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行为的彭州市耕地保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2-12-17 08:13谢婉菲鲍海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年1期
关键词:彭州市承包地意愿

谢婉菲,尹 奇,鲍海君

(1.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雅安 625014;2.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10000)

耕地是我国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1996年全国耕地保有量超过1.27亿hm2,但到2008年12月31日,耕地面积只剩下1.22亿hm2。长期以来,农民直接从耕地上获取的收益却很微薄,这无疑挫伤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1]。作为耕地的利用主体——农民集体或农民个人来说,除了能控制用于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收益外,其他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几乎全部外部化[2]。

国内对耕地保护研究内容大多侧重于保护的补偿制度与创新,土地非农化以及原因,耕地保护所采取的政策与手段等[3,4],朱丽芬通过对我国东部14个镇耕地变化情况的分析得出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影响是经济增长[5]。基于农户层面的研究集中在土地流转、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面[6],郭敏认为农户收入与农户投资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7]。该文根据调查区域耕地利用情况,以耕地保护主体农户为调查对象深入分析耕地保护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完善耕地保护政策与提高耕地保护效益提供启示与建议。

1 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1.1 调查方法与被调查农户情况

此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与封闭式定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8]。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封闭式定量访谈是提前决定问题与问题的分类,回答者在既定的答案中选择[9]。

调查时间为2010年9月,调查对象为四川省彭州市的部分农民,根据20个镇农产品面积产量、农民人均收入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以调查对象均匀分布为目的分别选取了彭州市小鱼洞、致和等五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依据村委会提供的户口登记信息按身份证号以户为单位随机抽样,共发放135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30份,调查的农户中,男性占60.9%,女性占39.1%。调查对象中中老年农户占大多数,文化程度参差,详见表1。

1.2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分析问卷的调查及实地访谈的数据资料,可以得出影响彭州市耕地保护的因素及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2.1 农业收入较低,农户缺乏耕地保护积极性

调查的农户家庭收入中,由表2可知,农业收入占比例较低。农民经营耕地收入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地块较零散且耕地质量较低,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农业收入低导致农户将从事的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上,外出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加,农户对耕地的依赖性逐渐降低。

此次调查中,65.2%的农户认为制约耕地保护的主要因素是农民认识度不够,缺乏积极性;21.1%的农户认为耕地保护补偿金额太低;6.3%的农户认为农田水利设施等条件不佳。农业收入、耕地条件与补偿金额等因素共同制约着农户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虽然当地政府为失地农民提供了一些就业渠道、技术知识等,但留在村中务农的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相应技能,造成失地农民就业难收入低的现象。

表1 彭州市被调查农户基本情况

1.2.2 人均占有量少,数量与质量逐年下降

从图1与图2中的数据可看出,农户户均耕地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耕地面积较小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大大降低了农户经营耕地获取的利润。调查农户平均每户拥有4~5块耕地,耕地的零散度是比较高的,加大了耕作难度,耕地利用率较低,降低了农户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在调查的农户中,84.0%的农户认为近10年耕地数量逐年减少,26.0%的农户认为其减少原因是自然灾害,36.5%的农户认为是生态退耕,24.5%的农户认为减少原因是城市、道路等国民经济建设占用,10.7%认为宅基地占用,4.3%认为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另外,77.2%的农户认为当前的城乡建设造成了大量耕地被占。可见,非农建设造成了耕地资源锐减。耕地数量的锐减影响了农户经营耕地的收入,进而影响了农户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耕地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减少,耕地质量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54.6%的农户认为自己的承包地在近10年内质量越来越差,28.0%的农户认为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91.6%的农户表示愿意投入一定资金改善耕地质量,但同时表示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户收入较低,单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让承包地质量提高。这也表现出农户对耕地质量改善的愿望是很高的,只是迫切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能提高农户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同时,农户对土地的投入多少与土地承包期长短、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有关[10]。

表2 农户农业收入比情况

图1 户均耕地情况

图2 人均耕地情况

1.2.3 农户对耕地依赖程度降低

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意愿调查统计分析如表3可知,农户如果对当前征地补偿标准感到满意,就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承包地,对耕地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

农户对征地补偿的要求大部分集中在补偿标准方面,关于是否愿意放弃自己的承包地的调查,多数农户的意愿是不反对政府征地,只希望完善补偿方式,能够以保险与安排就业的方式使他们得到长远的保障。

关于如果政府出台相关征地补偿的法律法规,希望哪些方面得到强调与改善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的农民希望征地补偿金额提高。近年来,全国与四川省国土部门出台了不少关于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方案与安置失地农民的具体政策,在补偿标准提高的同时,农户有足够的资金与条件从事其他产业,不再依赖经营耕地获得收入。

表3 农户征地意愿调查情况

1.2.4 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户经营耕地意愿不高

就业增加的同时,大量农民从第一产业上的发展转移到二、三产业上,逐渐忽视了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调查的农户中,80.0%的农户家庭人口为3~4人,其中,85.8%的农户家庭中有1~2个非农业劳动人口。在有限的耕地上不可能满足农户经济增长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业经营及农户农业本身的风险性、产业之间比较利益差距的存在[11],使农户兼业经营行为日益增多。

农民仅仅靠经营承包地已不能获得满意的收入,农业效益的低下造成大量人力、智力的外流[12]。彭州市二、三产业发展迅速,非农劳动人口还将继续增加,在2008年年底动工开建的工业园项目,若3个服装产业园全部建好,将吸纳彭州市近1/3的人口。兼业农户在农业效率低下的情况下,把农业作为副业,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他业,不可能去精耕细作,减少对耕地的投入,进行粗放经营,甚至掠夺性经营,极少数地力较差的农田出现耕地撂慌现象。

1.2.5 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政策程度受经济利益影响

在关于农民对耕地保护认知程度的调查中,有43.6%的农户认为发放耕保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切实保护耕地,23.6%的农户则认为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32.8%的农户认为是为了农民长远生计保障。大部分农户主要关心自身利益与长远保障,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受经济利益影响比较大。而当今成都市正在实施的耕地保护基金发放工作,为拥有承包地的农户提供了很好的经济保障。农户的参与程度比较高,99.1%的农户或农户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了《耕地保护合同》;90.0%的农户表示对合同中应该履行的义务与责任非常明确,同时,89.8%的农户对耕地保护基金的发放方式与金额表示非常满意,这为以后的耕地保护工作打下了基础。

然而,这在提高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上的作用有多大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在今后的耕地保护工作中还将遇到很多问题:农户在经营耕地的过程中是否认真履行义务,是否能利用更好的技术提高产量。

2 基于农户行为彭州市耕地保护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1 研究模型

在分析变量时,通常采用的一种统计方法是对数线性模型 (log-linear model)。该文将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或不参与作为因变量,即当农户愿意参与耕地保护时取值为1,否者取值为0。对于这种二元离散现象的数量分析,常用的模型有Prob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13]。该文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程度进行分析,以求更客观地分析影响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各因素的作用方向,更准确地测定其影响程度。Logistic模型可由满足经典线性模型假定的潜变量模型推导:

式中,y*表示观测不到的变量或潜变量,当y*>0的时候,表示农户愿意参与耕地保护,有y*=1;当y*≤0时,表示农户不参与耕地保护,有y* =0。假定ε独立于解释变量,并且呈Logistic分布,进而,影响农户参与耕地保护行为的因素分析Logistic公式可表示为;

式 (2)为累积分布函数,式中,y为实际观测到的因变量,y*表示观测不到的潜变量,x1,x2…,xi表示影响农户行为的一系列因素。i表示影响因素的个数。

2.2 农户行为理论构成

借鉴相关学者对耕地保护意愿的研究与调查,结合彭州市实地调查的具体情况。影响农户在耕地保护中行为的因素主要涉及几个方面:农户家庭年龄与劳动力构成、农业收入比重、对耕地保护基金了解程度、对土地征用补偿认知与意愿等[14]。其基本框架可以用图3表示。

2.3 农户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3.1 变量选择

在对彭州市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的调查分析后,根据各个因素的可获得性,重要性,将各个变量赋值,转换为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影响因素以及变量说明见表4。

图3 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影响机理结构

表4 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变量相关说明

2.3.2 模型分析结果

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上述假设的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5。

根据回归结果可得出,性别、年龄、户均耕地等6个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原因可能是农业收入主要取决于耕地质量、形状、生产工具等其他因素而不是耕地面积,农户对耕地保护政策了解范围较为狭窄,耕地投入资金与技术欠缺。从因子回归系数方向与显著性结果来看,分析结果与上述定性分析较为一致。文化程度、家庭规模、农业收入比等6个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体分析如下:

农户的文化程度与参与耕地保护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掌握更多的技能与知识,愿意放弃从事收入不高的第一产业,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他业,因此参与耕地保护积极性较弱。农户的家庭规模与参与耕地保护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家庭人数越多,家庭的承包地数量越多,有利于农户规模化经营,农户从耕地上获得的利润越多,从而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较高;家庭非农人口与耕地保护意愿呈负向较显著关系,由于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收入增长缓慢,部分老百姓从事农业种植的积极性不高,留在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人数相对比较少。农业收入与经营耕地收入比与耕地保护意愿分别呈正向显著与正向较为显著关系,当农业收入比与经营耕地收入比较低时,农户会选择放弃承包地或减少对承包地的投入,耕地保护意愿程度减少。政府宣传力度对耕地保护意愿影响呈正相关显著关系,而耕地保护政策了解程度这一因素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农户不会主动了解耕地保护相关知识,只接受对自己有益的利益驱动政策,而政府的行对耕地保护宣传影响着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与行为。

表5 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结果

3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彭州市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影响因素中,农户自身情况、耕地依赖程度影响较为重要,分别表现在家庭规模、非农人口、农业收入比等方面。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首先,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对全县所有承包地按实测面积发放耕保基金;其次,由于传统农业收入不高,应加强灾后土地整治,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废墟还耕,与产业调整互动,彭州15个重灾镇中将有5.769 9万户受灾重建户将自家宅基地退还为耕地;再次,加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长效机制研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方式,调查中的大部分农户,对耕地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短期能见效的生产要素上,如农药、化肥等,而对维护农业基础设施等没有作为,应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参与耕地保护积极性。

[1]牛海鹏,张安录.耕地利用效益与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重构.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2):164~168

[2]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地理学报,2006,61(10):1084~1092

[3]王雨濛,吴娟,张安录.我国耕地资源问题与实现有效保户的耕地机制补偿探讨.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1):31~35

[4]张鑫,王红梅.农户视角下耕地利用与保护关系研究——以拜泉县为例.国土资源情报,2002(9):38~41

[5]朱丽芬,黄季.城镇化对耕地影响的研究.经济研究,2007(2):137~145

[6]刘莹,黄季.农户多目标种植决策模型与目标权重的估计.经济研究,2010(2):148~157

[7]郭敏,屈艳芳.农户投资行为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2(6):86~92

[8]赫成元,张永领,朱宗泽.基于问卷调查的耕地利用问题感知研究.资源科学,2010,32(1):64~70

[9]赵华甫,张凤荣,姜广辉,等.基于农户调查的北京郊区耕地保户困境分析.中国土地科学,2008,22(3):28~33

[10]郭忠.山西省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5):23~27

[11]钱忠好.耕地保护的行为逻辑及其经济分析.扬州大学学报,2002,6(1):32~34

[12]张全景,欧名豪,王万茂.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及其区域差异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8,22(9):8~13

[13]李军民,宋维平,唐浩,等.城镇居民优质稻米消费分析——湖南省城镇居民的实证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4):44~48

[14]纪明波,周云峰,陈印军.安徽省农村耕地流转的调查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6):20~24

猜你喜欢
彭州市承包地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彭州市人民医院
彭州市人民医院
彭州市人民医院
有户口但无承包地 无权参与收益分配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出台
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出台 看你是否符合领取补偿的条件
高中电化学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