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规模养殖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2-12-09 17:21蔡晓明
养殖与饲料 2012年8期
关键词:产业带存栏畜禽

蔡晓明

青海省互助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青海互助 810500

近年来,互助县规模养殖发展迅速,不仅带动了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互助县整个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规模养殖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产业聚集度较高、市场特征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农民增收较为活跃的产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1 互助县规模养殖基本情况

2011年,互助县各类畜禽饲养量达368.44万头(只)、出栏量达218.60万头(只),肉、奶、毛、蛋产量分别达 53 693、10 014、674 和 3 661 t,畜牧业产值达7.02亿元。

1.1 规模养猪

全县共有规模养猪户7 740户,其中10~30头规模户6 825户,存栏猪164 778头;30~50头规模户387户,存栏猪12 771头;50~100头规模户397户,存栏猪30 172头;100头以上规模户106户,存栏猪10 004头;千头猪场17户,存栏猪7 963头;万头猪场6户,存栏猪13 615头。

1.2 规模养羊

全县共有规模养羊户5 624户,其中10~30只规模户4 836户,存栏羊101 340只;30~50只规模户346户,存栏羊14 612只;50~100只规模户257户,存栏羊23 130只;100只以上规模户185户,存栏羊42 750只。

1.3 规模养牛

全县共有规模养牛户1 544户,其中10~20头规模户1 344户,存栏牛18 324头;20~30头规模户153户,存栏牛3 610头;30头以上规模户47户,存栏牛1 547头。另外,全县共有规模奶牛养殖户525户,其中3~5头规模户441户,存栏奶牛1 858头;5~10头规模户38户,存栏奶牛296头;10头以上规模户46户,存栏奶牛578头。

2 呈现出的特点

2.1 规模养殖场比重增大

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有力地带动了互助县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县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166个,其中万头猪场6个、千头猪场17个、千只羊场10个、万只獭兔场4个、500头以上肉奶牛养殖小区8个等;规模养殖场(户)数量已达23 100户。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认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1年共有10家规模养殖场(小区)通过省级认定,目前全县认定数累计达到29家,位居全区第一。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数量成倍增加,比重逐年上升,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2.2 畜牧业结构得到优化

互助县在巩固和建设生猪、绵羊、绒山羊、肉(奶)牛及禽肉(蛋)5大畜牧业生产基地的同时,着力构建了6大产业带:一是在塘川、威远、台子、东沟等乡镇建成了210个村15 600户高原瘦肉型生猪生产产业带;二是以青海八眉猪原种育繁场和保种场为龙头,在塘川、威远、台子等生猪养殖条件较好的乡镇建成了65个村2 275户仔猪繁育产业带;三是在城郊、公路沿线、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建成了8个村260户奶牛生产产业带;四是在川、浅、脑山地区建成了8个村240户肉羊生产产业带;五是在脑山地区沿山乡镇建成了22个村780户肉羊生产产业带;六是在红崖子沟、哈拉直沟等乡镇建成了450户雏鸡孵化繁育产业带。全县畜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优势产区进一步集中,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养殖发展迅速且势头强劲。

2.3 社会资本投资规模养殖力度加大

国家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后,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个体老板、返乡农民工纷纷兴建规模养殖场,有力地拉动了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畜牧产业融资逐步扩大。

2.4 标准化生产水平逐年提升

近年来,互助县畜牧业发展逐步向现代畜牧业迈进。据调查,已建和在建的规模养殖场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管理规范、科技含量高,并结合环保要求实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推进生态化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2.5 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推进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互助县已经发展各类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81家,多数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运转良好、经济效益显著,形成了“市场+农户+规模场”的运作模式,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2.6 良种覆盖面逐步扩大

为了提高畜禽品质,互助县每年都要从青海省畜牧总站领取荷斯坦直补冻精2.06万支,其中宁夏细管冷冻精液1.06万支、青海省家畜改良服务中心细管冷冻精液1.00万支,分别在威远镇等12个乡镇的16个牛改点实施直补冻精授配。同时,每年还引进种公羊300只、肉杂雏鸡64万羽及种公猪120头,良种覆盖面逐步扩大。

3 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互助县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理念、速度、规模及社会效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动物疫病风险和市场波动仍然制约着互助县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3.1 对规模养殖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增加农民收入已引起各级政府高度关注,但在实际生产中,仍有许多养殖户对规模养殖的含义、内容及基本要求不甚了解。在大力倡导规模养殖、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传统养殖观念和饲养模式仍占有一定比例,良种、良法、良舍、良料等标准化养殖推广应用仍存困难,养殖户参与意愿不强。

3.2 养殖户养殖水平有待提高

据调查,目前从事规模养殖生产的从业者年龄层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全县的规模养殖场(户)中,懂技术、善管理者比例不到40%。因而,多数养殖户市场预测准确度低、规避风险能力差、新技术学习能力较差,直接影响着互助县畜牧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3.3 畜禽产品深加工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互助县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仍是空白,县域内仅有2家屠宰场且均属小规模初级加工企业,不仅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而且品牌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滞后。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不长,畜禽产品加工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3.4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加之部分养殖户疫病防控程序不到位、质量不高,疫病风险依然存在。

3.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任务艰巨

近年来,环境保护已列入各级政府规划治理和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之中,而互助县畜牧业发展正由传统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过渡。由于分散饲养过程中畜禽粪便(特别是生猪粪便)无害化处理困难,加之目前采取的集中堆积处理方法虽简单但不够彻底,而新型无害化处理设施成本高,养殖户难以承受,以致发展规模养殖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治理与发展任务艰巨。

3.6 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互助县绝大多数规模养殖户缺乏原始积累,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困难,“有钱建圈、无钱购畜”的矛盾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规模养殖的发展。

3.7 品种改良进度缓慢

近年来,虽然引进了一定数量的畜禽优良品种,但由于扶持资金不够,引种数量不足,特别是良种羊引进数量较少,影响了品种改良的进度。

4 建议

4.1 立足市场调结构

按照市场需求,结合互助县实际,积极引导农民在分户经营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4.2 政策引导促发展

按照县乡各级政府包片挂点、业务部门示范抓点、基层干部带头建点,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为规模养殖的起步发展、逐步壮大、稳步提升发挥导向和带动作用。

4.3 以点带面抓示范

着力培育一些运转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规模养殖。

4.4 狠抓项目增效益

围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争取和引进屠宰、加工等项目,不断延长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系列开发、转化增值、牧工贸一体化初步格局。

4.5 防疫灭源保健康

畜禽养殖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发展规模养殖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两手抓,牢固树立抓防疫就是抓产业、促增收的观念,把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更要重视平稳时期的监测和预防;既要做好季节性集中防疫,更要注重因病设防,抓好程序免疫,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猜你喜欢
产业带存栏畜禽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路径研究
论区域分工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