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银花的栽培与加工技术

2012-12-08 11:54严世武董志渊王克勤崔小兵李绍平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花蕾金银花

杨 斌,严世武,董志渊,王克勤,崔小兵,万 贲,李绍平*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2.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106;3.云南承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24)

金银花 (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为忍冬科忍冬属半常绿藤本植物,又名忍冬、银花、双花等,以干燥的花蕾或初开的花入药。198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确定为35种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金银花主要含绿原酸类、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及三萜等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银花所含绿原酸、木犀草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还可增强免疫力、抗早孕、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止血 (凝血)、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等,其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余种病症。

金银花属于传统常用大宗中药材,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被誉为 “植物抗生素”,在当今社会滥用化学抗生素带来严重后果的情况下,金银花的需求量激增,特别是SAS、H1N1病毒病的发生与流行,为金银花药用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金银花的年需求量达2 000万kg以上,为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云南许多地区引种金银花,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由于各地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导致收获加工的金银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降低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研究结果和对全省各地金银花种植情况的调研,总结出一套适宜云南高海拔地区种植金银花的技术,以供参考。

1 形态特征

金银花为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茎中空,多分枝,幼枝密被短柔毛和腺毛。叶对生;叶柄长4~10mm,密被短柔毛;叶纸质,叶片卵形、长圆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8 cm,宽 1~5.5 cm,先端短尖、渐尖或钝圆,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两面和边缘均被短柔毛。花成对腋生,花梗密被短柔毛和腺毛;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对柄等长或稍短,生于下部者长2~4 cm,密被短柔毛和腺毛;苞片2枚,叶状,卵形或椭圆形,长约3.5mm,被毛或近无毛;小苞片长约1 mm,被短毛及腺毛;花萼短小,萼筒长约2mm,无毛,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先端尖,外面和边缘密被毛;花冠唇形,长3~5 cm,上唇4浅裂,花冠筒细长,外面被短毛和腺毛,上唇4裂片先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花初开时为白色,2~3 d后变金黄色;雄蕊5,着生于花冠内面筒口附近,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浆果球形,直径6~7 mm,成熟时蓝黑色,有光泽。花期4~7月,果期6~11月。

2 生态习性

金银花具耐寒特性, -25℃以上可安全越冬,3℃以下生理活动极微弱,5℃以上可萌芽抽生新枝,花芽分化的适温为15℃,16℃以上新梢开始迅速生长,并孕育花蕾,20~30℃为金银花生长的最适温度,生长旺盛的金银花在10℃左右的气温下仍有一部分叶片保持青绿色。但35℃以上的高温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金银花对土壤、气候、海拔、肥水等生态环境要求不严,具耐旱、耐寒、耐热、耐盐碱、耐瘠薄等特点,在pH为5.5~7.8的土壤中都能生长。金银花喜强光照,其光饱和点极高,光合作用强,忌荫蔽。金银花为喜肥水作物,尤其在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对肥水需求较大。同时,金银花进入盛花期一年多次开花,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因此,在金银花栽培中,必须加强肥水供应。

3 栽培管理

3.1 繁殖方法

金银花可通过种子和扦插进行繁殖,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扦插繁殖。金银花生长季节均可进行扦插繁殖,扦插方法如下:

3.1.1 苗床准备

在塑料大棚内用砖砌成宽1.2m、高0.15m的苗床。

3.1.2 育苗基质配制

珍珠岩、砂、腐殖土按比例混拌均匀,喷0.1%KMnO4溶液消毒,放入苗床中待用。

3.1.3 过渡圃准备

选土层较深、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整平做畦。

3.1.4 母本选择

选取健壮、无病害、开花多的1年生枝藤,剪成15~20 cm的小节。每节至少有3~5个芽,剪去下部叶片作插穗。

3.1.5 扦插

用植物激素IBA或IAA 500 mg/L浸泡处理枝条下端,同时可用多菌灵等溶液进行药剂处理,稍晾干后立即进行扦插。用与插穗粗细相当的木棒打孔,然后插入插穗,深度为插穗的1/3,并将插孔周围基质压实,插后浇透水。

3.1.6 日常管理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用喷灌调节室内湿度,即温室内的湿度应保持在80%以上,土壤含水量保持在50%~60%,遮荫度60%,温度控制在22~30℃。用专用复合肥每隔10 d左右喷1次。待生根后移入室外过渡圃继续种植。

3.2 栽培方式的选择

各地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栽培方式种植金银花,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2.1 葡萄架式栽培

采用长度大于1.8m的水泥柱作立柱,两柱间距一般可在6~10m,水泥立柱的行距为1.5 m,用直径3mm的钢丝在水泥柱1.5m和1m的高度拉两道横线(也可仅在1.5m高度上拉一条线),要求将水泥柱拉紧,两端固定,不能使水泥柱倾斜及拉线松塌。在栽培行上定植金银花,每公顷定植6 000~6 750株。

3.2.2 竹杆辅助立架栽培

利用竹杆搭成三角形立架,上部用长竹杆通接起来或每株用3~4个竹杆围着金银花插成1.5 m左右高的三角形或四方形架子。每公顷定植6 000~6 750株。

3.2.3 簇堆法栽培

这是金银花栽培中最简单、省工、省力、省钱的栽培模式,比较适合山区、陡坡、环境条件较差的地方种植。即沿山坡开成环坡种植带,依据坡势每种植带栽培1~2行,按1.2 m×0.5 m的行株距定植,每公顷可定植15 000株左右。

3.3 移栽定植

3.3.1 选地整地

金银花对土壤及水分条件要求不严,能抗旱、耐涝、耐瘠薄,但以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及轻质土壤种植的金银花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好。金银花喜阳不耐荫蔽,应选择向阳、土层较为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坡度在15°以下的砂壤土栽植。如灌溉方便、有水源则更好。

选好地后,深翻土壤30 cm以上,打碎土块。按照栽培模式挖定植穴,穴大小50 cm×50 cm×50 cm,表土、心土要分开,并筑成外高内低的鱼鳞坑,每穴施复合肥0.15 kg,或农家肥15 kg,并将表土回穴。基肥适当深施,且与土混匀,再覆土。坡地可实行梯形整地,带宽1.5m。

3.3.2 移栽

一年四季均可移栽,但考虑到云南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主要根据雨水和阳光2个因素决定移栽时间。云南最适合金银花移栽定植的季节是秋季 (9月至10月)和夏季 (6月至8月);3月至5月是定植金银花成活率最低的时候,应避开这段时间;而有一定遮荫和灌溉条件的地方,可以全年定植,但要做好移栽后3 d的防晒、防失水、防蒸腾措施。每穴栽壮苗1株,填细土压紧、踏实,浇透定根水,覆盖黑色地膜。

3.4 田间管理

3.4.1 中耕除草

金银花栽植成活后要及时中耕除草。栽植后的前3年必须每年进行3~4次中耕除草,即发出新叶进行第1次,7月至8月进行第2次,最后1次在秋末冬初霜冻前进行,并结合中耕培土,以免花根露出地面。3年以后可视植株生长情况和杂草滋生情况适当减少除草次数,每年春季2月至3月和秋后要进行培土。

为防止土壤板结,减轻土壤容重,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每年对金银花植株周围实行穴状松土,直径为60~70 cm,近处浅锄,外围深锄。

3.4.2 适时浇水

金银花虽然抗旱、耐涝,但要获得丰产仍需要一定的水分。土壤干旱时要及时浇水,有利于金银花植株新枝生长,促进多次开花。在每茬花蕾采收前,结合施肥浇水1次,促进花蕾正常生长。

3.4.3 施肥

金银花是多年生、多次现蕾开花的药用植物,应多次施肥,每年至少施2次肥。第1次在冬季,多施有机肥,既有助于植株防寒保暖,又可促进植株春季生长,每株施有机肥5 kg加复合肥60~100 g;第2次在头茬花蕾采摘后,每株施有机肥6~10 kg或复合肥60~100 g。以后每采摘花蕾1次,则施用1次复合肥。

施肥可深翻松土埋入土中,也可在植株周围30~40 cm处开环形沟,沟深15~20 cm,将肥料施入沟中,用土填盖即可,施肥后及时浇水。

3.4.4 整形和修剪

3.4.4.1 整形

待新芽刚萌发后,在植株基部留饱满芽2~3枚,并在饱满芽的上方2 cm处剪去老枝。新梢长到30 cm时,留一直立健壮枝,在20 cm处定干,主干出现2次芽后,将下部芽全部抹除,在上、中部的适当距离内留饱满芽3~4枚,培养主枝。主枝长到20 cm时,进行摘心抑制其生长,并在主枝上培养侧枝3~4个,当年可长到8~10 cm,次年在侧枝上配备开花母枝后,冠形即可基本形成。

3.4.4.2 修剪

在每茬花蕾采摘后进行,以短截花枝为主,疏剪为辅。短截的轻重,要根据枝条的长势,尤其要看新梢腋芽的萌发程度而定。多数新梢以2~5茎节处萌发较早,修剪时可留3~5个节间,徒长枝和长壮枝要重短截至瘪芽处,使整个树体枝条基本萌发一致,否则,徒长枝和长壮枝萌发早,短果枝萌发晚,造成现蕾时期不一致,花期不集中。初冬和早春金银花的主干基部和骨干分杈处常产生不定芽,数枚或十数枚簇生。着生在植株中、下部的萌芽,每年早春萌发前即应抹除,未及时抹除的萌芽,常发育成徒长枝和结果枝,消耗营养物质,影响树形和树势。

3.5 病虫害防治

按照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农艺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严禁使用剧毒、高毒或高残留农药。

3.5.1 主要病害

3.5.1.1 白粉病

症状及发病规律:金银花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和花。叶上病斑初为白色小点,后扩展为白色粉状斑,严重时叶发黄变形甚至脱落。温暖湿润或株间郁闭易发病,施氮肥过多易发病。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可增强抗病力;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在叶片未展开时喷施波尔多液200倍液2~3次;发病严重时喷25%粉锈宁1 500倍液,或50%托布津1 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每7~10 d喷1次,连喷3~4次

3.5.1.2 褐斑病

症状及发病规律: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斑,后期数个小斑融合在一起,呈圆形或受叶脉所限呈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生有灰色的霜状物,干燥时,病斑中间部分容易破裂。病害严重时,叶片早期枯黄脱落。一般6月至8月发病较重,受害严重的植株,在秋季早期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注意摘除病叶,以防病害蔓延;适当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以利于控制病害发生;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扑海因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注意交替轮换施药,有较好的防效。

3.5.1.3 炭疽病

症状及发病规律:主要危害叶片,病斑近圆形,褐色,可自行破裂,潮湿时其上着生橙红色点状黏状物,为大量聚集的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清除枯枝落叶、病枝,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 每隔 7~10 d施 1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时用代森锰锌1 000倍液连续喷2次,间隔6~7 d。

3.5.2 主要虫害

3.5.2.1 蚜虫

在金银花孕蕾、采花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刺吸汁液,使叶片背向卷缩,花蕾畸形,产量降低。

防治方法:在4月初蚜虫危害时,用洗衣粉∶尿素∶水=1∶4∶400的比例配制溶液喷洒;危害严重时,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3 000倍液,每隔7~10 d用药1次,喷施1~2次即可控制,采花前15~20 d应停止用药。

3.5.2.2 蓟马

主要危害金银花的新发嫩芽、嫩叶、花等幼嫩组织,其钻入尚未展开的嫩芽中及刚展开的嫩叶上,锉吸叶汁,造成新发嫩芽嫩叶上呈黄色斑点,大片叶片失绿、卷曲、皱缩,造成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6~7 d内连施2次。

3.5.2.3 地老虎

地老虎3龄前幼虫常群居于叶间,昼夜危害幼苗地上部分;3龄后幼虫分散于土中,夜晚出来活动,将幼苗距地面1~2 cm处的茎咬断,并将其拖入土中取食。

防治方法:利用地老虎成虫的趋光性,在其羽化期用频振式黑光灯诱杀,也可在苗圃及其周围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用90%晶体敌百虫1 kg加5~10 kg水溶化后,拌入100 kg新鲜多汁的杂草,于傍晚撒于苗圃地上,每公顷撒225~300 kg,诱杀幼虫;每公顷用3%呋喃丹颗粒剂7.5~15 kg加细土225~300 kg混合拌匀后,均匀撒于土表,然后翻入土中,毒杀幼虫;如发现虫害迹象,可在附近挖土,进行人工捕杀。

4 采收及加工

4.1 采收

4.1.1 采收时间

金银花定植后第二年即可采花,花期一般在5月至8月,主要集中在5月至6月。金银花花蕾最佳采收期为二白期和大白期,此时的花蕾形态为 “花蕾由绿色变白,上白下绿,上部膨胀,尚未开放”。选择晴天上午及时采收,采收过迟花已开放失去药用价值。采下的花蕾尽量减少翻动和挤压,并及时送晒场或烘房。采收时,不能带入枝叶和其他杂质。

4.1.2 采收方法

金银花只能采用人工采摘,采摘金银花使用的盛具必须通风透气,一般使用竹篮或条筐,不能用塑料袋、桶等装运,以防采摘下的花蕾蒸发的水分不易挥发再浸湿花蕾,或温度不易散失而发热发霉变黑等。

4.2 加工

4.2.1 日晒干制法

将采摘的花蕾及时均匀地薄撒在竹帘或晒席上,厚度控制在3 cm以内,以尽快晾晒至干为原则。晒制时,竹帘或晒席应架起来,以利通风和防潮,傍晚后可收回房内或棚下,不能翻动,否则花色欠佳或花蕾断碎。待花蕾含水率稳定在5%左右,装入塑料袋中贮存。

4.2.2 烘烤法

烤房干燥后,将鲜花蕾均匀撒在盛花器具内,厚1~2 cm,温度从30℃慢慢升至40℃,经历4~5 h;接着打开进风口排出室内湿气,然后使温度升至45~50℃, 继续烘烤约10 h; 最后保持50~55℃, 8~10 h。当烤房内的花蕾干燥后即可拿出烤房,及时装入专用的塑料袋,经3~4 h,干品凉透后封口。

4.3 质量要求

4.3.1 外观质量

根据金银花色泽、形状大小、开放程度、杂质、虫蛀霉变等外观指标,制定了金银花商品质量四级标准:

一等:货干,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花冠厚质稍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5%。无黑条、黑头、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与一等基本相同,唯开放花朵不超过5%,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10%。

三等:货干,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或黄白色,花冠厚质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黑头不超过30%。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四等:货干,花蕾或开放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3%,无杂质、虫蛀、霉变。

4.3.2 内在质量

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 一部)附录IX H第二法 “水分测定法”测定,水分不得超过12.0%。

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 一部)附录IX K“灰分测定法”测定,总灰分不得超过10.0%。

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 一部)的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 (Cl6H18O9)不得少于1.5%;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犀草苷(C21H20O11)不得少于0.050%。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按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附录Ⅸ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超过5×10-6;镉不得超过3×10-7;砷不得超过2×10-6;汞不得超过2×10-6;铜不得超过20×10-6。

5 包装、贮藏与运输

5.1 包装

金银花包装材料采用干燥、清洁、无异味以及不影响品质的材料制成,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护品质,包装材料应易回收、易降解。在包装外标签上注明品名、等级、数量、收获时间、地点、合格证、验收责任人。

5.2 储藏

包装好的金银花药材,及时贮存在清洁、干燥、阴凉、通风、无异味的专用仓库中,要防止霉变、鼠害、虫害,注意定期检查。

5.3 运输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中应防雨、防潮、防污染,严禁与可能污染其品质的货物混装运输。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43.

[2]倪大鹏,单成钢,靳维荣,等.金银花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J].山东农业科学,2010(6):104~105.

[3]任珂,李学军,陈秀德.金银花标准化生产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4(4):37~38.

[4]王广军,杨建丽,高国华.金银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9):69~70.

[5]赵健飞,樊博.药用植物金银花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0(8):49~50.

猜你喜欢
花蕾金银花
内蒙古发现全球最早侏罗纪花蕾
金银花泡水别天天喝
金银花“香溢”致富路
崔莉摄影作品欣赏(一)
金银花
我来了
夏日良药金银花
Paper blossoms
我来了
每一棵树都是一个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