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扁平时代”的文学精神

2012-12-08 12:32曾庆雨
关键词:网络小说网络文学文学

曾庆雨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世界是平的”——随着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书的流播,这一观点已经成为人们对网络时代的一种普遍社会认同。据此,韩少功先生则进一步引申出一个更为深层次的话题:“一个‘扁平’的世界里众声喧沸。从原则上说,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英才惨遭埋没的可能,伪学与赝品一手遮天的可能,在传统意义上都会减少。全民批评权的运用,也是一种有益的破坏性检验。不过问题的另一面,是胡说比深思容易,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者至少没有数量上的优势。”[1]所谓扁平,韩少功将之诠释为“大众型和通俗化”,甚至“无深度和无高度”。[1]这是个正在发生着的由网络以及社会变革带来的大众化、民主化以及话语的权威性消解而似乎被“扁平”了的时代。那么,文学在这个扁平时代是怎样的呢?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及电视、网络等新兴传媒的双重夹击下,传统意义上的当代文学正在逐渐丧失读者,文学似乎正日渐边缘化。许多人对当代文学满怀失望,断定严肃文学、纯文学曲高和寡,而网络文学则基本上是些快餐文化、口水作品、文字垃圾:“数字化的生存和大量的机械复制的文化,网络的写作和娱乐至死的形式,原创力与阅读枯竭的现实,以及小说或诗性的修辞方法的枯竭。在今天汉语小说花样翻新的可能性在什么地方呢?”[2];“文学遭遇了来自电子媒介艺术的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学在文化生活结构上被边缘化,其社会影响力跌落到微乎其微的程度”[3]。有趣的是,这样指向性十分趋同的两段文字,其实是出自两位对中国当代文学状况的评价持完全不同意见的学者,他们以惊人的一致对电子媒介冲击下的网络文学发出同样负面的悲悯和概叹。

网络时代的文学究竟怎么了?文学的生命是被什么主宰?文学的意义该怎样赋予?文学的价值是否仅因为产生了某种新的传媒方式就会被击溃成为一地碎片?回顾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历程,其实也曾有过多次的迷茫和落寞,也经历了不少的低谷和边缘化,甚至被异化、降解为某种政治力量的“传声筒”和“看图识字”,文学一度丧失了其应有的独立性、丰富性和个性。比如,明洪武年后,就遭遇了“百年无文学”的最黑暗时期。[4]与之相比,当今的文学现状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受众群体,其实远未处于这样的境况之中 ,网络文学只不过是文学从写作方式到传播媒介的部分转换而在主流以外生出的另一种形式,是大众与通俗的滥觞,是批量的和被热捧、被参与的文学,是情感与精神的喧嚣与躁动。对网络文学以及主流文学都完全没有必要“杞人忧天”。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是为历史所验证的真理。那我们不妨让惯常的那些主流的深沉的理性研究与批评来一个平实的转身,认真看看我们这一代的网络文学创作,对网络文学创作及其作者读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对他们的文学精神,做一些理性的研究。

网络文学原创大陆网站影响大的主要是晋江原创网、起点文学网和纵横文学网。近十年来,由于推出了《搜神记》、《盗墓笔记》等一系列主题各异的批量网络文学作品,使得这三大平台的点击率很高。其中不少写手,也凭借这三大平台,不仅作品一夜走红,主创者也迅速成为了新一代的文学明星。这些多为30岁出头的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在青年人中的知名度以及市场销售业绩十分火爆,文学在网络中并不寂寞。

2001年,起点文学网推出了由树下野狐创作的小说《搜神记》。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青年人,用他对华夏古老神话材料的把握,施展出高超的想象力和出色的语言运用能力,演绎了一个充满传奇与魔幻特质的神奇故事。作品建构的虚拟时空是华夏史前时期的蛮荒时代,讲述因神农氏驾崩天下大乱、三皇五帝接踵而起逐鹿中原的故事,描绘了各部落间人事纷扰、阴谋迭出、战争频仍、乱世英雄应运而生的局面,刻画了少年拓拔野凭借机遇获得神帝秘籍得无锋斩天下妖魅、平天下大乱后结识大荒游侠旋奔苍茫天地的潇洒脱俗的英武形象。小说一经推出,立刻掀起了全球华人网络的“搜神热”,很快便以纸媒的形式在港台正式出版。时隔10年,该作品依然被视为“最著名、最畅销的网络奇幻经典之一”,成为网络小说“奇幻主题”的标志性作品,作者也被誉为“本土奇幻扛旗人”、“当代新神话主义浪潮的领军人物”。[5]《搜神记》成为了网络文学跻身于当代文学创作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成功使得受众对网络小说刮目相看,并产生出对网络小说作品的新期待。

“搜神热”余温未退,2006年,又一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才女网名桐华的青年作家被起点文学网推出,其小说《步步惊心》火爆网络和出版界,并很快成为影视传媒的宠儿。该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一经播出,便成为继香港电视剧《寻秦记》之后最受青睐、影响也最大的时空推移故事题材电视剧。《步步惊心》开创了大陆穿越时空类型小说的“穿越主题”,这类小说也成为近年来颇为热门的网络小说的写作题材和娱乐性、商业性电视剧的首选题材之一。

2007年,起点文学网又成功推出了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在随后近五年时间,作者完成了由8部小说构成的这一系列故事,获得了百万读者的狂热追捧。南派三叔凭借此作而名满天下,跻身中国超级畅销书作家行列,被誉为是开启中国通俗小说界“盗墓主题”的主要作家之一。《盗墓笔记》系列创造了出版界的一个神话,在2011年11月21日公布的“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南派三叔以15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位,引来了广泛关注。[6]其市场认可度也令人感觉“文学的寂寞”似乎只是一种传说。

也是在2007年,一位名为“匪我思存“的网络作家,以一部《佳期如梦》赢得了“悲情小天后”的美誉。作品呈现了城市的恋情、青春岁月的爱情执着、现实对梦想的无情粉碎、人生迟暮时的清醒和淡定……作品以言情为主题,饱满的人物形象,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成就了该网络小说的艺术魅力,提升了网络小说的文学价值。“言情主题”的网络文学并不因为主题的传统而被边缘化,作品当年就出版,后又再版,还有台湾版、越南版,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在这些影响很大的网络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学精华的继承显而易见,但与此同时也充斥着很多新鲜的文学元素,彰显着属于新生代文学精神的特质。透过这些林林总总的网络小说,总是能看到作者在走过韩寒之后的另类文学视点:对现实的逃逸和对虚幻的追逐、平复现实生存环境喧嚣与浮躁的疏离、急功近利的市侩行为原则和遭到击溃的情操和高尚、常常被粉碎的优雅与浪漫……人生的关注常常只是自我,理想主义的缺位使得创作主体的思想境界总是让前辈名宿们感到或多或少的失望,本属于人类不可或缺的心灵给养的文学变成了一种梦魇……这一切,散播在年青一代的小说尤其是网络小说中。这些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之际,成长于社会全方位进行经济发展大变革紧迫时代的一代作者,他们对自己的创作价值及其市场运作,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拿以往的作者与这一代作者相较,前者与后者分属于体制内外,加之其他诸种时代、社会原因,两种处境两种创作心态从根本上影响了两者的创作走向。尽管如此,这些有影响的网络文学对于人的精神寄托的顾及,希望能与时代切合的创作热情,以及让受众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低成本便捷阅读的实践,都在昭示着这个时代的文学正开始进行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和探索,进入一个由媒介转换带来的从内容到形式的转换时期。

网络小说的“奇幻”、“穿越”、“盗墓”、“现代言情”四大主题其实是对中国传统小说艺术的某些主题及其寓意的继承和延展——当现实生活被异化而步入盲境,走出这种境况的文学,似乎都要借助于“奇幻”,如志异、志怪小说;而作者对现实的疏离,总是以复古的向往来排遣那种失落的心境,冒险和游历往往成为对无拘无束人生的标榜,如仙游文学;而“情为何物”的追问,则欲在世俗层面还原生活本身,如市井文学。我们看到:无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是在面对某种境况时作出的同一种主题选择,网络文学的内容和主题并非从空而降;不论形式和媒介如何,文学都是以内容和主题来讲话的,内容和主题才是直指人心的,这不仅是以电子为媒介的网络文学,哪怕是任何花样翻新的形式和媒介,都是要用内容和主题讲话的,否则就是毫无意义的噱头。

我们也看到,所有网络热推的文学作品,总是开始于网络而终结于纸媒。传统纸媒固然既便于收藏又能从容阅读,但网络文学作品似乎唯有进入到书版形式才能证明其艺术水准,抑或是作者需要再次进入市场以再度获利……这种流播也是当今文学流播的一种有趣现象。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文学语言因为直接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张力十分强大。而网络语言对现代社会的介入和渗透速度之迅捷,语义和语用之宽泛,甚至模糊了病句、错别字的界定准则导致了汉语运用的失范等,是汉语发展演变史上少有的,可说是网络语言对文学的颠覆,也可说是网络文学对语言的颠覆,这也是网络文学的重要社会影响。

怎样看待网络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个尚未进入到理性批评话语范畴的问题。网络文学创作往往因大众和通俗甚至被斥为低俗,因此其创作主体的境界、价值取向、人生感悟等精神层面的内涵意蕴便无人谈起,且常在有意无意间被忽略。网络文学确有着“扁平时代”的全部特征,即是那种缺乏高尚的“扁”和缺乏深度的“平”的文学。但这不仅是网络文学的问题,文学功能在这个时代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诚如韩少功先生所言:当今的社会,新闻业无所不至无所不知的信息传播功能大大削弱了文学的认知功能,娱乐业的迅猛发展很大层面上“接管”了文学的娱乐功能。所以,文学的边缘走向其实也是一种必然,无需哀叹。更何况,边缘也有回归的可能,只是需要契机而已。

有必要指出的是,流行与热门并不等同于经典和永恒。网络文学是否能为文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否能在文学发展史上建构一方属于自己的领地,还需要拭目以待。尽管10年的网络文学作品产生过不仅一次的轰动效应,但其创作方式、表现内容、彰显的精神主旨等方面,依然是可圈可点的。网络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作者与受众并行不悖的互动过程,或称“复合式创作”。一个文本在产生之初,往往是几个章节挂网后,随之而来就是众多的读者跟帖。这些跟帖的点评式评论,很类似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点评形式,但是更加随意和漫不经心。这种可以任意评点的自由跟帖内容,虽说良莠不齐,难见专业点评的精到,但也不乏一针见血的尖锐和独到的艺术眼光。从跟帖率很高的话语阅读中,可以很容易地窥见到受众的审美趣味和娱乐取向,这对创作主体的后续写作,常常起到一种直接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不止是作者在引领读者而读者也在引领作者,作者甚至要及时地迎合作者。这也是网络文学的最大特点之一。

题材的选取也是这样,虽然是创作主体的自主选择,但依然受到时下需求和生长环境的制约。就目前网络文学流行的所谓四大主题看,也是具有着显著的时下需求特征的:

(一)奇幻表象的底蕴其实是现实社会中日趋激烈的利益追逐的变相,奇幻只不过是对现实争斗的象征性表述即一种文学表达。

(二)穿越时空题材的不断翻新,显示了作者内心与现实巨大落差及其追求补偿的心态。如果说《寻秦记》中主人公尚能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向古代社会文明展示现代文明成就,几乎不加掩饰地表现出作为现代人的那份自信与自豪,那么到了《宫锁心玉》中已演变成为一个平凡普通的现代人,借助于一个偶然事件,转瞬便轻松地成为古代社会的显贵,便轻易地走进权势中心成为历史事件的预言家、历史变更的话语权拥有者。两者稍加对比,前者尚有对历史逻辑的遵循态度,后者则是功利性地借用历史、毫无畏惧地颠覆历史事实。后者对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的不耐烦与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膨胀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这一主题由自信与自豪向自卑与自恋转变。

(三)历险作为人类共存的心理特征,其凸显出来的娱乐性体验成为这类主题的共同审美趋同。《盗墓笔记》为标志的“盗墓主题”系列作品,是对中国比较少见的历险文学题材创作的成功实践。由于更多偏重于带给受众刺激和紧张的心理体验,所以在创作上的迎合性和时下性也就更胜于其他主题类型的文本。

(四)“言情主题”的网络文学如《佳期如梦》,其实是“现代言情”。“现代言情”是最受欢迎的,讲的就是时下的生活和心情。不论是网络小说《佳期如梦》中爱情的执着与无奈,抑或是由网络而影视的《失恋33天》,以及电视剧《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那份情感的惆怅与疏离,青春物语类的感情述说,无不充斥着极为鲜明的时下的世俗精神特征:“这里没有远大的理想、深刻的内容,也没有具有真正雄伟抱负的主角形象和突出的个性、激昂的热情。它们是一些平淡无奇而却比较真实和丰富的世俗的或奇幻的故事”。[7]这种文学特征,曲折地反映出时下市场经济、电子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和需求状态以及对文学创作带来的重要影响。以市场经济为风向标的社会转型,现实利益的追求会成为个人价值体现标准,社会各阶层均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而无视“权威”话语。随同这种社会变革而来的一方面是人们自我意识意识的普遍觉醒,但另一方面则是公共意识——公民责任感的缺失。在当下的文学作品中,注重个人心路历程坎坎坷坷的记录和个人至纯至真的情感回味而对社会现实表现出疏离和冷淡;创作主体的自我张扬程度前所未有而缺少面向社会深刻现实的公民责任感……这些表现被严肃的批评家们斥为无病呻吟的“梦呓文学”是有道理的。

综上所述,网络文学昭示着这个时代的文学正进入一个由媒介转换带来的从内容到形式的转换时期。文学在网络中并不寂寞,网络文学是批量的和被热捧、被参与的文学,是在主流以外生出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大众与通俗的滥觞。在网络文学中,创作主体以往的文学精神引领性更多地受世俗受众影响而代之以迎合性;虽有对中国传统文学从内容到精神的部分继承,也充斥着很多新鲜的元素,彰显着属于新生代文学精神的特质,但也有对社会现实的疏离和冷淡以及前所未有的自我张扬……这就是我们从当下备受瞩目,尤其是青年受众热推的网络小说中窥视出的属于这个“扁平时代”的一种文学精神。

[1]韩少功.扁平时代的写作[N].文学报,2010-10-7.

[2]陈晓明.对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评价[J].北京文学,2010,(1).

[3]肖鹰.当下中国文学之我见——从王蒙、陈晓明“唱盛当下文学”说开去[J].北京文学,2010,(1).

[4]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M].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8.

[5] 百度百科《搜神记》,http://baike.baidu.com/view/25808.htm#sub4982296

[6]百度百科《盗墓笔记》,http://baike.baidu.com/view/582208.htm

[7]李泽厚.美的历程[M].文物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网络文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大学生网络小说成瘾的干预策略浅析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网络小说变身影视剧身价猛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