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护理岗位需求中的作用浅析

2012-12-09 04:22孙厚良李国利周灿石中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市万州区40402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免疫学无菌病原

孙厚良 李国利 周灿 石中全 刘 瑾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市万州区 404020

新形势下,医药卫生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为培养合格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其教育质量观必须具备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突出高职特色,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尤为重要[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研究引起人体疾病的生物和免疫病因的一门护理专业基础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学基础知识有较完整的认识,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明确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2]。结合新形势对护理的要求,进一步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探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培养护理人才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中的作用,浅谈以下几点。

1 人文素质

随着人们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提高,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素养培育对护士服务质量的提升作用日益明显。因此护理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将人文关怀教育渗透其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着重从疾病的病因阐述疾病的相关知识,也是临床的一门桥梁学科,可以在学生未接触专业之前就先了解了临床疾病及病人疾苦。在此,强化护理学生对生命及生存质量的人文关怀。使其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把对病人的关怀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

2 责任意识

责任制护理是一项新的临床护理制度,它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全身心健康给以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责任护士,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打针输液。责任护士不仅对病人的机体、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及护理,还配合医生寻找出病人的生物致病因素与社会心理致病因素,以便彻底消除病因,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等知识,不仅让护理学生了解了疾病,更重要的是培养护理学生的护理责任意识,为其日后的责任制护士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无菌观念

无菌观念是贯彻护理工作的始终,是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保障。《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通过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微观世界的生物特性、致病性及分布的学习,培养学生微生物(致病的生物因素)无处不在的观念。特别通过补充医院感染部分知识及进展,尤其通过实验实训(如细菌的分布、医院微生物的监测等)强化护理学生的无菌观念。

4 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理工作中无菌操作是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其他无菌范围的操作,包括环境物品的消毒灭菌、着装的规范整洁、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的放置、皮肤黏膜消毒技术等。在培养良好的无菌观念的指引下,通过《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消毒灭菌技术的原理、方法、使用范围等实验训练,初步建立起临床常见无菌操作技术。

5 临床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药物过敏反应是某种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反应,常见的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药、血液制品和某些中草药制剂等,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轻者皮疹、荨麻疹、发热,重者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所以,对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抢救和护理越来重要。《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超敏反应知识正是介绍过敏反应的原因、机理机制、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结合临床实际及护理专业特点,强化护理学生在用药过程对药物引发的过敏反应的预防原则(如正规用药、询问过敏史、皮试等)及护理特点(如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及症状护理等)

6 临床感染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的护理规范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从病因学的角度介绍到感染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结合的临床实际让护理学生感性认识这些疾病,通过岗位需求初步建立对感染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的护理规范。如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如一些疑难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心理往往悲观失望)、尊重生理隐私(如艾滋病、梅毒、结核病、肝炎病人)、病情观察及症状护理(如疼痛护理、高热护理)等。

[1]王丽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7(10):925-927.

[2]杨朝晔.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9):64-65.

猜你喜欢
免疫学无菌病原
《中国免疫学杂志》关于彩图处理的有关说明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无菌管道施工要点
疫苗无菌灌装的微生物控制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材分析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