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低效林改造成效十分显著

2012-12-10 00:59□林
云南林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林农全省林业

□林 轩

云南省低效林改造工作自2009年试点、2010年全面启动以来,全省上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完善考核机制,切实将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低效林改造这一生态工程、产业工程、民心工程得以又好又快发展,改造后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在逐步显现,为保护森林资源、培植特色产业、推进森林云南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桥头堡战略实施和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高位推动格局已经形成。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林业工作,特别是2003年以来,先后召开了高规格的省委林业工作会议、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全省山区综合开发会议、森林云南建设推进大会等全省性会议;省委、省政府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次进行安排部署;全省先后出台了加速林业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生态效益补偿、山区综合开发、低效林改造、森林云南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一批政策创新、措施有力、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文件,强有力地推动了云南林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白恩培、秦光荣、李纪恒、孔垂柱等领导同志明确指出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最大的潜力在山,最大的希望在林,最大的活力在低效林改造。2009年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低效林改造工作,随后召开了省委林业工作会议对低效林改造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2010年3月,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低效林改造的意见,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2010年7月,省政府在曲靖召开了全省低效林改造推进会议,同年10月再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低效林改造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之后,各地也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先后出台了低效林改造实施意见和细则方案。2012年1月,秦光荣又在全省森林云南推进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快低效林改造步伐,明确要求把低效林改造作为推动云南省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李纪恒也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低效林改造作为强化生态建设突出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2012年5月,孔垂柱在全省低效林改造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再次强调要扎实稳步推进低效林改造取得新的成效。云南省政府连续3年将低效林改造列入全省20项重点督查的重大建设项目。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高位推动和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动、高效推进及林业等相关部门的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下,全省低效林改造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合力推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改造效益十分显著。截至2011年底,云南省已累计投入资金16亿多元,完成低效林改造617万亩。其中,2010年完成改造210万亩、为年度计划的105%,2011年完成407万亩、为年度计划的102%,两年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从改造方式看,形成了以森林抚育、采伐更新、树种更替和林木复壮等方式为主的改造格局,完成森林抚育340万亩、树种更替150万亩、采伐更新117万亩、林木复壮10万亩;从树种选择看,在267万亩的采伐更新和树种更替中,核桃84万亩、占32%,油茶50万亩、占19%,西南桦52万亩、占20%,澳洲坚果、桉树、杨梅、枇杷等其它经济林或用材林面积81万亩、占30%,大力促进了优势特色林产业加快发展;从各地完成情况来看,曲靖、红河、临沧、普洱、文山等5个州(市)推进较快较好,都完成了50万亩以上、占全省改造面积的近60%;全省28个县(市、区)年均改造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涌现出石屏、建水、沾益、祥云等一批先进典型。石屏县2010年以来共整合投入各类资金3.67亿元,完成以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建设为主的低效林改造32.4万亩,仅龙朋镇三家村就改造种植金竹1.6万亩,2011年实现收入1000万元、户均收入2万元、人均收入5200元。全省通过低效林改造,同类林地年综合生产力较改造前至少提高了60%以上,显著提高了林地产出和综合效益,明显改善了林分结构,促进了林木生长,建设了一批林业产业基地,促进了全省林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初步实现了大地增绿、资源增长、林业增产、生态增效、林农增收、林区和谐的目标。

资金投入渠道不断拓宽。云南各地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金融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加大低效林改造投入力度。省级财政通过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努力筹措资金,两年投入低效林改造专项资金2.85亿元,并积极争取和整合国家中幼林抚育补助等相关林业资金3亿多元用于低效林改造。各州(市)、县(市、区)将收取的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重点用于低效林改造,同时对农业、水利、科技、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相关项目资金和林业专项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模式,通过小额信贷、联保贷款、林权抵押、专业合作社信用贷款等方式,为低效林改造提供信贷支持。红河州两年来投入资金7.6亿元、完成低效林改造67万亩;其中各级财政投入0.8亿元,拉动社会投入1.9亿元,引导金融信贷支持4.9亿元,财政资金的拉动和放大效应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2010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16.29亿元、改造低效林617万亩,其中:国家森林抚育试点补贴资金3.64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8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1.4亿元,企业投资6.3亿元,林农投入2.1亿元,多渠道的资金汇集为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支撑作用不断强化。按照国家《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云南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低效林改造《实用技术》、《技术规程》和《作业设计规程》,从省级层面对低效林的范围进行了界定,从总体标准、经济标准、生态标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改造的主要方式,各地又结合实际出台了地方标准,为稳妥推进低效林改造奠定了基础。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通过派驻专家指导组和技术服务队,举办低效林改造技术培训,对全省129个县(市、区)林业部门干部职工进行了全覆盖的轮训,3万多名乡镇林业技术骨干、企业人员和林农得到了较为专业和系统的培训指导,在全省各地造就了“技术过硬、业务精良、服务到位、操作规范”的低效林改造队伍。此外,各县(市、区)积极打造了一批改造方式多样、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基地和样板,实地展示和推广了种苗培育、丰产栽培、集约经营、生物防治等实用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低效林改造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进程。

合力推进机制日益完善。在低效林改造中,“政府、林农、企业、社会”四方合力推进的协调配合机制日益完善。云南省林业厅牵头编制了低效林改造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低效林改造实施情况考评办法,强化项目管理,实施督查考评,认真执行限额采伐和改造公示制度,公开透明、依法有序地推进低效林改造工作。各地纷纷开展了以“改造低效林,巩固林改成果,促进林农增收”为主题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活动,为低效林改造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各地还围绕低效林改造和林产业发展,不断完善优惠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积极引进、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林业龙头企业。目前,全省参与低效林改造的企业超过1000户,累计改造面积400多万亩。在252户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中,有120多户直接参与了低效林改造,改造面积达100多万亩。各地涌现出了许多低效林改造大户,形成了龙头带大户、大户促千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合力推进的发展局面。德宏迪思坚果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模式,在盈江县改造种植澳洲坚果11万亩并套种咖啡,年亩产值突破1.5万元,明显提高了林地效益;怀宝经贸有限公司在祥云建设了1.5万亩核桃种植基地,规范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群众积极主动改造林地,有的村民还把林地流转给怀宝公司,三口之家再到怀宝公司打工,全家一个月就有近7000元的收入,林农和企业实现了双赢共进。

云南省低效林改造的成功实践表明:林农林企受益、社会获益是推进低效林改造工作的前提所在,只有让林农林企得到实惠,对社会产生效益,才能让低效林改造工作在全社会引起共鸣、获得支持;加强组织、强化领导是加快推进低效林改造工作的根本保障,拓宽渠道、多元投入是有效推进低效林改造工作的关键之举,只有多措并举、多方筹资,才能有效缓解低效林改造的资金短缺问题;企业带动、市场运作是有效推进低效林改造工作的重要路径,只有广泛建立林农与企业的利益连接共享机制,真正形成企业与市场的发展联动机制,低效林改造才具有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

猜你喜欢
林农全省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心连心,逆风行 省妇联积极引领全省姐妹防控疫情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land produces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