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大财经监督的几点构想

2012-12-21 23:08刘善冬
人大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财经建设项目规划

□ 王 琼 刘善冬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两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两个率先”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思考和研究如何创新人大财经监督这一问题,对于充分发挥人大财经监督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当前应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创新人大财经监督,积极探索建立“五制”,服务科学发展大局。

一、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审查制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各级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客观上讲,拉动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增长,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豆腐渣工程、违法工程、腐败工程和重复建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大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投资量大的重大建设项目,不向或少向人大报告,规避人大监督。为求政绩和形象,盲目立项、仓促上马,缺乏科学论证和全程监督。有的地方人大审查不细、把关不严。而事实上,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这其中就涵盖了对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的监督。因此,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审查制,既有利于强化地方人大财经监督,也有助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其实质是人大在计划、预算审查中,就重大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工程建设和管理进行把关与监督。地方人大常委会要把它作为财经监督的重头戏,督促政府按期、如实报告,加强审查监督,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要把重大建设项目审查列入年度工作安排和常委会审议议题,相关委员会要根据主任会议要求,广泛深入调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要借助审计监督手段,组织重点审计和调查,为重大建设项目投资问案把脉。要根据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重点审查项目资金来源、建设规模和周期、招投标程序、环保“三同时”的落实,以及质量安全管理等内容,注重投资效益,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要通过听取政府报告、开展专题调研、组织代表视察等形式,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高效、安全,确保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二、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审制

政府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简而言之,就是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衡量比较与综合评判。这是现阶段强化政府预算管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存在重投入、轻效益和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使得财政资金损失和浪费问题较为突出。为了提高政府理财效率,上海、广东、福建等地逐步引入结果导向的新绩效预算,实属明智之举。通过全面的追踪问效,有利于解决普遍存在的支出冲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地方人大常委会要抓住预算监督这个“牛鼻子”,积极推进政府预算支出绩效考评,通过听取汇报、问卷调查、组织视察等形式,了解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绩效考核、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等,监督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认真落实预算安排、预算调整确定的各项重点支出,增强预算约束力。同时,引导和支持各有关方面,树立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关注政府预算绩效的财政理念,建立和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制度。要扩大人大代表、基本公共服务受益人、审计人员的参与面。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根据评审结果,及时调整、优化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必要时,可通过媒体公示。一方面,可以增强政府有关部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彰显人大强化预算监督的力度和效果。

三、建立五年规划中期评估制

对中长期(含五年)规划中期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是监督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其目的是为了改变一些地方存在的重编制轻评估、重审议轻执行的问题,监督和支持政府更好地执行规划,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推动规划顺利实施。不久前,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作为今后五年施政的依据。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及人大财经委,要密切关注规划的执行,特别是到了“十二五”中期,要依法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突出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重点调查了解“五年规划”目标的年度计划安排情况,重点工程、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民生实事工程落实情况等。通过组织代表视察和常委会审议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提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意见,同时抓好审议意见的跟踪督查,促进“十二五”规划的稳步实施,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升小康社会建设水平。

四、建立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制

经济形势是经济运行的风向标,是经济政策的导向仪。从宏观层面分析和把握经济形势,对于指导当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同样,对指导人大工作也十分重要。尤其是从事人大财经工作的同志,如果对经济形势不了解,就不能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就难以履行好自身职能、监督和支持政府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所以,建立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制,作为人大财经监督的基础性工作,它有助于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拓宽视野,把握全局,了解经济运行的动态和特点,把握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进度,把握重大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的推进落实情况,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更有助于常委会更好地履行职能。因此,相关委员会要明确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定期听取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财政局、统计局等部门的汇报,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广泛了解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根据相关报表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及时报送主任会议或常委会会议,为人大履行财经监督职能提供参考。

五、建立人大财经宣传目标制

人大财经宣传是整个人大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财经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的议题和部门相对较多。如何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手段和方法,更好地宣传人大履行财经监督职能的做法和效果,如何提高人大财经宣传的社会效果,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要实现人大财经宣传的目标制,就要把财经宣传与人大宣传的总体目标相统一,与人大宣传的总体思路相衔接。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围绕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确立服务经济、履职为民的理念。在宣传内容上,突出宣传人大强化计划、预算审查,推动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举措、新经验,人大关注民生的新做法、新效果。在宣传形式上,突破零碎、一般的宣传定势,以侧记、纪实和代表访谈、委员发言等通讯类宣传,加大深度报道的力度。在加强报刊宣传的同时,不断拓展网络、电视宣传新空间。在宣传组织上,明确领导分管,明确专人负责,明确目标要求。密切与人大宣传机构的配合,加强与新闻单位的协作。在宣传效果上,确保人大财经方面的会议、调查、视察、讲座、评议和执法检查等活动,均有不同形式的宣传报道,刊载和播出的层次上升,社会效果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财经建设项目规划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财经日历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财经阅读时代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
财经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