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水城的森林之歌——记全省森林云南建设先进个人马双喜

2012-12-10 00:59易门县林业局
云南林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双喜石漠化种苗

□易门县林业局

易门县林业局副局长马双喜,在林业系统工作25年,主持和撰写国家、省级林业发展项目报告材料100余件150余万字,在国家和省级林业刊物发表论文3万余字,为“森林云南”建设和易门林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他的主持下,全县核桃发展到5万亩,建成“绿汁万亩核桃镇”;发展板栗种植3万亩,建成“浦贝万亩板栗村”;发展塔拉1.5万亩,易门成为“全国最大的塔拉基地县”。他还是易门县11.5万亩国家退耕还林及国家级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和易门县90.39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项目责任人、易门县171万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业务技术总负责、易门县国家级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项目法人(易门县石漠化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在不同的平凡岗位上,马双喜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森林之歌。

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马双喜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把“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理论修养。作为玉溪市二届人大代表、玉溪市三届政协委员和政协易门县委第六届、第七界委员、常委,他始终以科学的态度,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参加会议,建言献策,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林业,努力使人们积极参与到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中来。在所学的园艺知识的基础上,他刻苦自学了林业经济管理、法律等课程,取得了专科文凭。他积极深入基层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他把林业、法律各方面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工作中,圆满地完成分管的工作。

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各项林业工程项目

2002年,易门县首次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马双喜作为项目责任人,在局领导的支持下,深入学习上级相关文件,亲自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宣传动员,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县退耕还林工作。该工程共实施了4个年度,范围涉及7个乡(镇)、54个村委会9 987户农户34 958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3.3万亩;荒山造林8.2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据2007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83 278.9公顷,比上期净增26 070.2公顷,增长31.3%;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16%,比上期增长3.66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06.268万立方米,比上期净增102.339万立方米,增长50.18%。全县退耕还林已完成投资6 560.74万元,其中直补到户5 782.87万元,退耕农户户均从退耕还林补助中直接获得收入5 790.35元。2008年,全县到期的2.4万亩退耕地还林通过了国家核查验收合格。马双喜积极主动向省、市请示汇报工程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妥善地处理。严格按照退耕还林技术规程,抓好工程的实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使退耕农户得到实惠。

易门县是全国100个、云南省12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县之一。2008年至今,马双喜作为项目法人(易门县石漠化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积极配合国家、省、市发改部门的指导和易门县委、政府的领导及各业务局的支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生态治理作为重点,立足县情、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积极探索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措施和办法,圆满完成了各项综合治理工程任务,使项目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实效,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全县石质山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新突破。

克服困难,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马双喜作为易门县林权制度改革的技术总负责,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亲自参与实地勘查,紧紧围绕“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和“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精心组织,认真谋划,强势推进,顺利完成了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各项业务工作。他始终严格方法步骤、严格依法依规,尊重客观实际,尊重民意,使整个工作呈现出进度服从质量,积极稳步推进的态势。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积极培训林业技术人员和充分运用3S技术,结合全县国家重点公益林、退耕还林等项目建设,把主体改革成果与二调成果紧密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于一体的全省少有的“森林资源二调成果—主体改革成果—项目建设”林改技术成果。随着配套改革的推进,在完成了全县54万亩中低产林改造规划的基础上,2010年易门启动完成了1.7万亩的中低产林改造任务。同时完成了易门县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期间将完成的12万亩的目标任务,使易门森林生态建设、林产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和谐发展。林改涉及全县7个乡(镇)、56个村(居)委会、746个村民小组、3.8万户、14万人,确权集体林面积1 693 157.02亩,确权面积1 691 870.02亩,确权率为99.92%,集体林均山到户率达92%;集体商品林均山到户达83%,均超过了省规定的要求,省、市一次性检查验收合格。

因地制宜,特色经济林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马双喜初到易门县林业局工作就被分配到气候炎热的绿汁镇林业站,后来又调到经果站。在经济林果产业发展中,他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和局领导一起制定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在河谷区域以发展塔拉为主,温凉区域以发展板栗为主,冷凉区域以发展核桃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方向。按照县委、政府“生态立县”发展规划,走改善林业生态,壮大林业产业的路子,提出发展5万亩优质早板栗和20万亩泡核桃及2万亩塔拉的目标。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及干果基地、特色经济林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县林果产业在规模和成效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0年底,共发展板栗3.0万亩,建成浦贝万亩板栗村,被国家列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核桃5万亩,建成绿汁万亩核桃镇。板栗投产2.0万亩,年产量510吨;核桃投产1.32万亩,年产量279吨;塔拉种植规模1.60万亩,年产量31.1吨;保护性开发利用华山松资源5万亩,年采收华山松籽98吨;年采收野生蕨菜1 679吨、野生食用菌1 485吨。年林产业总产值4 515万元(不含林业龙头企业产值),特色经济林和林下资源开发为主的林业产业初具规模。

夯实基础,种苗管理逐步规范化

随着各项林业项目的实施,为了培育符合 “一签两证”要求的种苗以满足需要,马双喜针对县林业局苗圃的现状,提出了采取租赁的办法,实施目标管理的整顿措施。种苗站分人分块负责,管理有序,独立核算,降低成本,增加收入。2006年,与省林业厅和一外商在金竹旦基地联合建立了125亩高标准优质林木种苗基地,为县林木种苗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原苗木标准与造林用苗实际严重脱节,已不能满足当前造林工作和种苗生产管理的需要。马双喜提出了对现行标准进行修订的工作计划,按照省林业厅关于重新修定云南地方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的要求,结合造林实际,安排布置了桉树、柏树、塔拉等7个常用树种的苗木质量试验观测点,计划2—3年把易门县所有绿化造林树种最适宜的苗木质量标准制定出来。同时,培育核桃、圆柏、旱冬瓜等各类造林绿化苗木309.9万株,调供核桃、车桑子等各类林木种子15260公斤、营养袋240万只。核发林木种苗生产许可证25份、经营许可证25份,取缔不符合生产经营条件的育苗户2户。建成易门县泡核桃定点采穗圃1 000亩,年可供泡核桃嫁接穗条352万芽;建成云南滇中片区油茶良种推广示范基地100亩,引种优质油茶品种15个。

精心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成绩斐然

全民义务植树也是马双喜负责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项目深入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义务植树活动也日见深入。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易门县实行“以钱代劳”的县、乡(镇)机关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逐步向义务植树基地化,讲实效,求成效的方向发展。县级机关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9.1%,村级尽责率也在逐年提高。“十一五”全县义务植树148.91万株,连片营造各级政府样板林4 171亩、51.74万株,零星种植97.17万株,封山育林2.39万亩。义务植树工作增强了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意识。

马双喜在25 年的林业工作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建设生态易门、森林易门,保护绿色家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双喜石漠化种苗
湘西岩溶区石漠化空间动态研究
——以凤凰县为例
山中送别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山中送别
千里江山图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