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革命老人帅孟奇的传奇人生

2012-12-23 06:08文/赵
中华魂 2012年17期
关键词:汉寿县

文/赵 赓

1897 年1 月3 日,帅孟奇出生在湖南省汉寿县东乡陈家湾村一个清苦的书香门第。 父亲帅惊白(又名荫东), 是晚清一个秀才,早年留学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参加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同盟会,东渡留学归来后,与黄兴等人一起在湖南举起反清大旗。 辛亥革命后,帅惊白曾任湖南省议会议员、 湖南省教育司科长等职, 目睹当时政治腐败, 愤而弃官还乡, 在故土长期从事乡村教育工作。 母亲许秀云是位非常贤慧、 善良、 勤劳的家庭妇女, 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很少回家, 一家几口人的生活都由母亲一人操持。

帅孟奇的一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6 岁前,帅孟奇就在外婆家的私塾馆里念《女儿经》、《千字文》等书,受父辈的耳提面命,从小就喜爱读书,舞文弄墨。 父亲为人正直、思想开明,敢于抨击时弊,给年少的女儿影响深刻, 在父亲的指导下, 帅孟奇最爱读爱国志士的诗文。 年岁稍长帅孟奇便跟随父亲到省城长沙读书。 当时正值辛亥革命的高潮时期, 反清浪潮席卷全国。帅孟奇耳闻目睹了革命党人英勇斗争的壮举,很受鼓舞。 她暗中激励自己,长大了要为国家的强盛努力奋斗。

1917 年, 也就是帅孟奇20 岁那年,她与青梅竹马、志同道合的表弟许之祯缔结连理。 许之祯早年丧父, 在姑父帅惊白先生资助下,于1913 年考入长沙甲种工业学校读书。 帅孟奇、许之桢这对年轻夫妻, 新婚之后就面临着分别的痛苦,但是他们相互都爱对方,尊重对方。 一年后,他们的女儿诞生了,取名为许端一。

许之祯在长沙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赴上海进外国语学校,曾跟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李达学习日语,通过李达结识了陈独秀。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许之祯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跟随陈独秀、李达、李森等人一起战斗。

留在老家的帅孟奇,不断地接到丈夫的来信和进步读物。 许之祯在信中给她讲革命道理,使帅孟奇初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

1920 年秋,帅孟奇携带刚满一周岁的女儿离开家乡进入汉寿县城,经人介绍在一所幼稚园当保育员,不久,又在一所小学教珠算课。

在县城, 帅孟奇结识了黄易瑜、陈才翠、黎箴等进步女青年。 她们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经常在一起谈论教育救国、 妇女解放等问题。 她们共同发起成立了汉寿县女界联合会, 公推黄易瑜为会长,黎箴、陈才翠为副会长,帅孟奇则负责宣传和组织工作,吸收受压迫最深的妇女和倾向进步的女学生为会员。 她们在县里宣传男女平等、反对裹小脚、反对纳妾,提倡妇女经济自立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她们创办民益女子职业学校,帅孟奇还将结婚时的嫁妆和首饰变卖了,把钱投到办学上。 那些深受启发,放开了脚的妇女,鼓起勇气走进帅孟奇等人创办的民益女子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学习织布、刺绣、缝纫等劳动技能。

1921 年,许之祯受刚成立的中共组织的派遣,离开上海,远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留在国内的帅孟奇进一步走向社会,在团结教育妇女为自身解放而斗争的过程中, 受到了锻炼,渐渐成熟起来。 1926 年春,帅孟奇在汉寿县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是汉寿县筹建中共县委时期发展的第一批党员,被选为中共汉寿县委委员,先后担任县委妇女部长、组织部长。 这时候,北伐军挺进湖南击败了吴佩孚,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湖南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汉寿的农民运动、妇女运动也蓬勃兴起,帅孟奇废寝忘食地带领贫苦农民没收、平分土豪劣绅的财产和土地,审判、镇压恶霸地主,是汉寿县家喻户晓的女界领袖。

正当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时候,蒋介石叛变革命,湖南反动军阀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 “马日事变”。 一时间, 血雨腥风降临长沙城,汉寿县反动势力也气焰嚣张起来,中共组织遭受严重破坏。 在万分危急关头,中共汉寿县委书记詹乐平派帅孟奇紧急前往长沙寻找党组织,以便取得上级的指示。 帅孟奇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大街小巷,也没有和组织接上关系。

许之祯从苏联学成归国后,先后在武汉任湖北省委组织部长、汉冶萍总工会委员长,1927 年初任湖北工人运动讲习所所长。 帅孟奇当机立断,日夜不停地奔向武汉去找丈夫许之祯,以为可以通过他能找到党的上级组织。 然而当时,武汉三镇同样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工人运动讲习所已被逼迫停办,许之祯也不知去向。

帅孟奇好不容易找到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人向警予。 帅孟奇顾不得寒暄,急切地将汉寿县发生的情况详细地作了汇报,请向警予给予指示。

向警予凝视面前这位战友面容苍白、消瘦不堪的脸庞,心疼地对她说:“湖南形势恶化, 必须隐蔽,你现在不能回去,先在这里住下, 我交给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许之祯是被敌人通缉的人物,已不能在湖北工作了。 他患膈膜炎,被组织上送往海参崴治疗去了,现在,组织上也决定送你去莫斯科学习。 ”帅孟奇一听党组织送她去苏联学习, 顿时感到一阵兴奋和激动。

1928 年1 月,帅孟奇抵达莫斯科, 进入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她非常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攻读,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知识。 其间,她参加了反对以王明为首的支部局的教条主义斗争,为此受到警告处分。 这个处分,一直到党的“七大”召开前才被撤销。

1930 年, 帅孟奇奉召回国,没想到,她跟也在苏联学习政治和军事的丈夫许之祯莫斯科一别,从此竟永远断绝了夫妻缘分。

帅孟奇回国后,党中央分派她到任弼时领导下的武汉长江局任机要秘书。 1931 年,帅孟奇又被调回上海, 在浦东区从事工运工作。在那白色恐怖的形势下,她在日华纱厂做女工以掩护所从事的党的地下活动。 她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住的是小阁楼、亭子间,每餐只吃一个大饼,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蜡纸、油墨,印发宣传品,还要接济生活困难的同志。

1932 年,帅孟奇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妇女部长。 同年10 月,在发动上海丝厂工人罢工时,因被一姓朱的叛徒出卖而遭国民党特务逮捕。敌人虽然把她抓来了,但却连她的真实姓名全未弄清楚,只知道她是那个姓朱的变节分子的上级领导。在动刑之后, 敌人恶狠狠地问道:“你就没有个名字吗? ”帅孟奇随口编了个名字:“我属鸡, 腊月生日,姓王叫腊梅。 ”

敌人知道这是谎话,便将她推上 “老虎凳”, 用绳子捆住她的双腿, 在脚跟下垫上砖头, 一块、两块、三块,只听到骨头发出吱吱的响声,脚跟被磨破,鲜血顺着砖头流了一大滩。 敌人又问道:“这下你该说了吧! ”帅孟奇一口咬定自己是乡下人,是进城找丈夫的,在喜和纱厂做工时认识朱大嫂的。 敌人又给垫上两块砖,帅孟奇只觉得痛彻心肺,眼前一黑,便昏死过去。

敌人妄图通过严刑拷打,撬开她的嘴巴掏出真话,找到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机关的地点和人员,但最终却一无所获,敌人便野兽般地嚎叫着:“压杠子! ”一根粗木杠子压在她双腿上, 右腿骨当即被压断,她再次昏死过去了。 最后,敌人将警察局刑讯室里所有的酷刑在她身上都施用遍了,但仍丝毫不起作用。 敌人一时无计可施、无刑可用了。 心狠手辣的特务,挖空心思,想出一种非人性的刑罚。 他们把帅孟奇绑在门板上, 然后倒立起来,用老虎钳子夹掉她的门牙,用抹布堵住她的嘴, 再往鼻孔里灌煤油。帅孟奇当即七窍出血, 被呛死过去。 酷刑致使帅孟奇左眼失明,右腿残疾,遍体鳞伤。 敌人一直没能从她口中挖出一个有用的字来。万般无奈,只好给她戴上沉重的脚镣和手铐, 将她押送到南京宪兵司令部。

1933 年1 月7 日,帅孟奇被判处无期徒刑,关进南京老虎桥监狱三号牢房。 此时,她的肢体已没有一个部位是完好的,只有头脑是清醒的。 敌人以为投入死牢后她必死无疑,而当时,中共地下组织也以为帅孟奇已经壮烈牺牲。1937 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在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会议的开幕词中,曾将帅孟奇的名字列入大会悼念的死难烈士名单。 但帅孟奇当时在同牢房的难友耿建华、 夏之栩、何宝珍(刘少奇夫人)几位姐妹悉心照料下,竟奇迹般地活下来了。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使得帅孟奇无论何时何地, 身处何种险境,都不忘记为党工作。 监狱里,自然形成了以帅孟奇、钱瑛、夏之栩为首的政治犯领导核心。 在这个核心的领导下, 她们把监狱当学校,在狱中组织难友们学政治、 学文化,商讨同敌人斗争的对策。 为争取正当权利,她们组织领导了狱中难友五次绝食斗争,都取得了胜利。

西安事变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带来了机遇。 1937 年2 月,中共代表开始与国民党进行合作谈判。 中共谈判代表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释放被关押的政治犯,恢复他们的自由。 是年5 月份,重病中的帅孟奇, 经中共谈判人员与国民党交涉,狱方同意帅孟奇保外就医。

当帅孟奇柱着棍子,步履蹒跚地回到了阔别10 年的家乡时,面对她的竟是家破人亡:父亲因受女儿的牵连,被驱逐出湖南,流落异乡, 生死不明;1932 年她在上海被捕后,因坚贞不屈,对其恨之入骨、恼羞成怒的特务在湖南汉寿县抓到了她那个年仅13 岁的女儿许端一,竟用毒药将孩子毒死。 她的母亲因外孙女被活活害死竟吓出了精神病,贫病交加,卧床不起,担惊受怕,日夜呼唤女儿的名字,现在女儿回来了, 她却认不得女儿了。在老人终弄明白站在她面前真是自己日夜牵挂、想念的女儿帅孟奇时竟说不出话来, 不久便闭上眼睛,撒手人寰;丈夫许之祯在苏联远东工作时,与妻子帅孟奇音信不通, 后来听传闻妻子已死在狱中,就另组织了家庭……这一切并没有动摇了帅孟奇的革命意志,她对人说:“我是革命者,我要继续实践我的入党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她擦干眼泪,掩埋了母亲的遗体,便到长沙找党组织去了。 找到党组织后,她化名帅光,任中共湖南省工委秘书长,负责财务、交通,并兼管宣传教育委员会工作。

1938 年2 月, 受党组织委派,帅孟奇到常德、汉寿等地重建党的组织,吸收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表现积极的青年学生入党,还对大革命失败后与党失掉联系的数名党员进行审查, 为他们接上组织关系,在常德重新建立中共特别支部,随后又到汉寿建立中共特别支部。

1939 年2 月,帅孟奇当选为中共湖南省委候补委员(后递补为正式委员), 兼任中共常益中心县委书记。 此刻,日本侵略军已沿江而上,直逼湘北,常益地区已处于临战地带。 该地区各县的国民党党部置国家、民族危亡而不顾,反共气焰极为嚣张。 帅孟奇严正指出:“谁公开提出反对一心抗日的共产党谁就是汉奸, 我们就要狠狠打击他! ”帅孟奇遵照党中央的指示,跟反共顽固派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她拄着木杖,踉踉跄跄地深入辖区各县发动群众抗日,指导办党员、工人培训班,整顿党组织,很快站住脚,打开了局面。

1940 年2 月,作为中共“七大”代表,帅孟奇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被分配到马列学院学习,同年7 月,奉调到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实际上是中央机要交通局)工作,任政治秘书兼党总支书记。

1943 年,延安整风运动进入审干阶段,康生搞所谓“抢救运动”,凭主观臆断, 使不少同志蒙受冤屈。 中央决定进行复查甄别。 党中央指派帅孟奇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甄别委员会主任。 在复查工作中,帅孟奇坚持真理,无私无畏,认真负责地对每个人的材料仔细阅读,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严格按党的政策分辨真伪,顶住压力,为七八十位受审的同志一一平反。 帅孟奇被延安各界同志亲切地称为帅大姐,受到极大地尊敬。

1945 年4 月至6 月,作为大后方党的代表团成员的帅孟奇出席中共“七大”。 党的“七大”之后,因工作需要, 帅孟奇留在了延安,任中央妇委代理书记。1948 年春夏之交,帅孟奇随党中央机关抵达河北省平山县, 在中央妇委任秘书长,参与筹备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和草拟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 1949 年3 月,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时,她当选为全国妇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49 年7 月,帅孟奇调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 先后任副处长、处长 (当时中央组织部没有设局,部长下面即为处长——笔者注)、副部长。 在中央组织部工作的18 年里, 她自始至终遵循党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对干部没有亲疏之分。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敢于挺身而出,保护无辜被整的干部。 她身居要职,平易近人,并真诚地帮助人,许多干部敢向她讲心里话,称她是“我们的好大姐”,“有困难找大姐” 是当时干部的共同的心愿。

1955 年4 月,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帅孟奇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56 年9 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帅孟奇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从1956 年11 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帅孟奇一直担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

在那“十年魔鬼舞蹁跹,无数英豪归九天”(帅孟奇诗句——笔者注) 的大动乱年代, 就连帅孟奇这样一位全党尊敬的 “铮铮铁骨” 的巾帼英雄竟也未能幸免于难。 她被康生一伙诬陷为“叛徒”、“特务”、“里通外国”、“走资派”,用“帅奸”二字代替帅孟奇的姓名,身心受到残酷的折磨。 右眼被打伤,办案人员昼夜在囚室里用刺目的灯光照射又不给及时治疗, 致使她的右眼几乎失明。 她的双眼就这样断送在国民党和 “四人帮”一伙人的手中。 帅孟奇在林彪、“四人帮” 一伙的迫害下, 旧病复发, 全身浮肿, 被摧残得九死一生。 帅孟奇整整被关押7 年,1975 年, 她又被押解到江西萍乡流放了两年半。 这一切的迫害和折磨, 依然没有磨灭她对党的忠诚, 对革命气节的忠贞。 她始终抱着乐观态度, 战胜了种种困难。1977 年冬, 经邓小平批示, 才得以回京治病。 随后, 党中央给帅孟奇彻底平反, 使她得以重返工作岗位。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帅孟奇被选为中纪委常委,同时担任全国政协常委, 中组部顾问, 在党的十二大上, 她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她不顾年事已高, 仍然如饥似渴地为党工作, 为受害的同志平反昭雪。

建国后, 帅孟奇曾是中共八大代表, 是中共十三、 十四、 十五大特邀代表, 是第一、 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5 年, 在全国党代会上, 帅孟奇辞去了中顾委委员职务。

帅孟奇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她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 仍尽力发挥余热, 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自己的言行作表率, 受到人们普遍的敬重和爱戴。

帅孟奇后来一直没有再建立家庭, 然而, 她早已把革命大家庭当做自己的家, 周围的同志都是她的亲人。 她1937 年出狱后回到故里, 听到女儿许端一被敌人毒死心里非常悲愤, 她宽慰被敌人逼疯了的母亲说: “我们的孩子死了, 但在我们汉寿县, 湖南省和全中国, 还有很多革命者的孩子, 他们都是我们的孩子。” 从那以后, 帅大姐把自己的全部的爱都倾注在革命烈士遗孤和革命者的后代身上。 帅孟奇照顾烈士遗孤, 关心革命者的后代是颇负盛名的。 抗战初期, 她在湖南工作时, 找到了党的一些重要领导人和著名革命烈士的孩子, 如刘少奇的孩子, 郭亮的孩子, 蔡和森的孩子, 并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安全而又可靠的渠道将他们送往延安。 在延安工作时, 帅孟奇还收养过沈绍藩烈士的女儿舒炜、黄公略烈士的女儿黄岁新、 李硕勋烈士的儿子李鹏以及杨匏安等烈士的遗孤, 这些孩子都一直亲热地喊她为帅妈妈。

战争年代, 以及在革命胜利后的那段年月, 帅孟奇关心革命烈士和革命者的后代, 那是人所共知的事。 退下来以后, 她仍一如既往, 把教育下一代视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垂暮之年, 她仍与孩子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学校里的青少年们经常去看望她, 给她写信。 她利用这些机会给孩子们讲过去, 谈未来, 使孩子们了解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树立远大理想。

1981 年, 帅孟奇家乡汉寿县发大水, 冲坏了一所小学校, 她闻讯后, 立即寄去5000 元, 帮助这个学校修建校舍。 共青团湖南省委成立 “青年自学成才基金委员会”, 帅孟奇捐献2000 元。1987 年, 她又应老将军王震的邀请, 参加了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工作者座谈会,当场给中国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奖励基金会捐献500 元。 帅孟奇还亲自出面动员社会各方面人士, 为培养下一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她自己出过的钱合计起来达3 万多元。

帅孟奇晚年居住在北京一个窄小胡同的宁静的院落里。 她的那一幢住房爬满长春藤, 给人一种充满着无限生机的感觉。 她卧室的两端墙壁上悬挂着几幅颇能显示出主人品格的字, 一幅是:“松蕴千针翠,柏含万点春。 ”另一幅是陈毅元帅的 《冬夜杂咏·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1996 年1 月3 日, 是帅孟奇的百岁华诞, 她的暂住地北京医院一片祝福声, 老人满头银丝,双目失明, 刻满沧桑的脸上绽放出笑容。 江泽民总书记来到老人床前, 微笑着对她说: “帅大姐, 祝您健康长寿!” 老人脸上露出喜悦的微笑。 李鹏总理也来看望帅妈妈。 有人告诉老人: “总理来了, 总理来看您来了!” 李鹏总理马上更正道: “李鹏, 李鹏。” 李鹏总理少年时曾得到过帅妈妈的关心照顾, 亲聆过帅妈妈的教诲。 在她进京工作后, 每年帅妈妈过生日, 他总要抽空来祝福。 他曾说: “无论我职位高低, 帅妈妈还是帅妈妈。” 他俯身亲吻了帅妈妈的额头, 说:“帅妈妈, 我送您八个字,‘大义凛然,爱憎分明’”。

有一个孩子在给帅妈妈的祝寿词中写道: 没有孩子却儿孙满堂, 没有视力却有敏锐目光, 没有权力却最受崇敬, 没有享受却活得最长。

1998 年4 月13 日, 革命老人帅孟奇在北京逝世, 享年一百零二岁。

猜你喜欢
汉寿县
关于打造蒋家嘴特色农耕文化小镇的思考与建议
汉寿县森林公安局侦破一起滥伐林木案
汉寿县中心幼儿园
汉寿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查与思考
常德汉寿县首届中小学机器人竞赛落幕
汉寿:举办首届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
汉寿县中心幼儿园
汉寿:乡镇教育专项基金超千万元
初探水稻种植中的育种方法
探寻黄豆杉