廖元锡

(海南师范大学 教务处,海南 海口 571158)

调查了普通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设置、实际开设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考试大纲是影响学校模块课程开设的主要因素,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依然存在,课程选择性没有得到落实.为此提出了强化学业水平考试功能、分层分类设计高考考试科目以及高中多样化办学等建议.

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

为落实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理念,普通高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由若干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选修内容又有不同的系列,分别侧重于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等.将教学内容设置成模块“有利于解决学校教学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之间的矛盾,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1].然而,选修课在我国虽看起来十分重视,但实际上又往往被边缘化.为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加强对模块课程内容、模块课程实施的研究.本文侧重对我国高中科学领域的模块选修课程实施进行调查和研究.

1 研究设计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主要调查目的是了解模块选修课程开设情况,有哪些因素影响模块课程实施.调查对象是普通高中及其在校的高二年级学生,针对学校的问卷发放给实验区不同层次普通高中教导处或教研室,由教导主任或教研室主任填写,调查主要内容是学校对模块课程设置的认识和2009届高中生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开设情况.按省分类选择不同的调查学校,然后分省对问卷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比较,形成结论.调查学校的问卷发放给先行课改的海南、广东、山东、及2007、2008年进入课改的安徽、浙江等省156所学校.共回收问卷151份,回收率96.79%.对存有疑问的问卷还进行了回访,例如有的问卷对选修模块物理1-1、物理1-2与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未加区分;有的将“实验化学”与“化学实验基础”误混,回访对此进行了澄清,最后确认有效问卷145份.调查学校分布情况是海南46所,山东24所、江苏14所、安徽32所、广东15所、浙江14所.城市学校78所,乡镇中学67所.访谈法的访谈对象是高中教师、教研员,访谈问题是普通高中选修模块课程开设情况及其依据.学生问卷发放3500份,收回问卷3352份,有效问卷3275份,其中由城市中学学生填写的2077份,乡镇中学学生填写的1198份.

2 调查研究结论

2.1 模块课程设置的认识

课程实施受课程本身、对课程的认识、课程实施的组织领导、教师培训等因素影响[2].调查了解到,本轮新课程作为国家政策推进之后,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设置模块的认同程度是影响其实施的首要因素,学校作为课程的组织者,还对教师的认识产生附加影响.其次是课程设置本身的合理性问题、模块内容的分割和组织,另外就是课程实施的外部因素影响.我国普通高中及学生对模块课程的认同调查结果如下表1、表2.

表1 学校对模块课程设置的总体认识Tab.1School’s overview of the modul course

表2 高中生对模块课程的认同程度Tab.2Students’s overview of the modul course

总体上看,普通高中是支持模块课程设置的,认同和基本认同的比例共达88.62%.从访谈记录中归纳出认同的主要理由有:考虑了学生差异,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选学不同的模块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相对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学校根据本校及学生实际设计课程组合,形成办学或课程特色.

在学生问卷中,对模块课程认同的调查设置了4个选项:认同、基本认同、不认同和不能判断,考虑到高中学生对课程的认知能力不如老师,有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模块教材,也不可能象教师那样有培训经历,故增加“不能判断”选项.统计结果显示:在校学生认同和基本认同模块课程设置的比例是72.93%(见表1).理由主要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学相应的模块,可以集中精力、扬长避短,有些模块知识是他们比较喜欢学习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集中精力专攻于某些知识点.学生认同的主要理由是高考考试成绩.

2.2 理科模块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

普通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模块课程实际开设的情况调查结果见表3、表4.

表3 理科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开设情况统计Tab.3 Statistics of science module course in science department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几点结论:1)理科生所学的模块相对集中,例如物理课程集中在3系列,其中3-1、3-2几乎全选,化学和生物学科中“化学与生活、生物与社会”模块很少开设,被选模块比较集中.2)模块课程由学校确定,学生没有选课的自由.

结果显示:对物理学科而言,被调查到的学校均开设必考的3-1和3-2模块,而3-3、3-4和3-5是有选择性的开出,选开3-4、3-5的学校比选3-3的学校相对要多一些.对理科生开出物理1、2系列模块课程只有安徽、浙江和广东省的少数学校.对化学学科而言,考试大纲规定必考的“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均被开出,考试大纲不考的“化学与生活”和“实验化学”模块很少开设,“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是学校有选择开设的,其中选开“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校要少得多.对生物学科,海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所有的学校理科均没有开设“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生物技术实践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由学校选择开设,其中选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要多于“生物技术与实践”.

表4 各省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开出情况统计Tab.4 Statistics of science module course in different provinces in science field

3 物理、化学、生物考试大纲说明对物理选考模块的影响

国家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考试科目、考试模块及每一模块的考试内容.各省结合实际对国家考试大纲做附加说明.

对物理学科,国家考试大纲规定必考模块数是4个,选考模块数是4个.海南、江苏、山东等省考纲说明对选考模块做了补充规定,物理必考模块是4个,备选的选修模块数是3个,从3个选修模块选考2个,总共考试模块数是6个.浙江、安徽无选考模块,考试模块数分别是6个和5个.广东规定的必考模块5个,备选的模块数是2个,从2个选修模块选考1个,总共考试模块数是6个.调查发现考试大纲对考试模块的限定影响学校选修模块开设,平均来讲,有70.34%的学校考纲规定考多少模块,学校就开设多少模块.在选考的模块范围内,模块内容知识点的多少、内容难度是学校选开的依据,也就是学生高考考试成绩的好坏是学校选开的根据.广东省“理科基础”考试中物理选考内容是物理2-1或物理3-1,有的学校选开了物理2-1,浙江省自由选考模块是物理3-3或物理1-2,有的学校选开了物理1-2.2009年,安徽省考试大纲说明公布较晚,有的学校为了保险起见就多开了几个模块.

对化学、生物学科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与物理学科相同的结论.

4 模块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为了落实选择性,充分发挥普通高中模块课程的功能,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改变目前普通高中只用高考成绩评价教学质量现状,提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地位,从教育“出口”质量来考查学校办学规范,使学业水平考试真正发挥检查普通高中是否按照新课程标准开设课程,评价教育教学水平的功能.考试范围应包含高中课程标准中设置的所有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参加其中部分科目和模块的考试,彰显选修模块的功能,使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的选修与高考的选修内容、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形成对接.

(2)高考方案要适应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在保证国家课程的实施和高中毕业水平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统一考试基础上,高考方案应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考试科目分成不同层次的考试科目群组,按照不同的专业组合设置考试科目、考试模块组合,选考范围覆盖高中课程标准所涉及的所有模块[3].

(3)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的要求,实践高中多样化、分层次办学,全国高中不能只为了高考的需要,不同层次的高中首先按照国家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开设课程,使得国家高中课程标准能充分实施.然后突出自己的特色,或重理论、或重实践、或重技术,或办综合高中.模块课程开设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需要,让所有的学生,不论其基础如何,不论其在哪一领域发展,在其受教育的专业获得基本知识,并具有进入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知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而不只是追求升大学的比率.

(4)建议高中课程设置、教学安排2+1分段.前两年学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后一年学习高考课程或与职业有关的课程,普通高中在适应学生的高考需要之外,为了适应其他取向的学生需要,与职业高中、中职、技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职业课程学习在职业学校完成,少数学生2年高中学习后可直接参加社会实践,然后回校办理毕业手续.这样在2年内要求学习国家课程,可以消除高考方案、考试大纲过早的影响,在1的阶段学生或参加高考课程复习,或学习职业技术课程,或学习短期培训课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落实新课程倡导的选择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冯生尧.论高中课程与高考招生专业分化的必要性[J].全球教育展望,2011(1):43-49.

[4]廖元锡.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Investig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ule Courses in the General High Schools

LIAO Yuanxi
(Academic affairs office,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l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about the elective courses of science,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its implementation were investigated.We find that the NODEB is the main factor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decides the general high school teaching.So the selec⁃tive courses have not been implemented.Therefore,we suggest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 of academic examination,in⁃creasing elective subjects and test form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and also requiring diversification of general high school.

General high school;Science;Module course

G 423.02

A

1674-4942(2012)01-0115-04

2011-10-22

海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QJH115130)

毕和平

猜你喜欢
大纲普通高中问卷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问卷网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人民军队第一部政治工作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